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亚林,龙艳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名单,简称“双高”计划[1]。职业教育进入“双高”时代,同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时代相互对应,是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重大战略部署。“双高”计划作为“优质院校”建设的延续和升级,对职业院校办学育人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简言之,“双高”建设计划背景下高水平高职院校及高职院校共青团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均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现具有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多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培养思维片面、目标定位不精确、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脱节等问题,导致人才培养达不到企业需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需要依托职业教育的持续深化改革及高质量发展,也需要高职院校共青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并进。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应当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和岗位定位,同时明确不同行业对专业培养能力的不同需求,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和“1+X”融入优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直接限制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呈现多为过分注重课堂知识传授、缺乏行业岗位的能力训练、缺乏复合型人才培养意识、更强调毕业就就业的惯性思维模式。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面临新能源转型的重大机遇,区域内对与科技、人才、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当前新能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与职业标准的要求具有较大的差距。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仍处于摸索阶段,缺少系统的架构规划和设计,多数采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培养架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培养学生,不利于与企业岗位直接对接。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人才培养思维及对“毕业即就业”人才培养定位对“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仍存在一定的制约。比如职业类院校的学生被认为“毕业即可就业”,在学校所学知识直接对应企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这样就导致院校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根据《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达到建成布局有序、便捷高效的充换电设施网络,形成覆盖全省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格局,打造一个新能源汽车制造和推广应用协调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形成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2]。伴随着杭州大江东汽车产业建设,诸如吉利、广汽等各汽车公司面临新能源转型的重大机遇,区域内对与科技、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新能源汽车专业,但在培养上仍处于摸索阶段,缺少系统地规划和设计,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如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新能源汽车前市场两个大的方向,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新时代“双高”计划高水平高职院校应在职业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增长,应结合自身办学层次、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精准把握、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中的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一般采用平时考勤+期末试卷的模式进行考核,这样不仅不能充分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有可能造成部分学生产生应试心理,为了考试而考试,而不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而去学习。
多数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传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加入电池、电机、电控、电学基础与高压安全、车载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而非真正结合新能源汽车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设立课程,这就导致除了几门专业课,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相差无几。专业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制定时应该充分结合国家政策、专业标准、企业岗位需求等,应综合考虑来制定专业课程体系。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养为核心,达到培养学生成为综合高技术技能人才[3]。首先我们应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双高”专业中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进行调研分析,通过调研结果可知多数院校都将目标定位在售后维修或售后销售方向,而前市场地制造、测试、研发、智能网联等方向几乎不开设相关课程。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访谈,了解对学生综合职业技术能力的需求及对人才培养的建议。通过访谈了解到企业在职业素养方面,更注重“心理抗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通过拟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产业对专业能力的需求,进而对创新的人才培养中专业课程体系、考核体系、评价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可知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前市场需求人员也占到一大部分,比如关键零部件测试人员等。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定位产生的学生就业状态及其转移过程分析,建立专业数据模型,研究目标定位对毕业生未来就业质量影响。
“双高计划”提出高水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因此,高水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该体现学生可以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理念。结合行业及企业需求,可将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方向分为关键零部件测试方向、换电模式方向、售后维修方向、汽车制造方向、销售方向、智能网联方向等,如图1所示。改革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将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更广更宽的选择范围,同时更容易被企业认可。
专业建设是推动高水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落脚点,而专业架构搭建是人才模式改革基础。作为汽车制造行业,人才培养方案架构应充分结合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四部门有机融合,政府与行业相关联系,行业指引企业发展,政府管控高职院校,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相互促进发展,真正实现专业建设发展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机融合,教师、学生、岗位、技术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决定了人才培养所相关的要素,岗位需求决定学生培养的方向,教师结合技术及企业岗位建设专业,进而按照指定的目标定位培养学生,最后实现相互融合。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考核体系设计上应综合运用各种体系综合,注重“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相互协调的关系,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考核。以“1+X”证书考试为例,采用实操考核,操作过程与操作质量结合评定学生成绩,校企老师参照“1+X”考证标准共同制定考核细则,共同监考。掌握新能源汽车相关岗位专业技能,以学做交替方式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编入企业班组,企业确定指导师傅,工作中学生先与师傅共同制定新能源汽车整车保养、性能检测、故障诊断流程,然后针对特定案例师徒共同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维修,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学生再独立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教师进行实时质量监督及检查,校企合作共同实施“1+X”证书考核、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
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杭州市及浙江省新能源制造企业、维修企业和服务管理企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岗位实际需求,具有专业综合职业素养,面向新能源汽车制造、测试、维修、保养以及研发服务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双高”背景下校企合作开展“1+X”创新人才培养是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设置具有吉利汽车技术标准的5门双证课程,形成吉利汽车订单人才培养方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了学生学历证书与“1+X”证书在内容、规格要求上的融通。结合“1+X”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考核项目与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进行课证融通,针对人才培养模块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实训课程四个类别与智能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五个证书考核项目内容进行对接,培养学生能够承担起新能源汽车制造、测试与维修保养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学生在校时加强“心理抗压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升,通过各项活动或职业技能大赛、考取“1+X”证书等让学生将课程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环节,达到综合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
“双高”计划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是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要求,更是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共青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并进,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 充分将“1+X”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专业建设、实训设备等因素实现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通过新型与时俱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既可以满足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又可以做到对学生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进而提高该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