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杰
摘要:对于技工院校来讲,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讲授专业技能知识,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是基本教育,职业教育还必须站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重视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提升学生整体职业道德素养。时代浪潮之汹涌,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大背景下,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培育将是我们职业技工类教育努力的方向。文章对新时代“课程思政”基本含义和价值内核进行了梳理,基于当前“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推动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发展和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浅谈。
关键词: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引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技工院校教学首先应明确教学方针和教学目标,以发展高素质高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创新,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使其具备与时俱进的现代社会主义精神,在优化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使其获得素质方面的综合性发展。
1 “课程思政”的涵义辨析
2017年中共中央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提出了以“课程育人”为首的“十大”育人体系,并且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 至此,“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与模式被融入到各层次的教育教学中。
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就是深度挖掘其他各类课程,如专业课程、公共课程、通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发挥其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功能,“在专门的思政课程之外的课程(包括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师生参与课程改革的能动性、积极性、自主性,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行为观念和思想意识,通过将思政教育深植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思政教育与其他各类知识体系的合力建构。
思政课一直以来都是技工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由于思修课与其他课程长期以来存在着“割裂”的状况,其他课程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并没有被挖掘出来,思政课多年来一直处于“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形成与各类课程协同发展的育人合力,这对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带来了不利影响,而“课程思政”理念正是为了化解了这一困扰应时而生的。“课程思政”指的不单单是一门或是几门具体的课程,而是践行一种系统性的思维,将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有机地融通起来,使思政课不再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渠道,而是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内化至高校课程建设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将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精神力量渗入教学的每一堂课,贯穿育人的整个流程,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宏观工作格局,为更有效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保驾护航。
2 技工院校“课程思政”的现状
目前,课程思政理念尚未被技工院校完全接纳,无法全面实施。第一,从学校方面来讲,“大思政”育人体系不够完善,教师不能获得实际意义上的思想指导和教学实践帮助。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走过场的现象”,使学生觉得“课程思政”枯燥空洞、无中生有。第二,从老师层面来讲,技工院校很多专业课老师没有接受“课程思政”的理念。他们认为思政内容与专业课老师无关,使思政课陷入“孤岛”困境。第三,在知识结构上,技工院校专业课老师缺乏专门的思政教育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无法将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知识联系并切入。很多老师仍然沿用“陈旧老套的说辞”和“教师居高临下的过度说教”,甚至个别老师只能教书,无法育人。
技工院校的大部分学生自律性差,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却有好动、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在小学、初中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为了升学考试而学习,在经历了中考或高考竞争的失利后,被动选择了技工院校。进入技校后,他们误认为没有升学压力便在主观上放松自己,殊不知将来自己还有就业竞爭的压力。加之当前国内外环境形势多变,网络和社会现实中各类思想观念交锋,多元思潮文化激烈碰撞,虽然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着主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但这些学生毕竟年龄偏小,对于各种言论和突发事件缺乏辨识能力,很容易被误导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甚至个别学生渐行渐远,走上了危害他人、破坏社会安定的犯罪道路。
3 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的具体建议
3.1深入挖掘各科“课程思政”育人元素
技工院校课程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所有课程都具备育人功能,因而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能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育文化自信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价值就是根据每一门课程的特殊性以及不同时代课程内容的变化,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多门课程的融合发展。首先,技工院校应根据不同学科的差别以及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含量,找准关键点开展教学改革,如哲学社科类课程存在更多的思政元素更容易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技工院校则应重视该类课程的建设。其次,专业课教师要提升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将“思政意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其次,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工作,时代的变化发展决定了思政元素应时而变,因而技工院校教师要不断完善和扩充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通过教学实践将思政理论吃透,丰富思政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自身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
3.2构建人本化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关注学生个人专业发展、就业、创业、职业设计等,并帮助学生解决其在思想中遇到的问题,不仅以理服人,也需用情感人,进而保证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实施的整体效果。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正处于成长阶段,其思想比较容易受到社会中各方面因素影响,也往往会受到困难制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对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并且需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上的困难,使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和思政学习之间的关系处理好。
结语
新时代技工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任重道远,必须经过不断地改革、探索和完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铸魂育人,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在技工院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对师资队伍实施培养和扩充、对教育内容进行革新、对教学手段加以创新,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培养一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红又专”具备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吴贵春.“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2]郭素莲.“大思政”视阈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