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潇月 王红琳 吕 鑫
(大连海洋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3)
高校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是指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基层党组织在做好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党建资源,发挥党建带领作用,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形成党建团建共同发展,协调一致的良好局面。[1]高校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有以下特征与要点:首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能偏离党的指示、脱离党的组织。其次,党建与团建之前有着清晰的关系,团作为党的助手而设置,开展团建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党建发展,党建是前提、团建是内功。基于以上认知,本文就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品牌化建设问题做具体分析。
在党建带团建中,团青年、团干部是服务的主体,是党建带团建工作中的主力军。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主要围绕团青年、团干部开展,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团青年与团干部的凝聚力,提高共青团建设能力。团干部是共青团组织的骨干与核心,在团建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干部的组织领导及示范带领作用,采取有效措施锻炼与发展团干部的综合素质,有效推动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顺利高效开展。高校在推进基层党建带团建过程中,要把握党建与团建的发展规律,并找准它们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制订工作方案,让高校的基层党建与团建保持协调一致,共同发展。[2]
首先,重视平台建设。如果没有配套平台的支持,各项工作就可能流于形式。因此要高度重视平台的作用,并通过各种类型的主题活动来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持续开展,确保党建带团建工作能达到预期目标。其次,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党组织与团组织建设之间的契合性,借助两者之间的契合性制订建设方案,方能避免党建、团建相脱离的情况出现,也能最大化地提高基层党建带团建成效,落实建设服务。高校开展基层党建带团建的一大目标是增强党组织、团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党员、团员的能力素质,为团与党的发展打好基础。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建设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服务性方向,构建科学完善的服务机制,使团青年、团干部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党建带团建工作,让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取得实效。[3]
在党的高度关切与各方的不断努力下,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现阶段,高校已经制订了党建带团建的基本目标,即带组织、带队伍、带思想、带作风建设。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党支部的帮带作用,教育培养团干部与团青年,全面提升团建水平,增强校园团组织的凝聚力。同时把握帮带方向,通过帮带推动学生团员、团干部朝党员的方向发展,将优秀团员培养为优秀党员,壮大党组织队伍,保障党发展根基稳固。[4]
除了明确党建带团建工作目标外,党建与团建间的沟通交流渠道也得到了拓展,完善了沟通机制,党建带团建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新层次。当前,已经有部分高校建立了学生党支部与团委学生部门的联系制度,从根本上加强了党支部与团支部、党员与团员之间的联系,使党员与团员能更好地沟通交流,使党员的帮带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现阶段,高校的党员共建目标考核机制也得到完善。高校严格遵循党的要求,依据党的领导与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了更有利于党建带团建工作开展的目标考核制度,定期对党建带团建工作发展状况进行考核与分析。各项考核制度的建立与考核活动的开展使党建带团建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工作路线更加正确,工作成效更加理想。部分高校修订完善了《学院团员推优细则》《党员发展团内“推优”制度》等,党建带团建工作更加规范有序。[5]
首先,在各类建设活动中,团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未得到充分调动,引领作用、表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团组织在党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因此,需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加强团的组织吸引力,提高团支部的主动性。[6]其次,在党建带团建过程中,有部分党员的主动性不强,服务意识相对淡薄且不注重自我教育与管理,各方面的能力素质还有待提升。部分党员认识不到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发挥自身作用带动团组织建设发展。因此,需采取相应的教育及激励引导措施改善这一现状。党建带团建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复杂性较大、工作难度较高。应建设健全相应的制度机制,从制度层面为各项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机制的完善度还相对较低,许多制度是针对短期的建设工作制定的,缺乏长效的工作制度与机制,导致党建带团建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目前,高校开展的基层党建带团建活动虽然多,但许多活动都是面子工程,实际作用不大。最后,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活动未形成品牌,各类建设活动不够系统,活动效果不甚理想。
高校可尝试建立学生公寓党支部、公寓楼层团支部,在每一栋公寓楼内设置一个学生党支部,每一楼层设置一个团组织,以此提高整个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系统性,提高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成效。由于当前部分党员、团员参加党建、团建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有必要让思政教育主动进公寓,将思政教育与公寓党支部、团支部的作用有机结合,以此促进党员团员树立正确认知,加强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提高自身服务能力。高校可引导党员、团员建设公寓思想文化,并不断推进学生宿舍文明建设,以约束学生的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校应完善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和党员在党支部内的职责义务,充分发挥学生公寓党支部窗口的作用,通过学生公寓党支部让全体党员、团员学习了解党的知识,坚定自身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做好准备。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建真正带动团建。[7]
高校可邀请有兴趣、有能力、有责任心、有使命感、入党积极或入团积极的优秀党员或团员及班团干部等组成学院党团志愿服务队,利用这一股积极的力量开创团组织建设新局面,让团建进入新阶段。调查可知,高校有部分学生思想积极,情感真诚,真心实意想为同学、为学校及党做些实事。但由于学校未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更大的平台,导致他们的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推动基层党建带团建的过程中,高校有必要将这股积极力量聚集起来,让其充分发光发热,带动学校团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8]在成立学院党团志愿服务队时,可从实际需求出发,优化志愿服务队伍的内部构成。如由团委书记担任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在队伍内设置队长一名、副队长两名、秘书一名,按照活动内容不同分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有序有效地开展各类志愿活动。
同时,高校要构建相应的志愿服务平台,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走群众路线,有利于锻炼与发展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有利于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开展。如高校可赋予志愿服务队参与一切校园公益活动的权利,如迎新活动、欢送毕业生活动、协助开设党员迎新工作站、与家庭困难的新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等,充分发挥党团志愿服务队的作用。除了搭建公益平台外,高校还应当立足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需求,依据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目标,带领党员团员构建党团干部交流学习平台,促进知识、经验及思想的流通,使基层党建带团建目标能顺利实现。
高校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团建活动,如开设学生党员博学论坛、学生科技论坛等,利用这些实践性活动带活整个党建带团建工作。应基于文化育人理念,将学校的思政教育与党建、团建工作有机结合,在学校或学院内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参与带有青年特色、时代特征的文化交流或讲座活动,利用各类活动引导学生转变思想,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推动学生能力素质综合发展。高校应从实际出发,按照党的相关指示要求与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适合学生的党建团建工作,积极营造氛围,让党员与学生团员进一步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可通过红船精神、雷锋精神等一系列红色精神与红色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团员,提高青年团员的入党积极性。可在校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育人品牌活动,如清明节到烈士陵园祭扫、节假日开展老党员慰问、瞻仰革命遗址,或定期开展红色文化交流会、红色书籍读书会、红色征文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让年轻团员沐浴在丰富深厚的红色文化中,进而坚定自身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互联网时代,高校要根据在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发展情况与党性修养发展需求,创新优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思路、模式、机制及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成效。应引入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融合当代科学技术,构建起基于“互联网+”的党建团建工作模式,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与有效性,让学校的党建团建工作与时俱进。高校应正确认识到,互联网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形态,并改变着人们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方式,与互联网脱离的党建团建工作必定难以取得显著成效。为此,高校要充分运用“新时代e支部”等信息化软件,利用各项先进的现代技术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如基于互联网建立党建带团建信息系统,构建包含“新时代e支部”等软件在内的智慧化党建带团建平台,组织邀请在校学生登陆智慧化系统,入驻信息化的党建团建软件,通过线上线下两个途径向学生开展知识教育与信息宣传,让学生的各项能力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与发展。高校也可开通校园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向学生推送党史知识及与党相关的咨询、历史等,以便学生更加灵活方便地学习。
基层党建带团建是推动团组织建设的有效举措。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应坚守这一团建路线,从实际出发,按照党的相关指示与要求,创新优化基层党建带团建的形式、活动、平台、阵地,从而让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取得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