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波
(外交学院 财务处,北京 100037)
本文通过对高等院校施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高等院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针对绩效目标、绩效指标标准、绩效管理体系和方式方法等内容提出多个针对性建议,为高等院校的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更多助力。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坚持总体设计、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单位的整体绩效目标和项目绩效目标设定不明确,甚至个别单位因行政主管负责人变的变动,调整和改变项目实施的目标。
近年来,绩效在预算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被重视,绩效体系的完善工作也在逐步进行,但各行各业的绩效指标标准化未完全实现,造成了同行业的绩效指标标准不一、评价不一的现象,部分项目绩效指标中的指标设定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取得主管部门的肯定”,绩效指标设定不够标准、不具体,没有实际的指导价值,影响后期的绩效追踪和绩效评价,失去了绩效约束的重要意义[1]。
在绩效预估过程中,要求财政预算进行“二上二下”的申报和审批过程,在实际情况中,存在“二上”申报阶段时间较为紧迫,绩效目标和指标与申报资金紧密契合度、细化程度不足的情况。部分项目绩效指标直接进行删减,未进行科学严密的计算和验证,直接影响绩效追踪和评价环节的质量。
在当前阶段的高等院校人力绩效管理工作中,许多高等院校用以往的考勤制度代替绩效考核制度,仅依靠工作人员的出勤状况对工作进行评价。高等院校在对教师的业绩考核时,考查内容比较片面,过分看重课时及教学研究的多少,而忽视了个人承担预算绩效的完成情况,没有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人力绩效考核未与单位绩效目标、项目绩效目标的分解完成情况挂钩,未与绩效评价结果分解挂钩。
在当前阶段,部分高等院校的绩效考评周期安排较为不合理、灵活性较差。高等院校内部各部门的工作周期、工作特性和处理工作所需的时间等内容存在着很大不同,直接导致考评周期无法实现完全统一,需要结合各个部门的特点来制定特有的考核政策,体现出不同工作的差异。周期性比较强的工作部门可以选用年度考评的方法,但对于重大项目来说,持续时间比较长、年度规律性比较低,如果依然采取“1年一考核”的方法,会使得考评结果不够公平、客观和准确。
针对高等院校开展的共性业务和项目,建立统一的标准数据库,在数据调查过程中建立投入与产出的联系,并按照不同项目资金的规模进行分级建设,给出相应的设定指标值和指标值范围,从预算申报的开始阶段就进行规范、具体的限定和要求。另外,建立中期目标和指标,需要与上年对比再进行系统设置,强调预算申报的严肃性,约束绩效目标变更的行为。
制定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定性目标以及定量目标,同时还要制定出对应目标的保障体系。各部门在预算资金的上报申请过程中,提要提供的重要内容包括资金预算明细和对应的绩效目标,投入资金就需要产出相应的绩效,要全方面地对预算的应用状况进行监管,确保整个过程都在有效的监控中。在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清楚预算执行的主体是预算资金的使用部门,各部门根据岗位职责分解预算绩效目标,必要时可将绩效指标作为个人岗位工作任务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预算资金使用后要进行对应的绩效考核,健全完善预算绩效考评体系,制定合理有效的、可行的绩效评价步骤。高校在绩效考评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对不同项目和实施部门的特点进行分析,灵活地进行绩效考评,确保能够科学真实地反映项目实施情况。
滚动预算编制能够优化资金支出结构,跨年度进行资金分配统筹规划,整合资金,将资金优先拨给高等院校中较大的项目,兼顾中小型项目的投入,关注可持续性强的项目,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资金合理配置。高等院校根据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制定滚动预算编制方案,还需要结合上一阶段预算绩效指标的完成状况,对预算进行针对性地改动和调整。
高等院校可以采用“从下至上”的方式,由各预算执行部门申报项目,经过集体讨论和内外部评审后建立项目库。高等院校的预算决策部门应充分考虑学校的统一规划、可分配的财政资金、项目使用资金多少等因素,认识到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对项目进行排序,定期地进行项目的维护管理,清理超过三年还未实施的项目[2]。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学校预算决策部门可按照项目库排序,高效地完成预算方案编制。在项目库管理过程中,要坚持项目整合、项目备选等管理理念。在预算实施过程中,对执行效果不好、项目制定目标偏离过远的项目,应当从项目库中选取备选项目,调整实施项目。实行滚动预算,能帮助高等院校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资金不合理应用的现象,使财政资金能够发挥出最大价值,避免资源浪费。
目前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和进步、为教师创造最优的教育环境、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为此,就必须坚持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推动高等院校快速发展。绩效评价的结果数据是后期财政资金的投入的主要参考依据。同时人力绩效考核可结合高等院校的特点,加强相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使教职工的工资直接和绩效评价结果挂钩,绩效工资的发放应考虑预算绩效的完成情况和评价结果等因素,从而真正实现预算绩效责任落实到人,提高预算绩效的完成度,保证财政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学校管理者要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加强学校部门之间的合作;工作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更先进的管理方法,保障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高等院校实现快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高等院校对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在推进高等院校财务体系优化时,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以更好地研究预算绩效评价方式,构建出既能推动高校发展,又能同国际接轨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高等院校的决策者要从多个环节切入、做好准备工作,在最大程度上发挥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真正作用,推动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更好地进行。在编写制定考评目标时,还要结合高等院校的特殊性,依据不同工作内容和考评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考评。在进行预算编写制定时,相关工作人员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不被旧有的思想观念所束缚,看重预算绩效考核的过程,对资金应用状况进行实时监管,必要时可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尽可能避免主观因素的消极影响。
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高校内部的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教育事业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质量的绩效管理水平,不仅能够推动高等院校更快更好地发展,还能够为国家发展进步注入动力。就实际情况来看,高等院校内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有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希望能够对推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贡献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