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垒 邵彦婷 马晓辉
(金陵科技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9)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2006年,我国启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实现了实质等效。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241所高等学校的1353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认证的关键是确保毕业生综合素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与技能提出了新要求,这倒逼应用型本科高校紧紧抓住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构建,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高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工程教育认证能够迅速取得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国际实质等效的认证标准[1],目前适用的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通用标准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
本文以金陵科技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围绕工程认证目标体系,对工程教育认证中学生指导进行跟踪研究与实践,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始终把帮助学生理解、实现毕业要求放在首位,力求从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多方面构建学生指导体系,培养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职业规范、优秀的道德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充分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合作能力、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建立完整可行的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促进学生指导取得实效。
为全面开展学生学习与成长指导,学院建立分管副书记负责,学工办牵头,全员参与的指导机制。按学生指导全覆盖的要求,每个年级配备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和学业导师,学业导师主要负责专业思想、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育和指导,了解学生学习和思想状态,帮扶学业困难学生,如实记录指导情况。
1.入学教育
学院制订了新生启航教育工作方案,为每位学生发放学生指南和人才培养方案单行本,一是通过教学院长专场宣讲,学业导师班级辅导的形式指导学生理解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计划;二是通过年级大会、报告会、系主任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入学教育,帮助新生顺利实现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做好大学四年生涯规划。
2.思想政治教育
突出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拓展红色资源打造党建和思想教育特色,如开展雨花英烈精神特色教育,通过开设第二课堂素质教育选修课,分年级、分层次,以线上线下课程和社会实践结合的形式开展教育。
3.学习方法指导
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主要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通过班主任和学业导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学习方法;通过开展朋辈引航、学习经验交流座谈、英语四级模拟考试、考研指导等活动,提高指导的针对性;通过院学习部、班级学习委员开展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
4.课程学习指导
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指导主要由专业教师和班级学业导师负责,任课教师设计教学方案,制订教学任务书,指导检查课程开展的全过程,并通过考核方式给予学生评价。学业导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不间断渗透式全覆盖的答疑指导,及时与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沟通学业情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能力。[2]
5.科技创新指导
学院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指导力度,出台学科竞赛管理实施细则,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实验室,实行开放实验室项目管理,在经费、实验仪器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全国高校云计算应用创新大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相关比赛。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和研究,鼓励教师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生科学竞赛获奖、知识产权申报、论文发表等均有大幅增加。
学院严格按照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中的非技术能力的综合素质要求,重点从体系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咨询辅导和基地建设等方面,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性质,提高职业技能,正确定位规划职业生涯,实现高质量就业。
1.健全服务体系,加强队伍建设
学院不断完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全员参与的指导网络,保证对学生指导的全覆盖。强化就业工作责任制,落实就业指导服务措施,推进实施“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机制。学院配备专门负责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就业干事,依托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心,再加上年级辅导员、各班学业导师和班主任及各专业教师,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多层覆盖的高素质就业指导与服务队伍。
2.分年级开设课程、循序指导
学院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和活动,既贯穿全过程,又增强有效性。大一年级重点关注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业榜样,主要指导途径包括开设公共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将每位学生的生涯规划设计书纳入考核环节,组织新老生交流会、朋辈引航事迹报告会等活动,促进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及成才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大二年级重点关注学生职业方向,确定学业目标,主要指导途径包括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必修课程,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学业生涯人物访谈、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开展专题讲座等活动。大三年级重点关注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竞争实力,主要指导途径包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编印《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发布《毕业生专业、人数介绍》、编写《优秀毕业生介绍》和《优秀特困毕业生介绍》,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帮扶,开展各类就业形势讲座和考研辅导讲座。大四年级聚焦求职,重点关注学生求职实践、学业与职业顺利过渡,组织职场礼仪、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求职技能等讲座,开展模拟招聘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充分准备。[3]
3.广泛拓宽就业渠道
学院充分利用教学科研合作资源,积极推进校企协作,加强学生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的建立和拓展,与相关企业签订就业实习基地共建协议,经常赴用人单位推介毕业生,同时邀请企业上门招聘。学院配合学校联动,大力开展“智慧就业服务工程”,开通就业信息网,组织就业网联盟信息共享、政策发布、指导咨询、网上招聘,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就业管理工作者提供了快捷、高效、实用的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QQ 群、微信群、公众号等,及时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转达给每位学生。
4.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制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推进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成立创客中心,组建创客虚拟班,通过免息贷款、减免税费、配套服务和政策咨询等优惠措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4]
1.构建心理教育网络,落实基础工作
学院出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规范推进心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普及化。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学院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与学校中心点线面结合。配备1名辅导员专门负责心理教育工作,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形成校、院、班、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推选辅导员参加江苏省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鼓励辅导员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规范开展学生心理普查,及时发现心理问题,有效开展心理辅导。明确班主任职责,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
2.加强心理危机预警,做好心理辅导
抓好学生心理普查,对所有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与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根据普查结果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期望。加强心理危机预警,发挥“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监控体系作用,定期开展重点人群排查工作。重视个别跟踪辅导,及时汇总在普查和平时监控中发现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通报给学院领导、班主任,并科学组织心理干预,必要时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个别干预。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丰富活动载体
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专题讲座及报告、心理行为训练和团体培训,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学院将育心与育德相统一,依托“3·20心理健康周”和“5·25心理健康月”开展主题教育,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营造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学院氛围,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院每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如讲座、观影、广场心理咨询活动等。
4.发挥学生“心协”作用,倡导自我服务
在学院学生联合会的指导下,成立了“心理健康协会”。协会成员包含各班心理委员、各宿舍寝室长,以及有志服务于学生心理工作的同学。协会从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工作宗旨、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建立了较完备的运行机制,成立以来,各种常规工作和特色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指导活动,加强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指导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劲头足,教学相长,成绩稳定,近几年毕业生一次获学位率均在 96%以上;二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竞赛获奖逐年增多,经过持续培育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数量,学科竞赛获奖情况、专利申报数量、创业团队数量等均有大幅增加;三是学生就业质量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显现,毕业生就业率多年达100%,近几年,毕业生主要流向IT企业、行业管理部门,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专业基础扎实、职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是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普遍赞誉;四是学生综合素质强,全面育人成效凸显,近年来学院为学生组织各种类型的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各类实践活动点面结合、覆盖面广,学生的思想素质、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在社会服务中得到锻炼升华。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软博会、亚青会、青奥会、轮滑世界锦标赛、南京国际马拉松、南京江宁春牛首国际马拉松等各类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为服务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工程教育认证中构建的学生指导体系紧密围绕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充分保障了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同时对于学生指导成效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并做到持续改进,有力支撑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