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慧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调查显示,中职生就业现状存在专业对口率不高、稳定性差的现象,同时还出现学生因对专业不满中途退学或者刚开学便调换专业等情况,这些现象的出现多与学生自身因素相关[1]。中职生心理发展正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容易受他人影响,加上他们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在专业选择上容易受父母、教师、朋友的影响,在就读专业选择上并未结合自身特点对职业发展进行规划,部分新生入学前听从他人的意见,选择了一个他人眼中的好专业。为了减少以上几种现象出现,本文浅谈如何帮助中职生做好职业规划,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少学校生源的流失,减轻学校管理层工作压力,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规划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特点有一个清晰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并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积极行动[2]。职业规划包含自我评估、职业生涯机会评估、确立职业目标、确定计划和措施、评估与回馈等,其中自我评估涉及对自我认知,确立职业目标涉及专业选择,有学者认为最初的专业选择在职业规划中最为关键[3]。
在一次制定个人职业目标实践活动中笔者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结合自己专业和职业理想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做好中长期规划,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在对苏南地区118名中职生进行专业满意度调查的研究显示,50%以上的学生所读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的理想专业,38.98%的学生不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59.47%的学生专业选择受教师、家长的影响,21.19%的学生说不清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4]。而在对中职生职业意识调查中发现,25%的学生说不清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甚至有11.7%的学生从没有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过考量,有23.4%的学生不清楚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5]。
以上研究表明,目前部分中职生缺乏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意识,在选择专业时没有考虑自身特点与专业是否相符,多数中职生在专业选择上容易受他人影响,这些影响着他们的职业发展,甚至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面临频繁换工作和失业的境地。因此,帮助中职生在基于对自我和专业了解基础之上,引导他们做出职业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身心发展不平衡和生活阅历不足,容易导致认知上出现偏差,这将影响到他们职业生涯发展,以下通过两大矛盾阐述他们自我认知和专业选择特点。
中职生成熟表现在与以往相比,他们的身体机能发展趋于成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对自己和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但这种见解有时候并非正确,带有片面性、幼稚性。
1.从自我认知角度分析,中职生越来越关注自我,对自己有一定认识,但对自我认知和评价容易受周围人影响,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作何评价,对自我认知很多时候是建立在他人评价基础之上,带有片面性。如: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如果教师在其学习技能时,发现该学生动手能力差,评价其不适合学习该专业,这会对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很大打击,使其失去对专业学习的信心,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影响专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2.从专业选择分析,中职生首先要面临就读专业的选择,在选择专业时常常受周围人影响,带有幼稚性。在问及为何选择目前专业就读时,有学生回答:“我选择这个专业因为我好朋友选择该专业”“我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是父母帮我选的专业”“听说这个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等,这些表明中职生思想带有幼稚性,导致其专业选择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冲动性,而非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
中职生随着身体机能的不断成熟,渴望独立,希望能够自己事情自己做决定,渴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尊重和认可,但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特别依赖他人,希望身边的人能够为自己出谋划策,以此避开风险和困境。
1.从自我认知角度分析,他们非常渴望独立,希望按照自己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同时又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特别是父母和教师的认可,不希望辜负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但这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学习压力大,出现想退学的念头,可又不想因为退学让家人失望担忧,矛盾冲突长期存在,不但影响学习,甚至诱发心理问题。
2.从专业选择角度分析,在专业选择时他们不希望别人干涉自己,但由于对专业认识不足,不明确自己喜欢哪种专业,对未来发展感到茫然,多数学生会选择听从长辈的安排。由于对自身和专业特点不了解,个别学生在后期学习中发现自己能力与专业不匹配,学习跟不上教师节奏,学习压力倍增,加之中职生意志力相对薄弱,容易出现逃避困难、退学现象。
由于中职生在自我认识和专业选择上容易受他人影响,自我认知带有片面性,专业选择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等特点,为此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做好中职生职业规划提出几点建议。
1.给予积极关注
中职生学习积极性差,心理和行为问题偏多,导致身边人给予他们过多的负面评价,不利于他们全面认识自我。期望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当我们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中职生时,他们会受到期望的鞭策,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发展,从而增强自信心。
2.健全自我认识
帮助学生健全自我认识,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倾向和个性特征,如:气质、能力、兴趣、动机、需要等,学会接纳自我。此部分可通过专业心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如埃里克森人格测验、心理投射测验、沙盘游戏等,或者开展增强自我意识的团体性心理辅导等。家长可通过平日观察了解,对孩子个性特点进行全面分析,鼓励他们接纳自身不足之处。学生自身可通过询问朋友、家长和教师“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来增进对自我的认识。
3.明确自身能力
明确自身能力,即具备怎样的专业技能,这部分涉及对自我认知,准确说是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帮助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分析自身能力的长项和短项,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加强练习,弥补自身能力不足之处;其次要引导新生树立务实的观念,切不可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学好技能本领;最后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技能,也是就业必要条件的意识,鼓励学生努力学好专业技能。
1.培养职业兴趣
培养职业兴趣,即培养他们对所学专业相对应职业的兴趣。首先,帮助他们了解理想职业相对应的专业种类,以提高专业选择的准确性。其次,培养职业兴趣应建立在学生健全自我认识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判断个性特征是否与理想职业相符合,这部分可通过心理测试,如霍兰德职业兴趣岛测试来明确职业兴趣。最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想要退学或者转专业的学生,要告知他们职业兴趣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对职业的接触、了解和认识而逐渐形成的,当职业兴趣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符时,可以尝试调整自己,根据自身特点培养新的职业兴趣。
2.明确环境支持
专业选择首先应充分考虑时代的需求,明白当下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技能人才,这类行业从业者需具备什么技能,这些技能与哪些专业相关。其次要考虑身边的可利用资源,如亲朋好友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是否对自己有帮助。最后思考学校能够提供什么条件帮助自己实现职业理想,综合以上因素考虑,谨慎做出专业选择,以减少专业选择的盲目、随意性和冲动性。
当前部分中职生因为身心发展不平衡、生活阅历不足,容易受他人影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这些因素导致在自我认知和专业选择上存在偏差。错过早期职业规划,很可能会给学生、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此应重视做好中职生职业规划,帮助中职生及早明确奋斗目标,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