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探析
——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2021-11-24 00:51
办公室业务 2021年8期
关键词:主客体受教育者客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这对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现状,用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进行分析,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存在外部环境、教育观、主体、客体四个方面矛盾的原因,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创设条件、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辅助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坚持平等的理念等改善对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了解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用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去分析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现状

当前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观点有四种,分别为教育主体说、双主体说、双向互动说、主体际说。

(一)教育主体说。教育主体说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客体是受教育者。这一学说主要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单向作用,受教育者很少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育主体说把教育者当作主体,受教育者当作客体,抽象地概括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体现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动引导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只注重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一味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因此没有意识到受教育者也具有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仅仅把受教育者放在被支配的地位。

(二)双主体说。双主体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为主体,双方的影响作用是双向的,既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作用,也有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影响作用。这一学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个性特征的受教育者要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施教,彰显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这一学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过分注重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绝对权威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认为教育者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受教育者进行传播,受教育者只能被动接受。只重视对受教育者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以外的价值理性等方面的教育,使人得不到全面性的发展。

(三)双向互动学说。双向互动学说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虽然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也是主动的、能动的,而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不是单一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作用,受教育者对教育者也有影响作用,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发展。

(四)主体际说。主体际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交往过程中,通过“主体―客体―主体”的转化过程实现的,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结成“主体―主体”的关系,即一种主体际关系。主体际说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上的有机联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交往实践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积极扬弃。”这一学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实际不符。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存在矛盾的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之间存在着这样一些矛盾。教育者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与受教育者需求不相符合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社会角色不平等,教育者教育方法、手段单一化与受教育者教育方式多元化要求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想要努力灌输知识给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不想学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的矛盾等等。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重点和关键、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等矛盾的分析方法去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分析之后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矛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下面就一些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一)外部教育环境多元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面临着许多不同的外部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传播意识形态、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在这样一个社会、政治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服务国家的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责任尤显重大,要教好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由于教育者使用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对受教者进行直接的知识灌输,而受教者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枯燥、无趣,反感思政课,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产生矛盾。另外,社会的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情的复杂性等外部环境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更加复杂,矛盾更多。

(二)传统教育观与现代教育观之间存在差异。教育观的转变是导致主客体之间产生矛盾的因素。由于我国一直有尊师重道这样的传统,这就导致教育者拥有很高的权威和信誉。赋予教育者的社会地位过高,权威和信誉过高,滋生出个别教育者的腐败,这部分教育者进行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受教育者被迫消极地接受和服从。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工作者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采取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传统教育观与现代教育观的不同导致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关系发生了转变,引起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不适应,这必然会导致矛盾产生。

(三)主体特性突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自己的特性。受教育者是未成熟的、但有独立个性特征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扮演达到教育目的的直接操作者这样的角色。在社会角色方面,受教育者的社会角色是徒弟,跟着教育者学习知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主观能动性,对所学知识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心智成熟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社会角色这三方面的特性有所差异,这就导致双方之间矛盾的产生。

三、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对策

(一)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创设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是受教育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为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第一是教育手段。要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具体有:利用好校舍、教室、操场等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让主体拥有较好的教育环境;利用好多种形式的教育媒体,例如图片、录音带、计算机等;将教育者的语言、直观、实践方法与受教育者的发现式、接受式学法相结合。这避免了之前教育手段、方法的单一化,让主体更能接受客体的教育。第二是教育理念。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主体进行教育。以人为本要求以育人为本,要促进每一位主体的全面发展,要满足客体专业发展的需要。第三是教育目标。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目标,将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二)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辅助作用。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应该发挥好客体的主导作用,辅助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完成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预期效果。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发掘出教育者的教学潜力,利用这些教育潜力更好地为教育主体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辅助作用:一是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加强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能够为受教育者树立榜样,对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影响作用。二是教育者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结合主体特性进行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受教育者的差异性,对受教育者进行个性化教育,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发展。三是创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沟通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以改进教育者的教学方法,从而对受教育者进行更好的教育,最终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共赢。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要坚持平等的理念。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社会角色不一样,所处的社会地位不一样,导致了不平等关系的出现。坚持平等的理念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地位的平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不能侮辱其人格尊严,对受教育者进行辱骂和体罚,时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要明确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只有责任和分工的不同,不存在其他的不同。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要尊重教育者,珍惜其劳动成果。双方都坚持平等的原则,能减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矛盾的产生,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能得以缓和。

猜你喜欢
主客体受教育者客体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甲·宣》——文明记忆的主客体交互表达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浅议犯罪客体
“生活教育”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从“反对阐释”理论看摄影艺术本体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管见
“凡客体”之不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