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运涛 龙轶学
摘 要:以《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为载体,以高职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课程育人培养体系建设为核心,进行高职课程育人培养模式的研究。构建涵盖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教学团队、第二课堂等要素的 “五位一体”《工业机器人技术》 “工匠精神”课程育人培养体系,分析研究在各个环节下的“工匠精神”课程教学育人,实现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课程育人培养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工匠精神 五位一体 课程育人 培養体系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ourse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Mode of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under "Craftsman Spirit"
Geng Yuntao Long Yixue
Abstract:Taking the course of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as the carrie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cours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for high vocational skilled talents as the core, the study of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s is carried out to construct a "five-in-one"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craftsman spirit"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cover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eaching mod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eaching team, second classroom, etc..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raftsman spirits" course teaches in each link and educates people, and realizes the training goal of "craftsman spirit" course for higher vocational skilled talents,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s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craftsman spirit, five in one, curriculum education, training system
1 引言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但以往的高职教育更偏重技能,而对职业精神的培养力度不够。当前,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要求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偏向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技能教育满足不了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培育出具备职业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优势不足。面对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学生的职业精神提高日益迫切,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缓解学生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1]。因此,对“工匠精神”下课程育人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势在必行。
本文以《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为载体,以高职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课程育人培养体系建设为核心,重点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体系,结合教学平台、“工匠精神”教学资源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了 “五位一体”《工业机器人技术》“工匠精神”课程育人培养体系,分析研究在各个环节下的“工匠精神”课程教学育人,培养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
2 高职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课程育人培养体系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对“工匠精神”进行了以下研究。一是研究“工匠精神”的内涵。学者们认为,“工匠精神”不仅要求遵守职业操守,对待工作要认真细致、爱岗敬业,还应该尊师尊师重道,发扬传统美德,具有爱国奉献的崇高信念,如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巨晓林认为,不惜一切代价提高产品的质量,从细节上不断完善产品,力求做到完美品质,追求产品的最高品质就是工匠精神[2]。二是探析研究“工匠精神”的价值。学者们认为企业长久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工匠精神”,而在国家方面也需要落实“工匠精神”[3],如在《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中,查国硕认为工匠们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在打造产品品质的追求上力求完美,对精品打造的不懈追求就是“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现。三是探究分析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学者们认为应该在国家层面应注重职业教育,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供给保障,在政策制度上予以扶持,在文化上进行引领,采取多样化、多渠道的培养方式,如杨红荃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中认为通过现代学徒制来培养“工匠精神”[4]。
总之,从目前的国内研究看,国内专家学者主要强调“工匠精神”的思想和价值层面,而忽视了实践和操作的重要性,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为载体对“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课程育人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五位一体”《工业机器人技术》“工匠精神”课程育人培养体系,通过多渠道并举的途径,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到课程育人的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3 “五位一体”《工业机器人技术》“工匠精神”课程育人培养体系的构建
以《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为载体,进行高职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课程育人研究,探索依次递进、有机衔接、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工匠精神”课程育人新途径,研究深化教学综合改革提升学生“工匠精神”的新方法,建立如图1所示涵盖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教学团队、第二课堂等要素的“五位一体”《工业机器人技术》“工匠精神”课程培养体系,实现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课程育人培养目标。
(1)课程建设与市场紧密对接
根据市场需求,对接职业标准、行业特色,基于准确的学情分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匠精神”导向《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以校企合作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为教学和实训平台,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商定教学内容,优化和完善教学资源。与时俱进,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邀请企业合作专家参与教学过程,提出符合市场发展的合理教学建议。将“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过程化,有利于将知识、技能、职业素养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还有利于学校、企业的良性发展,使学校、学生、企业共同受益。
(2)教学模式与“互联网+”业态相适应
为了提高高职课程育人教学效果,符合当今社会时代的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与“互联网+”业态相适应,改革《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模式,以信息化手段进行《工业机器人技术》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为了解决抽象问题,将信息化资源,如微课、动画、视频等融入到日常教学,有效解决教学难题。
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步教学法,坚持“你教我导”理念组织教学实施,实现教学线上线下双重互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云教材、精品在线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智慧职教、云班课等丰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职业精神的主动学习和培养。
(3)教师成长实践与“工匠精神”培育密切互动
教师积极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课程思政说课比赛,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不断拓宽教学视野,以赛促教[5],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通过国培、省培、企业培训,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自我技能提升,不断完善教学理念。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将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团队建设紧密结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4)产教融合与“工匠精神”养成教育有机融合
探索产教融合与“工匠精神”养成教育有机融合机制,了解企业文化和发展趋势,和校企合作专家进行交流,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优化教学模式、共同上课、共同评价育人效果。与校企合作教师共同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并经常带学生深入企业现场,引导学生以岗位职业标准要求自身,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
(5)打造第二课堂推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打造第二课堂,成立现代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作室,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支持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增长学生的见识;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多方面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总结
本文以《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为例进行“工匠精神”下高职课程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构建起了“五位一体”课程育人培养体系,分析研究了在各個环节下的“工匠精神”课程育人新途径,研究了深化教学综合改革提升学生“工匠精神”的新方法,促进了高职技能型人才的综合发展,达到了“工匠精神”课程育人培养目标。
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课程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为例(项目编号:ZJGB2020415),项目主持人:耿运涛
参考文献:
[1]路珍. 论工匠精神培养与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D].太原理工大学,2018.
[2] 段景淞.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26-27.
[3]王宇.墨子育人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4]杨红荃,苏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7-32.
[5]冯林涛,盛国超.新时代下职业教育汽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时代农机,2018,45(09):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