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梅
摘 要:在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背景下,文章重点关注并探索“三教”改革背景下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路径,对实施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实践进行经验总结,这对进一步深化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教”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5-0016-03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期,是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期。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提出了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十八大以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任务要求。这一任务要求是高职院校实施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根本遵循。
一、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三教”改革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要全面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将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并加强建设,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到2022年,列入计划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该意见强调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为此,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北特高”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二、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三教”改革的目标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三教”改革目标的确定,要充分依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 年本)》《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工作格局,加大精准施策力度,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
一是组建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强化团队内教学能手和技术能手的培养,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完善团队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机制,为现代化高职学院建设提供人才支撑。首先,要加大教师培训、进修及实践研修的力度,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骨干及名师培养、高水平师资引进为落脚点,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其次,要推动教科研机制建设,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科研水平。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建立横向跨专业、纵向跨院校的交流研討机制,加强与各专业院系的交流,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双向融合。同时,要加强与校外其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共建,邀请专家教授指导课程建设和课程规划,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加强高水平教学资源建设,打造高质量示范课堂,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另外,要发挥思政学术委员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及名师工作室教科研引领作用,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
二是推动教材建设,深化教材改革,完善教材建设和选用机制,建立健全教材动态更新调整机制;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及教材体系建设,配套编写课程辅学教材。首先,要加强思政课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教材体系建设,做好3年制高职、3+2高职、7年贯通培养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做好必修课与选择性必修课有效补充的一体化教学设计,编写与课程配套的课程辅学教材。其次,要建设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推动数字马院建设。后疫情时代,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要推动思政课教学同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营造技术环境,丰富优质资源,建设优质在线教学资源,打造高水平在线精品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是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模块化重构教学内容,依托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同组织教学,探索智慧教学手段创新,建设优质课堂教学示范课,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优质课程建设为主线,深化全要素教学改革创新。首先,要加强高质量示范课堂建设,推进教学模式创新,探索思政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打造思政“金课”。其次,要围绕课程育人核心素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体现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个性化资源。最后,要推动考核方式改革,实现成果和能力的可测量,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以“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有己有人”为根本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方式改革,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三、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三教”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1.构建新课程体系,编制与课程配套的课程辅学教材
构建高职教育阶段“3+1+X”课程体系,增设“选择性必修课”。“3”:指高职三门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1”:指贯通中职阶段的必修课(“思想政治”);“X”:指选修课,含全校公共选修课及计划建设的选择性必修课建设。选择性必修课需要开设相应量的模块,增设“大国华章”系列选择性必修课,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特点开发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规划不同学段的选修课体系。另外,要结合优质课建设需要,编制与课程配套的课程辅学教材。
2.推进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
打造精品课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系列教辅资源,形成具有推广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教学成果。要统筹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基地;开发符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的大学生实践教学方案,加大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力度。
一是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资源建设。在线上资源开发供给方面,一要提供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包括学习指导书、微课、PPT、交互网页、讨论题、章节测试题、拓展阅读资料等。二要结合职业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为各专业群开发定制思政教学资源,提供图书、音像资料、典型案例、图片等资源。三要开发“红色家书”“红色电子”筑梦人故事、“我和我的祖国”等思政课品牌项目专栏,建设思政课“品牌”项目。在线下课程资源开发供给方面,一要开发新课程标准,设计混合式教学方案,编写与课程配套的课程导学教材等。二要探索新型活页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编写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手册、校内外实践教学指导手册等。
二是加强线上线下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在线上实践资源开发供给方面,要围绕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线上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开发线上思想政治教育虚拟展馆等。在线下实践资源开发供给方面,要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场所,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展厅、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
三是用好全国高校思政教师备课资源平台。有效利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学习强国、北信在线等优质教学资源。
3.推进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围绕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改革及教学考评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并注重突出高职必修课程特色教学模式的建设。首先,要提倡专题教学,注重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结合等方面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其次,要推进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营造技术环境,扩大优质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着力构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及教育供给方式,逐步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构建以教学模式创新为突破口,以重构教学内容模块为着力点,以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以行业办学、专业群特色的个性化资源定制为特色,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的“五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形式多样、效果良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要努力打造“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有特色的品牌课,打造思政“金课”。
4.深化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建设
一是健全人才队伍培养和管理机制。通过集体备课、培训、研修、访学、教学比赛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让其上岗前试讲;坚持把师德师风放在首位,引导思政教师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不坚持政治底线、不讲师德的思政教师实施教学退出机制。
二是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依托思政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及名师工作室,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打造教学名师和教学创新团队。
三是建立横向跨专业、纵向跨院校的交流研讨机制。加强与各专业院系的交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有效融合;与校外其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共建,并邀请专家教授指导课程建设和规划,指导科研工作等。
5.提升科研及社会影响力
进一步健全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和技术服务激励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以科研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在教研能力提升方面,一要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群紧密结合,建设互联互通的协作机制,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二要营造共建共享、拓展视野、推动发展的工作环境,与其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共建,积极参加市研究会、高校思政联盟组织,加强对外交流。三要聘请校外高水平专家进行指导教学和课程建设,组织讲座和报告会,不断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在科研能力提升方面,一要依托各级学术委员会,推动课程改革,加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指导和职称评审指导等。二要依托思想政治研究中心,进行课题方向指导、课题申报指导、教师学术研究方向规划、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等。三要依托思政名师工作室,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和学术能力培养、教学能力提升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2019.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Z].2019.
[3]中共教育部党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Z].2019.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Z].2019.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Z].2019.
[6]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Z].2020.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Education" Reform
Sun Hongmei
(School of Marxism,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Beijing 100016,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ing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d explores the path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education" reform, and makes an empirical summary of the reform practice of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is has high reference value and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deepening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ree educations" reform; innov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