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亚 徐硕 宁翔
【摘要】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是本科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其教学目标的达成直接影响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从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划分、指导教师选择与资格认定、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价、信息化管理与原创性检测等各方面构建企业深度参与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体系,是实现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校企合作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为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标志,直接关乎学生能否毕业和获得学位。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直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然而,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并没有随着这些文件的出台而得到相应的提升,反而呈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态势。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及关键问题分析
与其他类型大学相比,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应用型”和“地方性”,强调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既能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能解决实践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1.對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师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把握不足,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的缺乏深层次质的认知。
2.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仍显短缺和不适应。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部分高校现有的实践教学设施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限制了学生实践锻炼机会与效果。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目前校企合作校方一头热,深度合作推进举步维艰的情况仍然突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4.“双师双能型”教师明显不足。不少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专门的实践教学训练,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路径导致其实践教学能力不强。
5.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尤其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难以满足实践教学实际需要,难以对实践教学质量及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起到促进做法,实际上反而存在制约倾向。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教学现状及关键问题分析
很多高校都制定了比较规范的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与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毕业论文质量依旧长期被诟病,尤其在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中更为突出。
1.校内教师指导精力和能力不足。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跟教师的指导密切相关,但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导致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及民办本科院校,一方面教师缺乏指导经验,很多教师是自己才完成毕业论文就直接来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企业和实践经验欠缺,而系统的培训与锻炼又难以跟上;二是教师精力时间投入不足,高校教师普遍教学工作量大或科研压力大,毕业论文指导很多时候成为“兼职工作”,教师能投入到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上的时间、精力有限。
2.企业指导教师精力和能力不足。企业人员具有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与较好的实践能力,因此部分高校聘请校外企业有经验的人员兼任指导教师。但企业人员一般缺乏论文指导经验,同时,本身承担着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精力时间有限,对毕业论文规范及学校相关要求不了解,毕业论文指导质量难以把控。
3.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综合应用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难以了解所学课程在其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基础知识薄弱,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此外,学生阅读文献资料、参考资料普遍较少,缺乏对论文等形式的文字撰写基本认知,应用写作能力差。
4.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不足。部分学生缺乏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基本认知[2],学术道德观念薄弱,抄袭、拼凑现象严重[3],将很多精力投入到实习工作以及就业准备上面,对毕业论文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
5.毕业论文选题存在问题。与英美国家的高校鼓励学生侧重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有所不同,很多高校毕业论文题目由院系或指导教师直接给定,论文题目与社会实践、行业发展相结合少,类型相对单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6.教学管理不完善。大部分高校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同步开展,导致学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监管和指导受到制约。对指导教师的培训不到位,一是对校内指导教师的内容指导能力培训和锻炼不到位,导致部分校内指导教师专业指导能力跟不上;另一方面对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规范和要求指导不到位,导致部分校外指导教师对论文的规范和学校的管理要求不了解,加之学校监管困难,相应的奖励激励机制跟不上,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三、校企合作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学术界并没有明确界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1994年就论文质量做了如下解释: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简单来说就是毕业论文应该满足一系列要求,包括学术水平,学术规范,是否解决了一定问题或是为解决某种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方法等[4]。面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论文开展中的实际问题,从组织管理、导师管理、过程管理等方面,校企协同构建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能有效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1.优化组织管理与职责划分。一般情况下,毕业论文组织工作在分管校长领导下,教务处与二级学院共同负责:二级学院负责本学院的工作组织与实施,教务处负责全校的整体组织与管理工作,各教学系(教研室)与指导教师负责具体指导工作。毕业论文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从生产实践中研究和锻炼。因此,实习企业应更多地参与到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中。教务处在制定学校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时应充分考虑企业角色,明确学生在实习与毕业论文共同开展要求,明确企业及企业指导教师的职责与要求等。二级学院应成立包含企业专家的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指导与监督。
2.加强选题管理。一是进一步明确选题的应用性,明确全面提高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毕业论文目标;二是加强选题的实践性,选题应结合专业理论运用,注重联系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实际,聚焦专业领域现实问题,鼓励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拟定选题,有利于各专业50%以上的毕业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三是,及时更新,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密切联系专业发展动态与发展前沿,与企业共同开发选题指南并及时更新,确保选题的科学性与新颖性。
3.丰富完成形式。新形势下随着高等教育理念发展日趋成熟,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应着重实践性和一定的研究性教育。因此,应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科专业实际,因材施教、分类要求。毕业论文内容与形式应以结合学生、专业和社会实际发展需要为导向,采用更加灵活的形式和方法。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可继续采取原有方式,加强过程管理与指导;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可以采取设计、作品、成果等多种形式作为补充和扩展,以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5]。
4.完善校企“双导师”机制。学生选题及指导教师安排遵循师生双向选择原则,二级学院负责对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在安排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一定的教学工作经验的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指导的同时,邀请具有与专业领域相符的丰富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和一定的专业实践指导水平,有行业从业资质,有本专业具有毕业论文指导资格的教师协同开展指导工作。明确企业导师在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的职责与要求,明确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在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的分工协作关系。在指导内容上,学校导师重点指导学生的写作规范和理论知识应用,校外企业导师重点对学生的调研、实验、实习等实践指导。加强与企业导师的沟通,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对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培训或点对点同步论文指导的相关要求以及过程资料填写要求。完善企业导师的评价标准,建立企业导师奖励约束机制,对指导效果好的企业导师予以奖励,并可探索针对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导师指导效果与绩效挂钩的模式。
5.加强过程质量管理。成立学校专家与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共同组织检查学生开题情况及完成质量,共同开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论文开题后,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与学生确定指导的具体时间,及时了解学生的论文完成情况,协作指导学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撰写论文,确保论文规范、进度与质量。教学系(教研室)负责督促指导教师和学生开展毕业论文中期自查,学校组织专家开展专项抽查,对毕业论文任务落实、工作进展、教师指导、组织管理等情况进行抽查。论文写作后期,既要确保学生能定期到学校汇报和讨论毕业论文进展情况,又要为指导教师到企业现场指导解决毕业论文过程的问题提供保障。构建企业专家参与的交叉评阅制度,确保毕业论文评阅的公正性和可行性。邀请校外企业导师共同担任答辩委员,组建由学校教师、企业专家以及其他专家组成的论文答辩评审小组,共同对学生论文完成情况、撰写规范、撰写质量等做出评价。
6.明确学术诚信红线。加强学术诚信教育,教育学生恪守学术诚信,及时纠正学术不端行为。引入学术规范考核因素作为重要的论文质量控制点,对涉嫌存在抄袭、剽窃、篡改、伪造、代写、买卖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毕业论文,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调查核实,对查实的应依法依归处理。
7.改革结果评价。一是改革评价形式,优化校外企业导师评阅、校内导师评阅、评阅专家评阅成绩及答辩成绩比例,适度加大企业导师在毕业论文过程评价中的比重。二是改革评价标准,把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列入成绩评定内容。三是加强结果应用,建立奖惩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对优秀毕业论文予以奖励,鼓励并支持其成果申请专利或发表;发挥优秀毕业论文导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建立优秀毕业论文集及优秀指导教师(学生)经验集。四是構建抽检长效机制,每年按一定比例对上一届毕业论文进行抽检,重点对选题意义、写作安排、逻辑构建、专业能力以及学术规范等进行考察。
8.加强信息化手段应用。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容易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学生、企业指导教师与学校存在空间距离方面的问题。加强信息化手段应用,以实现管理服务、在线沟通、备份存储等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搭建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通过管理系统进行选题、论文评阅、记录指导内容等,构建面向毕业论文指导的归档管理模块,及时将毕业论文过程材料上传管理系统,对毕业论文进行统一信息化管理与质量监控[6]。二是充分运用云平台适时开展毕业论文培训与指导,目前在线交流平台已趋向成熟,除了常规的微信、QQ等社交平台外,还有钉钉、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品类繁多、功能强大的在线教学或者会议平台,充分运用这些平台开展对学生的集中和分散指导以及管理方和校内校外导师的有效沟通,及时解决毕业论文过程中的问题。三是引入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实现毕业论文查重检测全覆盖,帮助学生快速、稳定、准确地检测出论文中存在的抄袭和不当引用现象,及时进行改进。
四、结语
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是本科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其教学目标的达成直接影响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围绕学生中心,坚持产出导向,从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划分、指导教师选择与资格认定、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价、信息化管理与原创性检测等各方面建设科学的管理规则,形成企业深度参与的闭环管理体系,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姚巧惠.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思考[J].海峡科学,2018(3):63-65.
[2]刘爱生、王文利.大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态度——来自浙江省某重点高校大四学生的调查[J].高教探索,2019(8):78-83.
[3]王德朋.本科毕业论文的功能应重新定位[J].中国大学教学,2017(5):49-52.
[4]姚世斌等.基于学术规范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建设[J].高教探索,2016(S1):98-99.
[5]赵宏伟、秦昌明.本科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4):171-172,207.
[6]王红梅等.高校毕业论文指导全过程教学档案管理和服务利用探讨[J].档案管理,2020(5):66-68.
基金项目: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民办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编号:2020JGYB281)。
作者简介:曾亚,湖南信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徐硕,海口经济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宁翔,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