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外语教师能力培养探究

2021-11-24 11:45任奎艳
现代交际 2021年10期
关键词:商科双师外语

任奎艳 金 鑫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虽然2020年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造成国际间的合作有所减少和停滞,但这只是人类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国家间紧密合作,经济协同分工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大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必定是多元化、复合化的。那么,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然要以这个需求为导向。高校培养人才不只是以掌握专业知识为目标,还要培养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成生产力及工作技能的能力。这不仅对学生来说是检验自己是否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对高校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实践技能,即成为“双师双能型”教师。

“双师双能型”教师这个概念在2015年11月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并明确把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应用型高校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的意义在于符合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战略。一线教师在“我国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这项重要任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应用性为主的商科类院校中的外语教师更是如此。但是,在各高校培养“双师双能型”外语教师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完善之处。

一、高校“双师双能型”外语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对“双师双能”内涵的理解不深

目前学术界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解释也各不相同,有的学者支持“双证说”,认为教师应该拥有教师资格证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1];有的学者支持“双能力说”,认为教师应具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能力;有的学者支持“双素质说”,强调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领域职业素养;还有的学者支持“双层次说”,认为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应肩负育人重任。笔者认为,对于高校中与国外合作办学的商科学院的外语教师来说,后两者——“双能力说”和“双层次说”是主要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很多外语老师简单地认为,只要取得了商务英语的相关资格证书,在课堂上按照教材讲授,教会学生掌握商务类英语的单词和句子,就算是“双师型”教师。这样的标准过低,绝对没有实现“双师双能”的真正意义。真正的“双师双能”外语教师,不仅应该具备外语技能,还应具备商务领域的相关知识,并且,还能将两者有效地连接,掌握利用外语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的能力。因为对于与国外合作办学的我国商科院校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外语还是商务知识,都重在实践应用,外语教师如果真正了解如何把这种双应用能力传授给学生,就会更具针对性地教学,并且有效地完成培养我国商科院校的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任务。

2.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机会不多

客观来说,我国商科院校的外语教师要具备一定专业商务知识是较难的事情。因为大部分外语教师毕业于英语专业,缺少商务知识学习的背景。即使有的老师大学所学专业是商务英语,也是以外语知识学习为主,并且没有深入学习像金融、贸易、营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因此,有效运用外语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也不强。这些外语学习专业背景的教师来到商科院校工作后,如果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和深造,很难达到“双师双能”的标准。[2]

3.学校对想转型“双师双能”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够

“双师双能”对外语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高的标准。[3]即使为外语教师提供深造进修和实习的机会,外语教师也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才能够达到“双师双能”的要求。如果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很难激发外语教师向“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转型。很多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在这方面的奖励机制还不完善、投入还不够。地方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的本科院校转变前,学校主要是针对科研学术能力给予教师相应的奖励。但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并没有提供“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的奖励。很多学校在评职称时,以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为主的标准比较成熟、规范,但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来说,学校缺少同样的制度性政策支持。这就造成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的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改革并不彻底,原因是缺乏有效激发教师向“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型的动力。商科院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学校本身就以应用型教学为主,如果不能有效激发外语教师达到“双师双能”标准的动力,势必会影响学生培养质量。

二、商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外语教师队伍建设应对策略

1.尽快细化“双师双能”政策、明确其定义

“双师双能”到底适用于哪类学校,除了高职高专及向应用型转变的本科院校外,其他的像商科学校或学院等这些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的机构是否应该适用“双师双能”的政策。如果适用的话,它们之间应该怎么区分。以外语教师为例,长期以来“双师双能”的标准不统一,没有做到根据不同专业进行细分,造成外语教师自身对“双师双能”的理解不准确。很多外语老师认为外语学习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外语学习,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只要自己语言能力过关,同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即可。但是,这个范围很广泛,并不能真正体现“双师双能”政策提出的初衷。因此,“双师双能”的政策必须具体。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教育部门给出明确的分类标准和定义,这样各教学单位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双师双能”型教师制度的改革。

2.采用适当方式实现“双师双能”

第一种方式是,外派外语教师进修学习。比如,安排教师到企业,尤其是外企中实习;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大学,尤其是大学内的商学院交流学习;增加外语教师参加商务英语教学相关会议的机会等。第二种方式,聘请既有专业能力又有商务工作经验的企业在职人员到学校给师生做讲座,最好是这些专业人员有外语学习的专业背景或者外语掌握程度较好,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同学了解外语的技能在商务专业中的应用。第三种方式,或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从校外聘请已经被评为“双师双能”的外语教师或应用型专业教师到校内讲课,来补充本校“双师双能”教师的不足,以应对短期内无法快速提升本校内的外语教师的商务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第四种方式,也是最省时省力的方式,在有地域限制的情况下,比如本校的老师有大量教学任务或者外校的老师不方便每周固定时间从另一个城市来讲课,完全可以借助钉钉直播、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平台进行远程学习或授课,或者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国家精品课程等在线教学平台,师生共同进行以实践类为主的课程的学习。这样既直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应用实践和专业知识结合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方便、快捷地提升外语教师“双师双能”方面的能力。

3.加大“双师双能”政策在具体运行中的投入

大部分高校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4]首先,要增加“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薪酬待遇的吸引力。与普通教师相比,“双师双能型”教师如果享受不到优厚的待遇,也看不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相比待遇也偏低,这样必定对技能人才缺乏吸引力,造成恶性循环。其次,要明确绩效奖励或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评价体系。绝大部分高校强调教学课时量和科研成果的要求,缺乏科学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评定标准、缺乏顶层制度设计,致使许多专任教师对自身实践技能提升兴趣不大,对参加专业培训和到外单位挂职锻炼的积极性不强、参与度不高。这种局面不改变,就不能促进“双师双能型”制度的蓬勃发展,就不能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重要基础和保障。因此,各高校务必要加大“双师双能”政策的实施力度。

4.提高外语教师的“思政意识”

对于商科院校的“双师双能型”外语教师来说,除了强调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外,还应该包括教师应知应会的所教学科的职业素养和专业领域的职业素养,即教师向学生传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5]。因为像我国商科院校这类应用型为主的院校不仅培养的是实践类人才,也兼具培养国际型的商务人才,必备的职业素养不仅代表着自己,同时也代表着企业形象,甚至国家形象。教师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同样重要的是对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塑造优秀的品格。《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的职业素养。外语教师可以把“课程思政”的理念引入到所教课程之中,因为“课程思政”的核心就在育人,而“育人”相当于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自然也就包括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双师双能”与“课程思政”本身并不矛盾,两者反而相辅相成,有利于彼此的发展。找到两者的切入点,把二者有效衔接,既为“双师双能”提供一个创新的想法,又能将这个创新的理念在思政进课堂中加以实践,事半功倍。

5.加强培养外语教师的思辨能力

“双师双能型”的外语教师应同时具备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以分析信息为基础,对事物和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评估,最终形成能够解决问题的决策或结论的能力”[6]。如今的学生外语学习条件已经比以往提高很多,学生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从网上找到答案,因为外语词典已经完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了,学生通过手机上的词典类应用软件就可以方便快速地查找到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很多情况下,学生完全可以脱离外语教师自主学习,因此,外语教师的作用在不断弱化。当今社会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只有创新,才能突出重围,找到出路。外语教学也应该有所改变,外语教师如果想达到“双师双能”的标准,必须具备思辨能力,知道哪些实践性内容是有用的,可以更有效地、符合逻辑地加入外语课程中,同时引导学生,知道如何将思辨能力传授给学生,也要让学生思考哪些知识和技能对他们个人来说是最实际的,做到教学相长,达到新时代“双师双能型”外语教师的新高度。

三、结语

如果商科院校的外语教师能达到“双师双能”的标准,并且同时具备金融、贸易、营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那么,在学生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教师在外语课上有效地加入专业课的背景学习,就能更好地与学生到大学二年级后所学的专业课程衔接。因此,培养“双师双能”型的外语教师人才队伍,仍然是我们未来需要积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商科双师外语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互联网+”商业模式变革背景下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大山教你学外语
《中国学生商科留学报告》:中国留学生扎堆商科热度不减理性回归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