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2021-11-24 23:13张立娜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渗透

张立娜

摘要: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中有专门的环境地理内容,彰显着环境教育同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密切关系。在现有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尽管有专门的教材,可是在高考教学中,环境教育课程的覆盖面还不大,因此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促进环保教学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全面覆盖渗透,以培养高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同时也把环境保护思想融合在其生活实践之中。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之间的相互渗透的意义与重要性出发,探讨了怎样进行全方面、广领域的环境渗透教育。

关键词: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渗透

引言: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凡是我们肆意破坏地球自然环境的行为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风沙、雾霾、岩石流、酸雨等等,都是人们不遵循自然规律、随意破环地球的恶果。如何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改善环保状况,使环保活动变成每一位地球人的自发行为,这就需要各地的人民政府将环境治理工作提上日程,以加强环境治理力量,并严厉打击肆意损害环保的犯罪行为,同时,深入而持续地进行环保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地理课程中,渗透环保教育也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因此,身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老师,可以在地理课程中结合新教材内容适当地渗入了环保教学,其不仅调动了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同时唤起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与行为,从而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到地球上每个人的生存。如果人类不采取环保行动,地球将不堪重负。据相关资料显示,地球上的冰山普遍出现融化迹象,导致海平面逐渐上升,许多物种将濒临灭绝。从长远来看,人类将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此时,环境教育也变得更加重要。因为高中学生们作为中国未来社会的接班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由于地理环境课程也是一个和环保有关的重要课程,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的教育也变得更加重要。在高中阶段的地理环境教学完成之后,高中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将会不断关心环境,并且一直投身于环保事务之中,这对于推动中国环保事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发现,在对高中学生们進行教育的过程当中,地理教师们把环保教育渗透到了地理环境教学这门课程的方方面面。这对中国的环境保护而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甚至有机会在对学生们进行渗透教学的过程当中培训出一些具备专门才能的环保人才。

二、在高中地理教材中融入环境教育内容

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的发展,高中地理课程建设中的重点是为了进行对周围地理环境事物和现象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了解、对同一个区域内地理环境事物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的了解、分析关于人体活动和周边地理环境间的交互关联。其中,在研究关于人类活动与周围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其课程内容中就不可避免地有将环境保护内容渗透其中,但是在进行其他教学的讲解中,教师们更多的是为了进行关于环境保护理论规律的传授。如要求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规律以及地球自转影响下世界各个地方的时间变化,以及对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但是总体上,并没有真正将环保教育融入区域地理和地球相关规律研究当中。所以,为实现环保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合理渗透,就需要在课程内容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环保意识的融入。一是需要老师从高中地理教育的课后练习中,提出一些关于气候环境的相关实践探究题目,从而让高中生们能够在完成了对气候环境基本知识的掌握的同时,也认识到了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而给气候环境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并且面临着这一现状,人类所能够采取的措施到底是什么。二是学校要把环境保护的理念教育看成是高中地理课程各个学年的主要课程目标之一,并通过教学大纲的设计目标把环保教育纳入到高中地理课程的各个阶段、各个课程、各个实验活动之中。

三、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育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应该要充分利用环境课堂的规律性、常态性特征,把环境教学循序渐进地纳入其中。老师要充分运用学生课堂内所学到的环保专业知识,及时地组织学生开展环保主题方面的实践活动,比如,通过在世界环境日、国际湿地日等举办相关的活动,促使学生从课外活动中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促进环境保护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对于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气氛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以环保教育为主体的各种实践活动,利用实践活动,逐步巩固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环保专业知识,在提高他们环境意识的同时,也唤起了他们的环境保护自觉,积极加入到宣传环境保护知识、进行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行列当中,从而使全社会都能够意识到做好环保的必要性,并意识到环保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也能够注意和环保相关的实际案例,例如废物分类,回收和处理污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观察和评估,然后逐步培养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建立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的理念,和对于环保化学的基础认识。在实践中,学生们对废物处理进行了严密调查,得出的结论不仅解释了垃圾对于人体的损害以及垃圾分类的好处,还根据废物的特性进行了是否可回收利用的探讨,对这些无用之物提供了相应的处置办法。家庭作业是对教师让学生们对于课程内容的熟悉和扩展,但是社会实践内容则可以让化学知识在课后进行延申,学生们在课中和课后都可以对地理课中的环境保护进行深度解读,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深入进行环保教学,需要进一步丰富高中的地理教材内容,在地理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指导高中生们发现环保问题,并运用环保思维来解决相应的地理问题。在实际课堂中,地理老师还需要帮助高中学生建立起环境认识系统,如此才可以使得环保教学切实渗透到地理课堂教学,渗透到学生生活之中,为推进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雪妍. 试论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 新课程·中学,2019(6):249.

[2] 吴丽丽. 论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 速读(下旬),2020(3):110.

[3] 吴昊. 论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7):25-25.

[4] 张克斌.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J]. 教育界,2020(16):88-89.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渗透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