电子管风琴作品创编分类及其在演奏中的二度创作

2021-11-25 12:54徐诗雨
蚌埠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管风琴编曲二度

徐诗雨

(厦门大学 艺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1)

电子管风琴在中国发展虽然时间较短,但是普及迅速,这是其独有的乐器魅力与演奏者精彩的表现带来的结果。电子管风琴之所以能给予人们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是因为作曲家或演奏家在创编作品时加入了许多新时代的元素,对原有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使其焕发生机。

1 电子管风琴作品创编与音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

1.1 电子管风琴的作品创编

电子管风琴作为现代的新型乐器,由于发展时间短,音乐原创作品较少,现阶段的学习者大多通过改编现成作品进行演奏,无论在对作品的改编还是音乐表演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二度创作,而电子管风琴作品随着现代音乐文化多样发展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改编形式与作品,使得这种新型乐器在短时间有着飞速的发展。

编曲在不同的文献资料中有不同的定义或解释。《格洛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将其解释为“The reworking of a musical composition,usually for a different medium from that of the original”[1],意思为音乐作品的重制,通常使用与原始音乐不同的媒介,这与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对于音乐作品的重新处理有着相似的解释。

而在《牛津简明音乐辞典》中,解释了编曲与改编的不同:“将一段音乐由原来创作时所用的乐器转为用另一种乐器似乎有一种倾向,用arrangement指自由地处理原作,而用transcription指其处理较为忠实原作。”[2]在电子管风琴编曲中,也会有忠于原作的编曲,或对原作进行大幅改编、修改的编曲。

电子管风琴创编一般指原创作品和对原有作品重新编曲的作品。原创作品指完全独立的作曲,包括旋律、和声和配器,且最终演奏在电子管风琴上的呈现。当然,部分作曲家的作品会以乐队编配(交响乐队或流行乐队)的形式与电子管风琴编配形式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对原有作品的编曲是电子管风琴较多的编曲方式,无论是古典作品还是流行作品,在编曲过程中都要结合电子管风琴自身特色进行二度创作,否则呈现的作品既失去了原有作品相对应乐器演奏的听感,又毫无电子管风琴自身的特点。

1.2 音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

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是指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保持曲作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对音乐形成自己的理解、处理和风格特色,准确而完美地展现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音乐表演也是对一度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结果[3]。

音乐作品在当代通常以乐谱的方式记录,演奏者通过乐谱的记录进行音乐表演,而从乐谱到表演的过程中,演奏者往往会加入自己的想法,对音乐作品进行加工,这便是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

2 电子管风琴音乐作品的创编分类

电子管风琴的创编过程是多元化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在电子管风琴的学习中,创编无疑是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而确定创编的方式或创编的风格是完成一部作品的开端。目前常见的电子管风琴创编作品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2.1 基于原有作品进行模仿

在改编(transcription)中基本遵循原作的曲式结构、配器与和声,基本不做删减的工作,这样编曲有两个目的:一是保持作品的完整性;二是以电子管风琴的编曲来加深演奏者对原作品的理解,学习其作曲的和声与配器等。下面举例的作品为拉赫马尼诺夫作曲的《交响舞曲》第三乐章,电子管风琴的编曲由日本演奏家平沼有梨完成。改编后的电子管风琴作品基本保留了总谱中的大部分声部。在改编的过程中,右手(谱例第一行)演奏基本为高音乐器的主旋律部分,大部分将弦乐组缩减至右手上键盘演奏小提琴、小号的高音声部(见图1),左手(谱例第二行)演奏的大部分为缩减的圆号声部和声部分(见图2),脚键盘(谱例第三行)演奏的为低音贝斯、大号和定音鼓的声部(见图3)。

图1 《交响舞曲》总谱弦乐组部分谱例

图2 《交响舞曲》总谱铜管组部分

图3 《交响舞曲》电子管风琴谱例

在技巧安排上,编曲者将快速跑动、有难度的部分安排在右手上,降低了演奏者的练习难度。在音色设计与制作上,四个小节的乐谱通过切换音色,表现了配器从小提琴到小号再到木管组的快速切换,加深了乐曲的层次感,音量的设计也逐渐变小,体现了原作减弱的力度变化。打击乐组的三角铁与铃鼓使用了“键位打击乐”的功能,和右手的演奏一齐发声,大大降低了演奏的难度,增强了自由度,避免了使用“SEQ”打击乐播放限制演奏的速度。

2.2 打破原有作品进行创新

在电子管风琴的发展过程中,科技一直与其相伴相随,因为科技的发展,电子管风琴可以实现更加逼真的乐器模拟,加入更多新颖的电子乐器与效果器。电子管风琴音乐作品更加深入地探讨“声音”的意义,将编曲创作音乐的范围扩大到“非音符”的意向领域中[4]。除了管弦乐作品的模拟改编,越来越多的钢琴作品被移植到电子管风琴上,并且利用其独特的音色表现力,实现了多种风格的变化,将古典作品改编为爵士乐队的风格,或改编为“new age”这种新型音乐风格等。如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日本演奏家内海源太将其重新配器,营造出管弦乐团的恢弘气势。再者如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演奏家广田奈绪子将其改编为弗朗明哥的风格,配器上改为吉他、小提琴、贝斯等,加入民族独有的打击乐,将原有的古典钢琴曲转变为轻快的舞曲。下面结合德彪西作曲,日本演奏家渡边睦树编曲的《沉没的教堂》进行案例分析。在谱面上,原来的钢琴谱的伴奏织体为三连音的琶音(见图4),而改编谱中,肢体伴奏由原先的规整三连音,扩展为更加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三连音,且加入变化节奏与休止符,得益于电子管风琴脚键盘的缘故,编曲者在每个小节中都加入了长音来演奏根音,丰富了和声的宽度(见图5)。

图4 《沉没的教堂》钢琴谱例

图5 《沉没的教堂》电子管风琴谱例

音色的选择上,渡边睦树完全颠覆了钢琴与管弦乐的真实乐器的因素,使用了新型的合成器音色完成这首乐曲的配器。如右手的和弦演奏,选择的是合唱音色与“warm pad”等音色的重合,展现了连绵不断的潮水在慢慢升起的意象。左手的三连音伴奏使用的是模拟钟声的合成器音色,表现教堂中的钟声,这样比原先的钢琴演奏更具象,效果器上加入了“delay”,让声音有回声的效果。脚演奏的根音使用的是“bell pad”合成器,让背景更加有朦胧的意境。

2.3 基于乐器特色进行原创

电子管风琴约于20世纪90年代被沈阳音乐学院引进,随后,其他音乐学院纷纷跟进,如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4]。上文所述电子管风琴的创编都是基于原有作曲家的作品进行编曲或改编,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演奏家会根据电子管风琴的独特优势,创作属于电子管风琴独有的作品,如日本作曲家、演奏家洼田宏创作了一系列属于电子管风琴的流行风格的作品,RealinD、SpinKick等乐曲经常被用于国内专业比赛的选曲。在中国吟飞公司研发电子管风琴后,大批的中国演奏者不再局限于原有作品的编曲,也根据电子管风琴的功能结合作曲知识创作出风格各异、独树一帜的原创作品。图6的案例为曹洁琼作曲的原创作品《未央离靡》。

图6 《未央离靡》谱例

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三段式,速度的安排为“快-慢-快”三个段落。配器中,不仅有西方的传统管弦乐,更是加入了中国的传统乐器,如古筝、二胡等。利用电子管风琴的第二踏板,可以模拟出古筝的滑音,再通过同音轮指的演奏技巧,可以演奏出古筝同音重复这样独特的奏法。这首作品之所以受专业学习电子管风琴的演奏者青睐,是因为其发挥了乐器的独特优势,民族乐器的使用与模拟,不仅是电子管风琴与中国作品的融合,也使听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乐曲,这对于当代音乐学习者与听众越来越少接触中国传统音乐的现象,有一定的教育纠正作用。

3 电子管风琴在音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实例分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从音符到声音,则是表演的功劳。音乐作品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乐谱形式,即上文中阐述的电子管风琴曲谱的诞生过程;一种则是音响形式。从乐谱到音响,必须通过表演,这个过程无疑会加入演奏者个人的想法,这便是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

3.1 在舞台表演中的二度创作

电子管风琴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一个新兴乐器,在大众中普及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玖月奇迹”组合于央视“星光大道”节目中大放光彩,巧妙地将乐器演奏与人声演唱结合,使得中国大众认识了这个乐器。“玖月奇迹”在音乐表演中大量使用了二度创作。

首先,组合演出曲目通常为中国传统曲目,这样的节目更加贴合中国老百姓的审美,《黄河》就是他们改编的代表作。乐曲的改编方式为基于原作的模仿方法,原本钢琴加管弦乐的作品,被移植到一台琴上演奏,其中省略了大部分织体伴奏的声部,保留了钢琴主旋律与管弦乐比较重要的旋律与和声部分;结构上也是精选出乐曲激动人心的部分,控制了曲目的时间。其次,舞台表演上,组合中的王小玮这位电子管风琴演奏者,更多地展现脚键盘演奏部分,演奏中常会安排一段用脚演奏的solo部分,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感受,更加对这个新乐器有好奇感,她在肢体动作上也会夸张一些,尽量做到吸引观众。服装与舞美不同于管弦乐正式的音乐厅形式,组合会根据演出的曲目设计精美的灯光舞台,华丽的演出服,更接“地气”。

笔者认为,“玖月奇迹”组合的出现,极大地推广了电子管风琴在中国的认知度,抛弃了端庄典雅的音乐厅表演,他们用更加贴合中国老百姓的演出方式,对乐曲进行二度创作,使得更多的人认识这种新乐器,也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虽然有专业的“学院派”认为这样的表演没有体现电子管风琴专业性的一面,但这是一种新的乐器在中国能够进行推广的很好方式,能够在这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流传开来的方式。

3.2 在作品诠释中的二度创作

电子管风琴在中国各大院校相继开设专业,但专业的教材与曲库资料极为缺少,而在改编的选择上,管弦交响乐曲目特别是速度快曲式复杂的乐曲更多地被改编,这样的过程再到舞台表演都是音乐表演二度创作的过程。将管弦乐作品在双排键上演奏,是将一个由众多人演奏的乐谱缩编到一个人演奏或两个人演奏的乐谱并进行演奏的过程。在缩编总谱前应当适当分析作品,对作品的作曲手法,和其中的主要旋律线条进行较为完整的了解,这样在编配成双排键作品的时候才能做到完美呈现作品的原貌。一方面,注重保持乐曲原有的创作与配器特点,另一方面,则以模拟再现的形式凸显电子管风琴作品的特征[4]。

斯特拉文斯基的组曲《火鸟》是一部大型管弦乐作品,其中第三曲《魔王之舞》是其中的快板乐章,其主题先由低音大管等乐器奏出。强烈的切分节奏和阴沉的旋律,表现了魔王怪诞丑恶的舞蹈。接着,乐曲又呈现相呼应的跳跃音调,形成了尖锐和不和谐的音响效果,进一步表现了群魔乱舞的场面。最后,乐曲用尾声向第四曲过渡。 快速的音群跑动、不和弦又冲突激烈的音乐风格,在电子管风琴上改编进行演奏无疑是炫技又亮眼的表现。

乐曲的第一段总谱中的配器为第一拍乐队所有乐器齐奏,继而弦乐部分演奏伴奏织体部分,圆号与大管演奏主旋律部分。在缩减总谱的过程中,大管与圆号的主题旋律移植到右手上键盘演奏,低音贝斯弦乐部分的和声伴奏在下键盘演奏,定音鼓重复音则改编至脚键盘(见图7),这样便完成了从总谱到电子管风琴谱子的二度创作,接下来在琴上会制作音色、打击乐的数据,最终储存起来,根据表演者的想法再二度创作完成最终的演奏。

图7 电子管风琴《火鸟》谱例

在音乐表演中,吟飞公司挑选了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演奏者,其对整首乐曲的处理非常准确且加入个人的二度创作。例如脚键盘连续的八分音符,演奏者采用脚跟脚尖交替的方法,不仅减少了脚尖重复演奏的劳累感,且能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演奏者的脚键盘演奏。在所有重音的处理上,演奏者加大了身体的动作,在加大重音力度的同时也给予观众视觉上的提醒。所以,一定程度上演奏的二度创作,不仅可以降低演奏的难度,还可以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音乐表演者在表演时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适度地给予观众视觉上的反馈。

3.3 作为声乐伴奏表演中的二度创作

现代电子管风琴的发展中,科技的发展始终伴随左右。更逼真还原的管弦乐器音色,丰富的电子乐器音色合成器被大量运用。在二度创作中,音乐表演者不再局限于原始的谱面消息、原始的乐器配置,而是更多关心声音传达出的表情,声音表现出的意义。这种日益丰富的改编方式也让现代音乐形式更加丰富,音乐表演得绚丽多彩。日本演奏家渡边睦树与声乐演奏家合作演绎古典作品《圣母颂》,原本钢琴伴奏的声乐作品被改编成了音乐合作作品,不再是伴奏与独唱的单调形式。在二度创作中,竖琴琶音的织体伴奏支撑着音乐的流动,而大量混响效果器的使用添加了一层迷雾感,主旋律的音色选择没有局限于管弦乐曲,而是选择了合成器音色的铺垫,使得整个音乐作品产生了丰富的神秘感。这样的二度创作跳出了原有的格局,创新了音乐作品原有的风格,拓展了现代音乐向多条道路发展,让平凡的作品变得更加出色,使出色的作品变得更加创新。另外,采用混合交响乐的演奏形式,使得声乐表演效果更有灵性,也使得电子管风琴在声乐表演中获得了很高的运用价值[5]。

3.4 在原创作品表演中的二度创作

现阶段电子管风琴演奏家不局限于原有乐曲的二度创作,还开辟了原创这一新的道路,日本演奏家高田和泉便是代表人之一,pop、rock、jazz等等流行音乐风格均有优秀的作品创作。BeattheCrush是她新专辑的摇滚作品,同时也是为电子管风琴这一乐器量身定制的作品,其结构为“INTRO-A-B-键盘SOLO-小提琴SOLO-A-B-ENDING”标准的流行音乐曲式结构,激烈的电贝司与优雅的小提琴相结合呈现出摇滚作品少有的色彩,中间小提琴solo炫技部分更是将音乐作品推向高潮,值得一提的是非洲鼓的使用又为作品添加了一些异域风格。

在live现场中,高田和泉将这首乐曲再度编曲,贝司、合成器、鼓的部分全部由电子管风琴代替,另加上一名小提琴独奏演奏旋律与中间的华彩乐段。值得一提的是live表演增加了一名主持人穿插在整首乐曲中,身穿亮眼的红色斗篷,介绍演奏家、乐段的开始与结束、演唱高潮段落,甚至与观众互动。这样新颖的方式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乐曲的信息,还增加了舞台互动,拉近了演奏者与观众的距离,同时将观众带入乐曲的情景之中。可见,乐器的增减、演职人员的安排也是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而现代电子管风琴的音乐作品较少,为其量身作曲,充分利用乐器的音色功能更是大学问。在这条道路上需要演奏家展开丰富的想象,创作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它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取代、独一无二的乐器。

4 二度创作在电子管风琴表演中的重要性

4.1 发挥乐器的特色

无论是原创作品还是改编作品,作曲家或演奏家根据电子管风琴的特有功能,利用其独特的音色进行配器或展现其独特的脚键盘演奏方式,都是对这一乐器潜能的挖掘。作为新时代的产物,电子管风琴的演奏方式与作品的创编方式不能被束缚住。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更多配器方法的选择方式被发现,例如用合成器的音色取代传统的管弦乐配置,营造更强烈的氛围感,这是其他乐器无法实现的。在演奏方式上,采取吸引人眼球的脚键盘炫技演奏,可以和其他乐器组成live乐队,形成特有的真实乐器与电子乐器合奏的演奏方式。当然,这只是电子管风琴创编与演奏形式中的冰山一角,真正需要努力的是发现更多适合电子管风琴的新方式、新道路。

4.2 普及新型乐器

电子管风琴发展不及数十年,中国大众对它还很陌生。在创编过程中,可以利用二度创作的方法,对原有广为人知的中国传统作品进行改编,例如《黄河》《我的祖国》这类作品,在编曲的形式上可以发挥电子管风琴的特色,不局限原有的管弦乐配器,而是加入爵士鼓与贝斯,形成新的音乐律动,让大众在熟悉原曲的基础上又接受到电子管风琴的新颖,使这一乐器能够慢慢传播开来。

4.3 切忌功利性的二度创作

利用电子管风琴的功能,确实可以演奏多种风格的乐曲,为了普及新乐曲或为了吸引观众,将一些广为人知的乐曲二度创作,使其有更加炫丽的节奏、音色。然而,是否所有乐曲都可以按照这一方向进行改编?是否所有乐曲都可以安排上一段炫技性的脚键盘演奏呢?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现阶段,有很多营利性机构打着电子管风琴对儿童有“益智”作用或比其他乐器更容易学习、音色更丰富的噱头,进行营销,采用的教学乐曲往往都是广为人知的流行歌曲,忽略基本功教育等。这样的行为不仅有违音乐教育强调的脚踏实地作风,更有违二度创作作品的初衷。

5 结论

二度创作为音乐作品融入了新思想、新色彩,电子管风琴表演的二度创作主要表现在编曲、创作、舞台表演等环节中。现代音乐呈现多样化、多条道路发展的趋势。每个音乐作品都拥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样貌,电子管风琴不仅与时代同进步,更以“开发创新潜能”为目标在前进着。作为学习者,更应该在编配中挖掘更多的音乐样式,在创作中激发更多的新颖想法,在演奏中练习好基本功,使得音乐表演跟上时代的潮流,引领音乐表演这棵大树开出更多分枝,为音乐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管风琴编曲二度
桃花红杏花白
武汉琴台音乐厅管风琴的设计与应用
无锡景
图说·“梅”开二度
七问管风琴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帕切贝尔的管风琴宝藏
课后二度设计的两个“关注点”
好莱坞编曲大师Norman Ludwin到访南京畅谈好莱坞电影的“声画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