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的医易思想初探*

2021-11-22 07:42李亚飞王德辰张其成
中医药导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葛洪行气

李亚飞,王德辰,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北京 10029)

葛洪是东晋的道教医学家,他的医易思想主要体现在《抱朴子内篇》中。“是故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1]古代的道士修道的同时,也多精于医术,认为社会实践与生命炼养一理相通。葛洪是“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1]。“术数”主要指易学的象数理论,而“数术”则是象数指导下的治病、养生之术。为揭示葛洪的身国同治思想、易学指导下的服食、行气理论与运用,笔者首先关注葛洪在易学影响下如何实现治身与治国的统一,诠释养生修炼与国家治理的相通之理,其次论述他如何在易学指导下提出治身的理论,展开养生的运用。

1 易学象思维视域下的身国同治思想

1.1 葛洪身国同治思想的源泉 葛洪以身之象类比国之象,以《周易·系辞下》“近取诸身”[2]的方式,更加直观地说明治身与治国一理相通。身国具有共同类象的思想在《周易》中就有论述。《周易·说卦传》以“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以“坤为地,为母”[2],运用象征符号使自然与人事在气化论下贯通一体。乾卦为纯阳之卦,居六十四卦之首,象征阳气旺盛、刚健主动、空间居上的一类事物,所以居上之天、阳气聚居之天与雄壮、强健有为的君、父在乾卦的象征范畴中成为同类比附的对象。坤卦为纯阴之卦,代表具有柔顺、被动、处下、化育特征的一类事物,故居下、阴气积聚的大地与柔顺、养育子女的母性在坤卦的拟象范围为同类之象。《太平经·三合相通诀》言:“君导天气而下通,臣导地气而上通,民导中和气而上通。”[3]以臣与地作为同气互感的类象,隐含象征地的坤卦同样也可类比臣。《周易·说卦传》言:“乾为首,坤为腹”[2]。把乾坤二卦象征的范围分别扩大到人身中聚居阳气的上部之首、聚居阴气主运化的下部之腹。总之,大体在乾坤二卦的拟象范围内,身体、国家(君臣)、自然成为同气相感的整体,此整体是葛洪“身国同治”理论的主要前提,再加上《太平经》《黄庭经》存思体内神塑造意象世界以炼养精气的影响,故葛洪提出“故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1]的观念,从身体的意象出发,把一国之象作为身体之象,继续发展“身国同治”的思想。

1.2 葛洪身国同治思想的内容 具体来讲,葛洪的“身国同治”以身体之象类比国家机构、地理、君臣之象,使身体与自然、国家在物态、结构、功能上具有可比拟性。《抱朴子内篇》云:“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也。”[1]胸腹是五脏六腑之府,与宫室为百官之府具有类似的物象,这种观念可能源自《灵枢·胀论》“夫胸腹,藏府之郭也”[4]的说法,况且《素问·灵兰秘典论篇》就把胸腹内脏腑器官的功能与官员的职能做了类比,如:“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5]。所以,胸腹、脏腑之象与宫室、官职之象在功能作用上获得了具体的可比附性;四肢与郊境之象类比,是因四肢排列于身体末端,犹如郊境远离城市一样。古人认为骨有365节,以与365日相应,《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说:“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5]。这是天人相应的观念在人身的具体体现,不仅骨节与年数相应,而且与百官之数也具有可类比性;以神拟象君主,是因心主神明,心为君主之官;血犹臣可能源自医家肝藏血、肝为将军之官的观念;以构成生命基础的气喻民,是因民为立国之本,是国家最根本的组成部分。总之,身体空间与地域空间,身体结构与国家官职在相似之象与功能的基础上获得了有机统一,并且二者的空间与功能也非同一的无差别之象,而是具有从中心到边缘的空间分布,以及高下主从的价值序列。区分出这种身国类似的差异性与治国治身的一致性,则知治身者就能知治国之理。

葛洪运用易学的象思维,以出自于心的神明拟象君主的明睿,突出心神与君主主体作用的同时,也提醒为政者以养气与爱民作为身国同治的根本。“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即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存也。”[1]气是身之本,民是国之本,所以君主务本就能安国全身。而治身就是要使体内耗散之气重新聚拢充盈。同样,治国也要收拢民心,增强凝聚力与向心力。所以,身国同治在气、民的聚合之象展开中获得理想实现。如果为政者不注意爱气养民,则走向民散气竭,生道不立的消极面。可能受到《周易》“惧以始终”“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2]等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观念影响,《黄帝内经》与《抱朴子》都注重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5]《黄帝内经》正式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并为《难经》所继承,如:“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6]。《难经》以上工知肝木之病气必然会克制脾土,所以未病先防,先充实脾气防止传受肝之邪气为例,诠释治未病的思想。《抱朴子》的身国同治理论同样继承医易的治未病思想,“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民难养而易危也,气难清而易浊也。故审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气”[1]。至人治身未病先防,消患于未然的关键在清心寡欲而炼气,避免清气为欲望所役使变浊而散乱。同样,君主治身也要割舍欲望,防止气血散乱,以节制欲望的治身方法来治国,则“威德”丛生,善于治身的同时也长于养民,不使民心离散而危及社稷。

2 易学数术视域下的服食术

2.1 干支卦爻模型的理论依据 具体到治身的实践来讲,葛洪则以《玉策记》《开明经》所使用的易学干支卦爻模型作为服食术的依据。该模型可能源自京房的纳甲法,《京氏易传》载:“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离之象配戊己,艮兑之象配丙丁。八卦分阴阳,六位配五行,光明四通,变易立节”[7]。京房以八宫卦纳配十天干,因天干以甲为首,所以称这种配法为纳甲法。其中,乾坤象征天地与阴阳的始终,故以阳干之首尾的甲壬与阴干之首尾的乙癸分属乾坤。按照《说卦传》的说法,乾父、坤母各索得阴阳三子女卦,震坎艮为乾之三子,为阳卦,巽离兑为坤之三女,为阴卦。而十天干为奇数的属阳,为偶数的属阴,“八卦分阴阳”,所以四阳卦与四阴卦分别纳配五天干与五阴干则有:乾配(纳)甲壬,坤配乙癸,震配庚,巽配辛,坎配戊,离配己,艮配丙,兑配丁[8]。

上述是纳甲法,用八卦纳十天干。而“六位配五行”则属于爻辰说,是以八宫卦的六爻分别纳十二地支,另外还有五行配属。葛洪说:“按《玉策记》及《开明经》,皆以五音六属,知人年命之所在。子午属庚,卯酉属己,寅申属戊,丑未属辛,辰戌属丙,巳亥属丁。”[1]这是借鉴了卦气说与纳支法,把八宫卦与天干地支结合了起来。乾卦六爻分别纳子、寅、辰、午、申、戌六阳支,震为长子,先索乾初九爻所纳之子,又索乾九四爻所纳之午。按照卦气说,十一月为建子,五月为建午,以阳支配阳卦各爻则配震卦,震又配庚,所以“子午属庚”。坤卦六爻则分别纳丑、卯、巳、未、酉、亥六阴支,巽为长女,先索坤初六爻所纳之丑,又索坤六四所纳之未,再结合十二月为建丑,六月为建未的卦气说以及阴支配阴卦各爻则配天干辛的思想,则“丑未属辛”。同理,坎为中男,其初六爻所纳地支得于乾卦九二之寅,六四爻所纳地支得自乾卦九五之申,而坎卦配戊,所以“寅申属戊”;离为中女,初六爻得于坤卦六二之卯,九四爻得自坤卦六五之酉,再加上离卦配己,所以“卯酉属己”;艮为少男,初六爻得于乾卦九三之辰,九四爻得自九六之戌,艮又配天干之丙,故“辰戌属丙”;兑为少女,初九爻得于六三之巳,九四爻得于上六之亥,兑又配天干之丁,故“巳亥属丁”。总之,乾坤各六爻从上到下分别纳六地支的阳支与六地支的阴支,而乾卦的三子卦的初九爻分别索其下卦三爻所纳的地支,九四爻分别索其上卦的三爻所纳的地支,坤卦的三女卦的初六爻分别索其下卦的三爻所纳的地支,六四爻分别索其上卦所纳的地支,最后再结合四阳卦与四阴卦所纳五阳干与五阴干,得出十二地支所配属的天干。

而“纳音与《易》纳甲同法”,“乾纳甲而坤纳癸,始于乾而终于坤。纳音始于金,金,乾也,终于土,土,坤也”[8]。与纳甲有六十甲子一样,十二律也纳六十音,只不过纳甲按照木火土金水相生的右旋顺序,纳音是按照金火木水土的左旋顺序[9]。

“一言得之者,宫与土也。三言得之者,徵与火也。五言得之者,羽与水也。七言得之者,商与金也。九言得之者,角与木也。……一言宫。庚子庚午,辛未辛丑,丙辰丙戌,丁亥丁巳,戊寅戊申,己卯己酉。三言徵。甲辰甲戌,乙亥乙巳,丙寅丙申,丁酉丁卯,戊午戊子,己未己丑。五言羽。甲寅甲申,乙卯乙酉,丙子丙午,丁未丁丑,壬辰壬戌,癸巳癸亥。七言商。甲子甲午,乙丑乙未,庚辰庚戌,辛巳辛亥,壬申壬寅,癸卯癸酉。九言角。戊辰戊戌,己巳已亥,庚寅庚申,辛卯辛酉,壬午壬子,癸丑癸未。”[1]

这是把五音分别与五行的老数相配。使宫音属土,为数一,对应干支的庚子、庚午、辛未、辛丑、丙辰、丙戌、丁亥、丁巳、戊寅、戊申、己卯、己酉;徵音属火,为数三,对应干支的甲辰、甲戌、乙亥、乙巳、丙寅、丙申、丁酉、丁卯、戊午、戊子、己未、己丑;羽音属水,其数五,对应干支的甲寅、甲申、乙卯、乙酉、丙子、丙午、丁未、丁丑、壬辰、壬戌、癸巳、癸亥;商音属金,其数七,对应甲子、甲午、乙丑、乙未、庚辰、庚戌、辛巳、辛亥、壬申、壬寅、癸卯、癸酉;角音属木,其数九,对应戊辰、戊戌、己巳、已亥、庚寅、庚申、辛卯、辛酉、壬午、壬子、癸丑、癸未。(见表1~6)

表1 子午纳震

表2 丑未纳巽

表3 寅申纳坎

表4 卯酉纳离

表5 辰戌纳艮

表6 巳亥纳兑

2.2 服食术中干支卦爻模型的运用 葛洪把人的生辰干支与纳音、律吕相配的目的是指导服食术。“若本命属土,不宜服青色药;属金,不宜服赤色药;属木,不宜服白色药;属水,不宜服黄色药;属火,不宜服黑色药。以五行之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故也。”[1]人的年命配属纳音的五行,则能从颜色的五行归属上明晰服食的禁忌。

青色属木,木能克土,故出生于庚午、庚子等十二个属土之年的土命人不宜服青色药。“土得木而达”[5],虽然万物皆得所胜之气方得制化,但药物木气的偏性有时会破坏肝胆木气与脾胃土气的协调、制衡的关系。诸如青叶胆、青葙子、青蒿、青黛、茵陈等药清肝利胆,青礞石则平抑肝气,这些青色药多味苦、或味辛,性寒,苦寒清泻肝胆火,苦辛通降肝胆热。这些药物适用于肝胆有上逆之火、胃有湿热浊气不降的身体,若用不对症,则苦寒不仅攻伐胃气,还抑制主升发的肝气,使脾气不能随肝气上升,胃气难随胆气下降。而脾胃的清阳之气又是土命人的命本,所以不宜服青色药寒灭清气。

金命人不宜服赤色药,“金得火而缺”[5],因为赤色属火,过服红色药会瓦解属金的肺、大肠与属火的心、小肠之间的制约、平衡的互动关系。从积极的角度讲,心火的炎上可助肺气宣发,制约肺金的肃降太过;从消极的角度说,心火的太过会干熏肺液,阻碍肺气肃降水液。该理论用中草药理法很难解释通,如赤小豆、赤茯苓可泻心火,反能减缓阳热的心火熏烁肺金。红花、藏红花、丹参、赤芍、川芎、牡丹皮、红景天等活血化瘀药也通气血,反助肺气宣发与肃降。可贵的是,《大洞炼真宝经妙诀》道出其中的奥秘:虽然五石皆禀金性,但“各皆禀五神之阴精”,仍旧包涵五行之阴精,“且铁所禀南方阴丁之精,结而成形”[10]。铁色赤而禀于阴干的丁火,由丁火之精结聚而成形质,所以“铁性坚,服之伤肺”[10]。过服赤色之铁会烁伤肺阴。

木命人不宜服白色药,因“木得金而伐”[5]。胁下左右两旁为身体阴阳升降的道路,居右的金气肃降与居左的肝气升发是脏气升降的关键,二者既相互促进,又交互约束。如果肺气肃降太过,则易致木气不升。而木命人以促进肝胆清阳之气升发为本,禁忌过服杏仁、白果、白前、贝母等苦泄肺气之药。《大洞炼真宝经妙诀》则从石药的角度,认为“银禀西方辛阴之神,结精而为之质”[10]。银色白而为辛金之阴精所结,能戾降肺气,强力抑制肝气升发,所以“银性戾,服之伤肝”[10]。

水命人不宜服黄色药,因“水得土而绝”[5]。脾胃的土气与肾、膀胱的水气相互匡扶,又交相疏离。水气聚集,要有土气为匡郭,隐喻脾胃运化谷气精微,化而贮存于肾的重要性。若土气过于亢烈,则水入土中而绝,隐喻脾胃气阴两虚,消谷善饥,最终耗竭肾水的意象。所以水命人贵在封藏肾水,禁忌过服土炒白术、干姜、姜黄、黄芩、黄柏等苦辛化湿类药。

火命人不宜服黑色药,防止“火得水而灭”[5]。心、小肠之火与肾、膀胱之水上下交济,又易于互伤。肾水的上升需要心火的下降推动。心火不至于炎上作乱,又需要肾水的涵养。如肾阳衰微,肾水泛滥,则会水气凌心,使心火衰弱。过服女贞子、生地黄、玄参、桑葚等寒凉助肾水的黑色药,则易伤肾阳与心火,尤为火命人所忌。具体到服食石药而言,则“铅、锡俱禀北方壬癸之气,锡受壬精,铅禀癸气。阴终于癸,故铅所禀于阴极之精也”[10]。铅、锡色黑,而具禀极阴的寒精壬癸之气,极易伤心火,又因“铅性濡滑而多阴毒”,故“服之伤其心胃”[10]。

纳音中的五行相克理论,为服食术提供方法论,使人禁忌服食与其本命相克的药物,该理论具有执简御繁,归类复杂多变的医学对象的优点,但现象本身还具有复杂的差异性,部分药物的功能、特性与人的体质也不一定适用于纳甲、纳音范畴,所以不能机械地拘泥其中,仍要充分依据中医学的基本原理指导服食术。

3 易学数术视域下的行气术

与服食术类似,葛洪所论的行气术同样以易学的干支、五行范畴作为方法论指引。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所提延命理论的“术数”主要指向易学的象数内容,内在包含干支历法与阴阳、五行的结合。从可操作的技术角度来讲,行气术是“术数”原理的具体养生实践。

气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有运用干支、阴阳、五行的规定,才能把握动态时间现象所显现的一致性原理,从而使气的运动可以被认识和利用,具体服务于行气术。气是构成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11]。我们自身及所生存的世界,无不是一气弥漫,一气化生,所以葛洪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1]。气不仅包裹着人身内外,也供养生命存在。从养生的角度讲,人的呼吸是较为直接获取生养之气的途径,而且可被人来控制,加以训练,服务于生命质量与数量的提升,所以“善行气者”,能够“内以养身”[1]。

3.1 服一日之气法 从时间的视域,葛洪区分出服一日之气与四季之气的不同方法。“或食十二时气,从夜半始,从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止”[1]是说服一日之气法。九、八、七、六、五分别是金、木、火、水、土之成数,具体服十二时气的方法可能是从子时至午时分别行九九、八八、七七、六六、五五的气息数。“又中岳道士郄元节食六戊之精,亦大有效。假令甲子之旬,有戊辰之精,则竟其旬十日,常向辰地而吞气,到后甲复向其旬之戊也。”[1]则是引述他者的行气方法,该法的特色是重视吸收六戊的土气(戊乃土时),“六戊六己,炼我脾胃”[12],六戊之时行气能够健运脾土。六戊指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六时。葛洪举例说甲子日有戊辰时(07:00:00—09:00:00),这天可面向辰地的东南方行气。从甲日至癸日为天干的10 d,所以10 d后的甲戌日再在戊辰时的东南方行气。可见,每日都有戊之精,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之时分别向北、东北、东南、南、西南、西北行气,虽然这些时空各有五行之气,但土行遍布于时空之中,在这些时辰行气,能够更好地把脾土运化的精华舒布到各脏,从而滋长五脏。3.2服四时之气法“或春向东食岁星青气,使入肝;夏服荧惑赤气,使入心;四季之月食镇星黄气,使入脾;秋食太白白气,使入肺;冬服辰星黑气,使入肾。”[1]这是服四季之气的方法,运用五行归类具有共同之气的事物引导行气养生。《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以“五藏应四时”[5],认为五藏(脏)能够收受四时及五方的气色。其中肝脏能收受木行也即其象征的东方、青色、春季、岁星的气色;心脏吸收火行、南方、红色、夏季、荧惑星的气色;脾脏汲取土行、中央、四季、镇星的气色;肺脏吸取金行、西方、秋季、太白星的气色;肾脏吸纳水行、北方、冬季、辰星的气色。因为“天气通于肺”[5],所以行气者能够调控肺的呼吸收受天上的星气,通过肺脏舒布一身精气的功能,使星气转化为人之精气藏于五藏之中。行气既能促进五脏获得源源不断的精气,也能锻炼五脏功能,帮助五脏贮藏精气,使精气缓慢地释放滋养身心的潜能。3.3祛寒、避暑的行气法 葛洪还提到祛寒、避暑的行气法。“或以立冬之日……或闭口行五火之炁千二百遍,则十二月中不寒也。”[1]指出行气的祛寒功能。行气者于冬至日闭口行五火之炁,就能使一年内不寒。“五火,谓五藏之厥阳也”[13];“厥阴生坎,厥阳生离”[13]。五火是五脏的厥阳之气,具体指五脏具有温煦身体的精气,也是五脏中能够生发离火的阳气。选择立冬日行气的原因,可能是立冬对应于十月、十二消息卦的坤卦,为阴气极盛则即将生阳的阶段,一阳初生为“少火生气”[5],既能够温煦身体,又不会如太过的壮火那样伤气。“或以立夏日……或行六癸之炁”则是行气的“不热之道”[1]。“六癸”是指癸丑、癸卯、癸巳、癸未、癸酉、癸亥六时,“六壬六癸,炼我肾经,精华盈溢,骨髓安宁”[12]。此六时行气能充养肾(坎)水,抑制心火的亢烈,充分发挥水的凉润功能。选择立夏日是因立夏对应于十二消息卦的乾卦,阳气鼎盛至极则将生阴气,立夏行气,促使凉润而不寒的少阴之气初生,从而中和亢烈的热气,使身体不热。

此外,存思也是行气术的重要程序,行气时往往伴有存思,葛洪以易学五行的时空视域论述存思的避瘟疫法。“仙人入瘟疫祕禁法,思其身为五玉。五玉者,随四时之色,春青,夏赤,四季月黄,秋白,冬黑。……又思五脏之气,从两目出,周身如云雾,肝青气,肺白气,脾黄气,肾黑气,心赤气,五色纷错,则可与疫病者同床也。”[1]葛洪认为,存思五行对应的四季、五脏之气的颜色,能够调动五脏之气拱卫疫气,从而增强正气的抗邪能力,避免被瘟疫传染。

4 结 语

葛洪的医易思想具有一以贯之的逻辑结构。气论的哲学是他医易思想的根基,他通过气化同构的易学理论比附身体与国家,又以阴阳、五行归类多样的气,并与表述动态时空的四季、干支符号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多维立体的时空视野与统一理论指导下的服食、行气之术。干支爻卦之理指导服食、行气术,目的是更加辩证地区分不同时空中阴阳气量的强弱,以及能够与身体发生感应的气,从而有针对性地补足身体的阴阳之气,纠正阴阳的失衡状态,使身体精气充盈,和谐流转。干支爻卦之理较为客观地诠释了气的运动,为身体利用自然的精气提供了指南之针。同样,中医的运气学说、子午流注也以干支模型作为推理与实践依据,较为合理地说明了气候、时空的变化引起的气化运动对身体造成的影响。所以,我们不当单向地以现代科学医学的理论与价值取向,特别是平面化的时间维度与静态的空间范畴,还原论的思维惯性,去过滤、批判传统的中医文化。只有树立起民族的文化自信,在积极肯定这些理论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基础上,才能与现代科学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避免中医丢失气的哲学灵魂而沦为现代科学医学的附庸。当然,葛洪的医易思想也存在部分想象的成分,比如存思的避瘟疫之法,可能难以经受住科学的诘难,但我们依然肯定大多数医易思想指导下的养生术,不仅具有清晰的逻辑建构,而且能够应用于养生实践,起到延年益寿,抵御疾病的功效。直到今天,行气术等许多养生方法依然传承不绝,是全民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养生方式。

猜你喜欢
葛洪行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五 “陈抟睡功(一)”“吕祖行气诀”导引法
《医心方》引录《葛氏方》探析
THE 1,500 YEAR WAR
葛洪扶南之行再考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葛洪环境美学思想研究
活血行气法治疗腹痛1例
葛洪《肘后备急方》诊治卒死类急症经验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