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2021-11-24 15:48王桂凤
成才之路 2021年35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学前教育专业提升

王桂凤

摘 要:幸福始终是中外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重点探讨与研究的课题之一,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实际上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重视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只有提升高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才能更好地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5-0040-03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现如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高职院校大学生所承受的各方面压力确实比其他院校大学生更大些,所以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受到更多关注。高职大学生就业后通常要从一线工作做起,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高职大学生只有拥有健康平和的心理,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才能将自己掌握的技能更好地回馈于社会主义建设。主观幸福感实际上是个体对于生活质量结合自定的标准进行的整体性评价,主要反映的是个体在社会中的生活质量,其已成为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逐年递增,这对于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专业幸福感指的是学生对所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有着愉悦的感受,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专业信仰,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很多期许,对工作充满期待和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体验不到自身专业所带来的幸福感,就容易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产生职业倦怠,这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极为不利。调查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不强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幼儿教师。目前,省级、市级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很少,所提供的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而在民办幼儿园中,很多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在从事幼儿教师工作,这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心理偏差,压力较大。

2.学校及社会的原因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虽然很尊敬教师这一职业,但对幼儿园教师却不重视,甚至有些地区对幼儿园教师的称呼为“幼儿园阿姨”。幼儿教育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阶段。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同度低,会导致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情感度降低,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难以产生职业幸福感。另外,很多学校在培养模式上只强调幼儿教育的技能,没有对职业价值进行有效导入,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会不到自我价值,难以产生主观幸福感。

二、影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因素

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教育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后,会将其内化为职业规范、职业价值、职业理论,然后建立自我概念,逐渐胜任教师这一角色。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的职业社会化过程。教师的职业社会化实际上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而这个职业生涯的开始就是在学生阶段。高职大学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自身的心理压力本来就比较大,再加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令人堪忧,所以很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缺少专业幸福感,这对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形成职业幸福感非常不利。概括起来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专业前景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对口工作是幼儿教师,然而现如今很多非师范专业学生也进入了幼师队伍。结合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其实幼儿教师的行业缺口比较大,幼儿园普遍缺乏专业的幼儿教师,但是省级和市级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有限,其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自然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导致就业竞争愈加激烈。这使得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未来就业缺乏信心,以致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2.幼儿教师缺乏社会认同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教师的认可有自己的排序,通常是将大学教师放在最高的位置,依次是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最后才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得不到切实的提升,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难以形成较高的职业认同度,就難以在工作岗位上获得幸福和快乐。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机制模糊

现如今,很多高校都在不断转型,包括师范类学院,还有一些综合类大学兼办师范教育。以综合类大学为例,由于师范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教师在师范专业教育方面缺乏相应的技能,使得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地位不高,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体验感不强,难以形成坚定的教育信念。

4.其他因素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受到一些共性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影响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欲望因素,二是主观因素。欲望因素可以看成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外在变量,而主观因素则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变量。

(1)欲望因素。欲望因素的形成主要涉及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和价值观。其一,在人格特质中,有一些因素对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自尊、乐观、生活目标等。通常,一个人对自我是否满意,会直接影响其生活的快乐感。研究表明,容易接纳自我的人更容易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大学生如果足够乐观,那么承受压力的能力就会比较强,身体免疫能力也会比较高。其二,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和判断。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潜能的挖掘有决定性的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会直接受其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正向关联。自我效能感比较弱的学生很难拥有足够的幸福体验,其一旦遇到挫折就会难以面对,会对自己产生质疑,进而产生焦虑紧张、悲观失望的情绪。其三,价值观是一个人行为动机的重要内部驱动力,它对个人的行为方式、认知状态、价值取向、理想状态等都能起到重要的支配作用。大学生的价值观对其生活、学习及交往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大学生失去自我价值观,就容易在人生的成长中遇到挫折,进而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幸福感也很容易消失。

(2)生活因素。生活因素包括很多内容,如人际交往、经济状况、文化背景、专业因素、家庭教养方式等。其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很重要的一项能力,它能够帮助大学生进入较好的人际交往状态,使大学生更容易被社会接受,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幸福感。其二,经济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在不断提升,但也有学者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贫困的境遇之下,经济状况才会与主观幸福感产生联系,人一旦获得物质的满足,经济状况就不会过多地影响主观幸福感。高职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基本都是父母提供的,其经济状况实际上就是其家庭财富值的体现,所以经济状况虽然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影响,但不能简单地进行定论。其三,文化背景。每个人接受的文化教育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心理状态等也不一样。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在接受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使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一方面呈现出重视外在评价的特征,也呈现出对自我存在的重视。显然,文化背景对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非常明显。其四,专业因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是很强,与上面分析的原因有重要的关系,这里不再赘述。其五,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包括民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溺爱型。在民主型和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另外,家长对其要求过高的孩子往往对生活的满意度较低,在不和谐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滋生焦虑情绪。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策略

1.宏观层面——给予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支持

(1)理论支持。2013年,党中央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要求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適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另外,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相关理论和制度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要对国家针对高职大学生的经济支持、社会支持和心理发展支持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要给予相关科研人员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促使其对积极心理学进行重点研究,让积极心理学发挥出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指导作用。

(2)文化支持。文化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因素。“乐”与“和”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既体现了物质生活上的幸福观,也体现了超然世外、天人合一的审美乐趣,强调追求崇高、服务大众的理性之乐,强调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帮助人,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要一直心向未来。

2.中观层面——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班级团队

(1)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的校园活动非常丰富,尤其是校园文化活动众多。高职院校应将文化活动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其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其一,明确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为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其二,遵循教育公平的原则。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更要将关注点放到普通学生身上,将教育的平等性体现出来,真诚地对待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其三,教学活动突出交流,强调融合。突出交流、强调融合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主观幸福感的核心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职业道德。其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整洁、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对积极情绪的产生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2)加强班级团队建设。要做好班级团队建设,就要注重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以提高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其一,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打造班级文化的基础,如优美的校园环境、教室、宿舍等。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能够为学生营造具有正能量的心理环境。其二,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特点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有了团体活动制度做依据,教师就可以依照其开展积极心理教育活动,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有了日常行为规范制度做准则,教师就可以依照其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生活行为。其三,加强班级精神文明建设。教师要积极进行班风学风建设,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

3.微观层面——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想人格的塑造

(1)引导大学生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自我认知非常重要,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做到扬长避短。高职大学生容易忽略别人给予自己的有效建议,这对其理想人格的塑造是有影响的。因此,教师要引导高职大学生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认知,对自我进行客观的评价。

(2)培养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在高职学生做事的引导上倾注更多耐心,引导其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帮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使其积极面对未来的幼师工作。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学生从容的生活态度,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境,积极克服困难,帮助学生学会独立,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责任担当。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科学指导,使其正确认识幼师这个职业,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结语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其根据自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性的评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则会结合未来的就业情况进行生活的评价,这就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规划,积极引导,认真分析影响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注重精神支持和环境支持,为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岚.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9).

[2]徐晓沄,车少辉.高职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0(02).

[3]刘美廷,张长英.高职生自尊、专业认同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现代职业教育,2019(11).

[4]殷波,程跃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际关系与其主观幸福感相关性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01).

[5]劉子琪.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6]张佳楠.高职生的亲社会行为及其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7]李新泰.课堂干预对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11).

[8]陈红.高职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Strategy of Subjective Happines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Guifeng

(Zhanjia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Zhanjiang 524000, China)

Abstract: Happiness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key topics discussed and studied by Chinese and foreign philosophers and ethicists. The study of subjective happiness is actually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happiness. Only by improving the subjective happi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an we better achieve the goal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subjective  happines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eschool education; subjective happiness; promote; strategy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学前教育专业提升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