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岳荣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对近几年来初中科学进行探究,分析授课形式,目的是为了给初中一些借鉴,同时为了让科学实验课程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给教师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供一定帮助。希望通过本篇文章能够给科学教师带来一些参考,给课程的改革带来一些思路。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模式设计
引言:实验教学能够满足初中阶段的科学学习,进行实验是学生学好科学课程的重中之重,通过进行实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可以灵活巧妙的处理科学难题。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突破自己,获得进步。对理论知识进行授课时,也需要根据理论内容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本篇文章中结合了科學教师的授课经验,最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科学实验模式。
一、探究性实验设计与分析
探究性实验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随堂实验的实验模式。通过探究性实验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度,需要教师与学生交流,对实验进行设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力。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科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假设和验证,最后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进行授课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造符合学生要求的实验。比如,在浙教版本《科学》中,有以下一个实验: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主要流程如下:
(1)发现问题
孩子根据实验发现存在的问题,硫酸铜晶体产生白色粉末的条件下,坩埚位置上方将会产生白雾,那么,产生的白雾属于那些物质?当晶体完全变成粉末之后,则粉末之中拥有的黑色物质又属于什么?
(2)假设
经过分析学生认为在白雾中存在水和氧气,黑色的物质学生认为是CuO。
(3)设计
在瓶子中提取出两克的硫酸铜,置于坩埚里面,利用酒精灯对坩埚加热升温,进行加热时,学生可以通过玻璃棒对坩埚来回搅拌,这时学生会看到坩埚上冒出白雾。
二、应用性实验设计与分析
通过应用性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进行实验对知识进行验证。应用性实验的设计需要灵活巧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多种实验方式。比如,在学习《探索碱的性质》的相关章节时,教师可以拿出澄清的石灰水和NaOH溶液,两者中加入二氧化碳,这时学生会发觉,石灰水加入二氧化碳后开始浑浊,但是NaOH溶液确没有发生变化。这时老师可以提出疑问,这两种溶液究竟是何原因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孩子们开始进行实验,实验一:拿出一个软塑料瓶,在其中加入二氧化碳,滴入NaOH溶液,同时把盖子拧紧,使劲摇晃,这时孩子们会发现本还丰满的瓶子瘪了下去,这也说明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产生了化学反应;这时孩子会提出问题,在NaOH溶液之中存在水,二氧化碳又溶于水,又可以与水进行反应,那么二氧化碳是因为溶于水还是在同水之间产生反应,或者是与水中的NaOH产生了反应呢?
实验二:学生拿出两个软塑料瓶,在两个瓶子之中都加入二氧化碳,在一个瓶子中加入水,另一个瓶子加入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把瓶盖拧紧,使劲摇晃,这时学生会发现,加入水的瓶子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加入NaOH溶液的的瓶子瘪了下去,这个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与NaOH发生反应,塑料瓶里面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导致塑料瓶发生变化;通过实验能够证明二氧化碳与NaOH确实反应了。根据这个结论,是否还能设计其他的实验呢?
这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设计与大气压相关的问题,这时学生经过分析,又设计出了下面的实验:把生鸡蛋经过沸水煮熟,把鸡蛋装进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中,这时会发现鸡蛋沉入瓶子中,这种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外界气压多于玻璃瓶内的气压,压力让鸡蛋深入瓶中。
三、开放性实验设计与分析
进行开放性实验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对问题进行判断,选择多种方式解答问题。开放性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自己的实验方法,融入自己的个性,汇聚更多灵感。通过开放性实验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大胆对事物进行观察、对问题提出假设、验证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可乐瓶进行实验操作。
(1)凸透镜成像
在瓶子中加满水,把一根笔放在瓶子的侧面,学生在反方向观察,可以看到笔更大了,这个实验可以证明正立放大的虚拟成像。
(2)惯性现象
把瓶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子底部加入一张纸,快速把纸拿出,瓶子没有发生变化,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性质。在瓶子中加入一半的水,静止的瓶子突然运动时,水会向后倾斜。瓶子在运动突然停止时,瓶子会向前。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3)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关系
把两个瓶子都装满水,把一个瓶子垂直放在水瓶桌面上,另一个瓶子躺在水平桌面上,使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可乐瓶进行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可以发现躺着的瓶子更容易活动,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滚动比滑动的摩擦更小。
(4)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拿出一个瓶子,在可乐瓶子的侧面由上面到下面打五个眼,并且在瓶子中倒入自来水,这时可以发现位置越下面的孔,水的流速越快。这个实验可以证明液体对瓶的侧壁有压强,水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5)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提供同样的瓶子以及两块海绵。在实验的第一次,在其中一个瓶子中倒入一半的水,垂直置于海绵上,另一个瓶子中倒入一瓶含量的水,水平置于海绵上,可以发现海绵发生了不同的形态变化。第二次实验,把两个瓶子都倒满水,一个瓶子水平放在海绵上,一个瓶子平躺在海绵上,可以发现海绵的发生了不同的形态变化,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有关。
结束语:科学教师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设计相关实验时,需要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实验资料,给学生的实验做好铺垫,拓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师需要根据知识提出吸引学生的问题,最后帮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自己的假设。实验的方式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温方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多种实验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1,000(020):230-231.
[2]倪元媛,徐作英.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型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7(2).
[3]杨慧坊.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多种实验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科学与信息化,2016,000(031):P.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