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文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云南 丽江 67419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12 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教育部在《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教育部于2020年5 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对公共基础课程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体育课程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1.1.1 课程性质的公共必修性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4 个学期共计144 学时),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 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min。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换言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必修性质使大学生体育课课时得到保证,使体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目的得以实现。
1.1.2 体育课程思政的必需性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教育领域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也是课程与教学领域开展综合改革的重点方向和指南。高等学校开设的公共必修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显性教育,为大学生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孤军奋战”效果欠佳甚至起反作用,只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才能使思政教育效果最大化。因此,同为公共必修课的体育课应首当其冲,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科学设计德体融合的教学过程,发挥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使“育体”价值和“立德”功能完整展现。
1.2.1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应不少于15 门。目前,高等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丰富多样,既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传统运动项目,也有体育舞蹈、瑜伽、网球、健身健美、传统体育养生、定向越野等新兴运动项目,还有一些学校结合地方特色开设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珍珠球、民族打跳等。项目的多样丰富了大学生的选择,引发了大学生的好奇,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他们通过网络自选课程,大多选择自己喜欢、想要尝试的运动项目,大学生的主观意愿使课程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再加上体育游戏、各种身体素质练习等教学内容,使得体育课堂精彩纷呈、欢声笑语,课程思政的融入也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
1.2.2 教学形式的实践性高校公共体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开展思政进课堂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的教学形式,即实践教学。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专业课、公共课,几乎局限在教室里,2 小节课的理论学习往往使大学生脑力疲劳、精神不济,对教师有意或无意传授的思政知识接受效果不好,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但体育课特别是球类项目大多在田径场或球场进行,在室外空旷的空间里,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大学生本身就心情舒畅;即使是在室内的健身馆或舞蹈馆,区别于教室里的教学环境、体育器材以及音乐的动感,也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人、双人、集体运动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变换,间歇、循环、持续的练习方式,使大学生充满活力、积极地参与锻炼,蕴含在其中的思政元素也被大学生无形中接纳。
排球运动是一项在规定的场地内,运动员隔网进行攻防对抗的球类竞赛活动,对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丰富生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排球课程是高校公共体育开设课程之一,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传授排球运动基础理论,能普及体育健康常识;另一方面,掌握排球基本技战术,能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通过宣传“女排精神”和课堂实践,能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纪律性。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在1981年首次荣获世界冠军至今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既有深厚的传承,又引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 月30 日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强调:“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最强音。”大学生排球课程的教学是“女排精神”最直接的体现,鼓励大学生观看中国女排的比赛视频和一些关于女排的电影,如《夺冠》《我和我的祖国》,能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排球课程的组织形式可以说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在基本技战术的练习中,可以单人、双人甚至多人练习。单人练习可以对空传垫球,也可以对墙传垫球,在提高大学生基本技术的同时还能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双人练习分传球、垫球练习,也可传垫球结合练习,既可以隔网练习也可以不隔网练习,能培养大学生互相帮助和友好相处的道德品质;多人练习既可以围圈练习也可以球场上隔网对抗练习,能培养大学生多人合作、协调配合的能力;另外,排球课堂上会安排一些体育游戏,能增强大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增进大学生交流,凝聚大学生力量。
排球作为一门体育课程,同时又是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只有通过竞赛才能增进运动员、运动队之间的交流,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排球课堂教学中,大学生通过几节课的技术练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教师讲解排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后会组织教学比赛。大学生在比赛中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技术水平,还可以和队友搭档配合、团结协作、感受乐趣。比赛就会有胜负,大学生在比赛中体现了顽强拼搏和团结奋斗的精神,叠掌加油的鼓励方式也使他们更加团结、鼓舞士气。同时,赛场旁的学生观众也会呐喊助威,感受比赛的魅力。
3.1.1 知识和技能目标其主要包括:明确健康的定义,掌握体育健康小常识,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掌握排球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战术以及竞赛规则、裁判法;提高弹跳力、力量、灵敏、速度、柔韧等身体素质,增强大学生体质。
3.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其主要包括:通过教师传授,大学生查阅、观看比赛视频的学习活动,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单人对墙、双人搭档、多人配合的练习方法,培养大学生自主练习、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体育游戏、教学比赛、现场执裁的活动参与,培养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主要包括: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观念。
完整的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3 个部分的内容。“排球”课程的教学过程主要安排如下。(表1)
3.2.1 准备部分准备部分是作为体育课开始的一个标志,也是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启发性、准备性的预备活动,时间为20 ~30min。在课程的开始可向大学生普及一个体育健康小常识,如健康体适能的概念、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体育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等,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常识,并在课余时间自主练习时加强重视。实践内容则是上课前的热身活动,如统一整队慢跑、徒手操和静力拉伸,充分的热身活动可使大学生身体快速地进入运动状态,同时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另外,根据课程内容安排,经常性地组织体育游戏,丰富课堂活动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可激发大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团结一致、积极拼搏的精神。
3.2.2 基本部分基本部分是一节体育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形成师生互动,时间为40 ~50min。在教学内容上,首先,教师向大学生介绍排球基础理论,包括排球的起源与发展、当今排球国际赛事,以及宣传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其次,教师按照基本技术—基本战术—教学比赛(竞赛规则及裁判法)的内容系统地、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大学生掌握排球基本技战术和竞赛规则,能够进行排球比赛并执裁;在练习形式上,有单人、双人、多人练习,以提高大学生个人基本技术、双人搭档配合、多人协作完成的能力。同时,教师安排弹跳力、力量、灵敏、速度、柔韧等内容丰富多样的身体素质练习,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3.2.3 结束部分课程的结束部分包括:(1)身体的放松练习。安排一些创新的瑜伽放松体式,既可达到放松肌肉的功效,也可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2)课堂小结。教师发现大学生排球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办法。(3)布置作业。大学生观看排球比赛或视频,在课下加强体育锻炼。
3.3.1 课程思政实施要点(1)注重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直接主体,首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自身修养,充分挖掘排球体育课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全面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其次,注意言传身教,在课堂中通过言行举止、动作示范、认真组织、悉心指导等影响学生,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2)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要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内容,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锻炼,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其次,要因材施教,针对个别练习有困难或思想有偏差的学生要及时疏导、加强指导、给予鼓励,使他们慢慢融入集体。
3.3.2 课程思政难点问题(1)理论讲解稍单一,结合实践效果差。公共体育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大学生在排球场上听教师传授理论的效果不如在教室里结合PPT 教学的方式效果好,单纯的口述+聆听不如图片、视频直观,特别是面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他们大多对排球运动知之甚少,缺乏思考与想象的空间,使课程思政的效果大打折扣。(2)基本技战术欠佳,教学比赛难实施。排球教学比赛是提高大学生团结协作、培养大学生顽强拼搏精神最有效的手段,一般安排在整学期课程的最后,大学生通过前期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排球技术,但每周一次课的练习并不能使他们做到基本功扎实。所以,在教学比赛时经常会出现发球与接发球大战,使比赛缺乏连贯性。
3.3.3 课程目标具体达成情况以及改进思路(1)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健康小常识,能够在课余锻炼时多加注意,但课余坚持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并不多。对此可加大体育健康重要性的课堂宣传与引导,在课程内容上可适当引入对排球运动有辅助功能的其他运动项目的简易练习,激发大学生的运动动力。(2)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排球基本技战术和竞赛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教学比赛,但缺少比赛的连贯性和观赏性。对此,一方面可引导大学生加强练习,不断提高个人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组织教学比赛时,可将男女生合队进行比赛,由于男生运动能力一般较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作战力。(3)通过对中国女排历届奥运会夺冠战况的讲解以及相关报道宣传,使大学生知晓了“女排精神”,但因为大学生没看过比赛,所以体会不深,事不关己心态表现明显。即使布置了作业,上网观看女排比赛,但很少有人完成,使得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效果不明显。对此建议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并以集体观看女排比赛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