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沙昉奕 耿爽爽
现代学徒制的创新培养模式,要求校方联合企业共同进行招生工作,使招生的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这就要求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要将工学模式深度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的同时,在企业以学徒的身份应用实践理论知识,提升职业技能[1]。由于这种工学交替的模式,学生的大学生涯是半工半读的,这势必会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问题。
与正常在校生相比,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学生的在校时间明显减少,其“在校生”的身份被弱化,参与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的学习时间与第一学段相比有所下降,使得学生的角色定位逐渐变得不清晰。同时,在企业实践期间,学徒的身份也和企业在职员工身份有所差异,容易造成学徒群体“边缘化”的自我定位。在工学交替环境下,这两种身份并不能得到有效识别,使得学生的角色定位不清晰。
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使得学生在第二学段,只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校进行学习的,而剩余三分之一的时间则是要在合作企业进行岗位任职和岗位轮训。在校学习时间的缩短意味着,学生需要有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和精力投入,其学习压力明显增加[2]。而在企业内进行实习实训过程中则要求学生每天需要高度专注于实习实训任务,结合其通勤时间成本的付出,其生活节奏明显提升,压力也随之而来。
随着学生的技能提升,实习实训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在第四学段开始,学生开始在企业内部进行定岗实训。在该学期,学生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时间来完成定岗实训任务,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名学生需要有半个学期的时间在企业,而另一半时间则需要完成本学期的在校学习任务,使得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进一步增加。
结合笔者所在的学校招生的实际情况,现代学徒制的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以及学生的考察工作放在本学期内进行。经过一系列的笔试、面试等选拔环节,最终只有少量的学生能够进入试点班进行学习[3]。较高的选拔标准和较高的淘汰率给入选学生带来了更加明显的心理暗示,同时也带来了对未来学习生活更高的心理预期。
而这种心理预期在后期高强度学习任务、紧张生活节奏的映衬下,使得学生容易形成心理落差。而此时,学习成果尚未在学生自身上显现,新型育人模式中所提倡的“打造符合企业所需,行业所急的新型技能人才”之正向反馈亦与学生的心理预期未能形成强链接状态。
基于合作企业现状和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学校现代学徒制电子商务技术专业试点项目实施小组在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提出了“教学相长”学习模式,即分组、分批次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以组建层次明晰的学习阶段环境打造小组间相互辅导、技能竞争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学生分组完成岗位任职、轮岗跟训和定岗实习等阶段,试点班不再以集体形式进行统一行动,其班集体概念在试点班中被弱化,这就给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新的挑战。
基于上述分析的关于试点班的班级管理困境和学生管理工作难点,试图从常规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角度去开展工作,诸如大力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等形式,但这种常规管理形式很难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和班级管理工作[4]。结合分组进行实训实习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意识为出发点,决定打破现有传统的班级干部任命形式,不再选举或任命班长、团支书等班级干部,而是采用学生班级内部管理自治的形式完成班级管理等工作。
班级管理首先以分组的形式开展,结合学生实习实践阶段时间要求和岗位配置,分阶段进行班级内部分组。具体分组方式为:由学生自发完成,根据小组内的职能要求和岗位要求,最终在班级内部完成商议决定,报备给班主任和校企导师团队,并陈述团队组建理由。从导师团队的管理角度出发,坚持以小组分阶段混合编排,使每位学生面临新的团队和搭档组合为原则,不过多介入和干预学生的分组安排。
结合以往班级管理中的班级干部任命要求,一般由以下几项职能组成:班长,负责班级日常管理事务;团支书,负责团员活动、团课活动和党员发展先期活动组织;学习委员,负责向任课老师联系,收发课程作业等;生活委员,负责组织学生课余生活以及生活管理等。其他的职能如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学生管理社团和学生管理部门老师的联络对接等也会在上述几项职能或新的职能干部安排中体现,例如体育委员等。而在试点班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因为班级集体概念相对被弱化,同时多数时间的集体活动(如集体通勤、完成实习实践任务等)均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实现组织管理,常规的班级干部任命不再适合试点班的班级管理工作。
在试点班级中,不再具体任命班干部职能,而是将上述职能细化后,每项职能设置AB角色来共同担任,不再具体对应“权利”,而是以共同管理、共同服务班集体为出发点,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对应每项职能,设置两人以上共同承担,避免一人在校、一人在岗时出现班级管理工作推进迟滞等现象,有效降低无效沟通时间。
在电子商务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校企导师团队的指导下,试点班的班级管理活动大胆采用了学生自治的形式,以学生为主导,完成自我管理。其主要成效表现在学生的角色定位弥补和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等方面。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加大了学生的自主管理空间,相对弱化了班主任的管理意志,增强了学生的角色参与感。
学生自治管理首先影响的是学生心态,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度去决策小组组织管理形式和职能分布。以“班级管理活动决策的主要影响者”的角色身份来强化学生的在校生角色,人人可以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皆被赋予职责,其班级活动和校园社团活动参与度明显增加。
以主角角色来赋予学生的身份定位明晰,不仅可以表现在校园内的学生身份上,也能表现在其作为公司的学徒身份,以自我管理为主导强化学徒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主导的管理能力。虽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学徒与企业在职员工的角色差异,但自我管理的心理变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徒角色主流化的趋势。学徒身份不再以“边缘化”的面貌示人,而是以一种独特的身份象征而存在。
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电子商务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训模式,势必造成班级不能经常形成集体统一行动的局面,索性在班级内部以分组管理的形式,去强化班级概念。同时,学生自我管理的参与度,使学生的班集体概念以主人公心态的形式得到加强。班级内多数重大决策皆出自学生之手,以学生的身份去考虑学生管理,其决策和相关规定会更加贴合学生主体,其执行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同时,班级规则由学生商议制定,学生对其理解和认可程度自然更强,因而执行上的动力和主观能动性自带优势,这是强制性的规定所不能比的。而在学校和企业出台的学生管理制度,皆在班级管理会议中单独讨论,学生对规则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刻。
电子商务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施团队,采用学生自治的形式完成试点班的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是一种应对新型育人模式的创新,但也存在一些经验和不足。
首先,推行学生自治管理并不是所谓的“放羊”,而是需要更加成熟的管理技巧,尊重学生的主体角色,合理引导学生完成自我管理。基于这样的认识,现代学徒制是试点项目专业实施团队单独指定了班主任和对应的校、企职业导师组成试点班学生管理小组。在学生自治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小组需要时刻把关班级管理决策,合理引导学生有序开展管理工作,逐步培养每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管理能力。事实上,学生管理小组在试点班的管理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完成学生管理范围的划定,修正学生在班级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其次,项目实施与校方学生管理部门紧密联系,给出学生自治自管的空间。在创新完成学生自治管理的学生管理模式过程中,学管领导和老师对这一举措给出了充分的肯定,并在学团活动联络人经常更换等问题上,理解并支持这一行为,为学生管理小组在进行管理模式探索注入了强心剂。
最后,如何在学生自治管理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具有内驱动力的学习型班集体仍是学生开始进入企业全职实习的时期要考虑的。一个班集体,不仅需要完成学生在大学时期的管理职能,而且是大学生活记忆的载体。笔者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班主任,期望能够在学生进入实习期后,能够将班集体打造成一个具备内驱动力的学习型组织,为学生的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继续保驾护航,增添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