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霞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为受应试教育等原因的影响,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上出现了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现状,严重影响了课堂上德育目标的完成。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摆在我们眼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创新思想政治课德育教学模式,探求更有效的学习路径与办法,努力实现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实现德育目标
引言:道德教育是学习技能教育当中的重中之重,是学校教育的重点。目前的学校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对于德育要求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可以弥补的空白,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和遵循传统优秀文化,德育工作才能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且充满活力。所以,学校必须增强德育工作,顺应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并全面加强道德操守,不断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道德教育活动,将道德教育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如此才可以适应新形势之下德育的需求。
一、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因为新形势的发展,所以非常需要德育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和不断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德育工作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再加上经济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学校德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第一,需要对道德教育的状况和作用有一个新的认识,需要不断增强,改善和创新中学德育的工作,需要提高德育的整体有效性和水平,建立和完善德育和学校的德育体系。将来,通过教师对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的发展的教育和在某些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的微妙影响,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促进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和受过良好德育教育的社会公民。
二、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1、坚持德育以人为本原则,调动学生参与实现德育目标的积极性
在新形势之下,“道德教育”这一理念作为学校现行的重要方针,对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以及生理成长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助于增强学生们的思想教育品格,提高学生们的道德水准。而在其中,德育工作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其始终贯穿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立德树人是德育课堂教学的一项核心宗旨,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德育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德育课堂上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自身价值观,为其未来学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目的,以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强化训练为手段,让学生通过利用课堂、开展社会实践等教学活动,最终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指导学生主动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进行“争当校园道德先锋”、给福利院的孤寡老人洗衣服等活动,从而使学生亲身感受并体会道德正能量,将道德理论转变为自身的道德素养,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上下老师以公平、民主的方法与学生对话交心,并虚心听取学生的各种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答疑释惑。
2、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针对新课改特点、课程的内容,以及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中德育目标的理解程度,创新了教学模式,包括合作探究法、专题辩论会等,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并掌握课程中的知识与观念。同时,育智也不忘育德,并强调将知识传授和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有机联系起来,使思想政治课既有理论与知识基础,又能为学生展示思想品德与素养提供了舞台。作为文化自信的源头,和革命性的、高度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在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得到更多地重视。在网络文化流行的年代,一所学校若是想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培育个人的情感、加強个人的发展、实现德育的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的开始就应该从整体布局的合理性说起,在确保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提之下进行。因此,学校首先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培养学生们在思想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作为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思想,把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作为激发他们积极性的途径。从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思想品德教育一致性原则来看,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涉及到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最终会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因此,需要教师群体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一致的道德教育。专业任课教师需要结合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其职业道德的发展。因此,任课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将课程内容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为良好职业道德的发展奠定基础。
3、促进量质融合化
道德教育即是人格道德教育,学生在其中占有主体地位。因此既需要高度地重视教育发展过程,又需要采取与时俱进的教学调节方法。德育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教育,刻板的模式不易达到深度渗透的效果,仅仅对其产生表面影响,所以在对德育的量化和评价中还需要配合高品位的量化评价,使得德育的管理变得更加完备。为了确保德育的职业化转变,应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品行教育,并在相关专家和岗位优秀员工提供参考意见的情况下完善德育工作,避免实践活动过于抽象,脱离实际,难以满足现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为了提高德育的质量,避免急功近利等特殊现象发生,综合考试成绩中德育所获得的比率一定要酌情减少,将其选择权全部转移到学生的手中,而非强制性地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到德育实践里。进行德育测量和管理需要尊重人伦素养教育的实践本质,这乃是一个长期、复杂且隐蔽的过程,若单纯地想从实践中获得成果,便已经失去德育的实际作用。
结束语:总之,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教无定法,为了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寻求更多更好的实现德育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白天爱.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实现德育目标[J]. 文教资料,2019(5):193-194.
[2] 刘艺.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及实现策略研究[D].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陈霞. 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价值[J]. 考试周刊,2014(71):129-129.
[4] 李笑妍. 网络文化视域下,中学德育隐性课程与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协调建设研究[D].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