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药院校学生医患关系认知情况及职业选择态度调查*

2021-11-22 07:42孔军辉
中医药导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医患态度中医药

刘 璐,孔军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近年来,医患矛盾问题突出,“医闹”“伤医”事件频发,医药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从医学、药学、护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向医师、护士、药师等方面从业人员角色转换的阶段,处于职业认同感、价值观逐步形成阶段[1],他们对医患关系的认知直接影响着个人的职业态度、价值取向。国内相关文献调查[2-4]显示,部分医学生由于医患关系的紧张态势后悔选择医学相关学科,未来不愿意从事医务工作。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与职业选择,对医学发展和医患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院校学生与西医院校学生在教学理念、培养体系及医患教育、就业教育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学生的就业选择、医患认知所导致的心理压力也会有所不同,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对两类医药院校在调整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方面有借鉴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调查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共调查学生545人,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260人,首都医科大学学生285人。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根据两所院校学生人数比例确定抽样比例,采用随机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以学校为单位进行自填式匿名调查。

1.2.2 调查方法采用自编问卷,通过专家论证和预调查完成信、效度检验,Cronbach'sα系数为0.713。问卷内容包括4个维度:第一部分为学校、专业、年级、学制、实习情况等基础信息;第二部分为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包括学生对医患现状、未来医患关系发展、当前媒体医患报道、当前医患关系对诊疗效果产生影响的评价;第三部分为学生职业选择态度,包括学生对本专业学习和未来从事医务工作的态度;第四部分为院校医患教育情况,包括学生心理压力程度、老师所呈现的医患关系态度、对开设促进医患关系课程的态度及最认同的医患关系培养方式等。

1.2.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双轨录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中、西医药院校学生医患关系认知情况及职业选择态度的比较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75份,回收545份,问卷回收率94.78%。调查学生共545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260人,占47.71%,首都医科大学学生285人,占52.29%;本科生及长学制本科生阶段学生483人,占88.62%;研究生及长学制研究生阶段学生62人,占11.38%。受调查学生共涉及35个专业,主要分为(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管理学四大类,占比分别为80.00%、11.56%、6.24%、2.20%。(见表1)

表1 受调查学生基本情况

2.2 学生医患关系总体认知情况以学生对医患关系现状的评价、学生对未来医患关系发展的态度、学生对媒体报道医患关系的态度、医患关系对诊疗效果产生的影响作为二级指标,对学生总体医患认知作出评价。学生总体认为当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均值为2.87分,其中3.49%(19/545)的学生认为医患关系非常不和谐,20.55%(112/545)的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比较不和谐,只有0.92%(5/545)的学生认为医患关系非常和谐;学生总体认为未来医患关系发展会“相对改善”,均值为3.42分,但50.46%(275/545)的学生认为医患关系会恶化;学生总体认为媒体报道的医患关系“相对不真实”,均值为2.86分,其中6.79%(37/545)的学生认为媒体报道的医患关系非常不真实,23.49%(128/545)的学生认为媒体报道的医患关系比较不真实,只有2.20%(12/545)的学生认为媒体报道的医患关系非常真实;学生总体认为医患关系现状对医生的诊疗效果带来了“相对消极”的影响,均值为2.51分,其中8.62%(47/545)的学生认为当前医患关系对医生的诊疗效果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49.36%(269/545)的学生认为当前医患关系给医生的诊疗效果带来了比较消极的影响,只有1.83%(10/545)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对医生诊疗效果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学生总体对医患关系认知“相对消极”。(见表2)

表2 学生医患关系总体认知情况

2.3 学生对于未来职业选择的态度学生总体未来“比较愿意”从事医务工作,均值为3.36分,其中39.82%(217/545)的学生依然愿意从事医务工作,7.16%(39/545)的学生比较不愿意从事医务工作,3.49%(19/545)的学生非常不愿意从事医务工作。(见表3)

表3 学生未来职业选择态度

2.4 中、西医药院校学生医患认知及职业选择态度比较相比于首都医科大学的学生,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对于医患关系的现状认知更乐观(P<0.05);认为未来几年医患关系会显著改善(P<0.05);认为媒体报道的医患关系非常真实(P<0.05);认为医患关系现状对医生的诊疗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P<0.05);未来更不愿意从事医务工作(P<0.05)。(见表4)

表4 两所医药院校学生医患认知情况及职业选择态度比较

3 讨论与对策

3.1 讨 论

3.1.1 学生医患关系总体认知“相对消极”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医患关系的总体认知“相对消极”,24.04%(131/545)的学生认为医患关系不和谐,10.64%(58/545)的学生甚至不愿意未来从事医务工作。国内相关研究也显示,医患关系紧张是医学研究生离开医疗岗位的重要原因[5],其可能与社会和科技快速发展对医药学专业学生专业水平和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专业特殊性带来的医患矛盾等问题有关,医药院校学生面临更多应激源和心理问题[6]。国内医药院校医患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医药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医患认知课程,对医患认知的教育基本散布在其他医学人文课程中,缺乏系统性医患认知教育,造成学生医患认知的缺失和误解。医患认知教育属于哲学、语言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教育,能够给予正确指导、具备多学科背景的教师资源的缺失,也对学生医患关系认知产生影响。

3.1.2 中医药院校学生对未来医患关系发展及未来职业选择的态度较消极 根据本研究结果,中医药院校学生对医患关系的总体认知比较乐观,但对医患关系未来的发展及未来职业选择的态度比较悲观,其不愿意从事医务工作的比例更大,这可能与中、西医的诊疗理念、优势领域、患者群体不同有关。中医文化包含着深厚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人文关怀精神元素,这就要求“医生必须具有爱人、知人的精神,并处处体现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人性化的处理方式”[7]。中医利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从整体全面了解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更多,因此医患关系较好。学生对未来发展和职业选择的悲观态度可能来自于社会部分人群对中医诊疗方法的反对和误解、对中医药未来发展的担忧及对当前中医药行业就业竞争和职业发展模式的担忧。

3.1.3 西医院校学生对医患关系现状认知较消极 西医院校学生总体对医患关系未来发展的态度比较乐观,但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比较悲观,心理压力较大,可能与近年来频发的医患纠纷恶性事件及媒体宣传的误导有关,学生对未来职业充满焦虑、恐惧[6],此类事件的频繁出现严重打击其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挫败了学生的职业热情。

3.2 对 策

3.2.1 医药院校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医患认知教育体系 医药院校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中心职能,随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提供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作出指导;针对学生普遍消极的心理状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改善,重视临床医学生医患和心理健康教育,改善未来医药行业的医患关系。

有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医药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而美国为20%、前苏联为22%、德国为26%、英国和日本为10%~15%[8]。复旦大学医学院于2012年6月发起的国内46所医学院校参与的调查显示,80%以上的受访者对包括医患关系认知教育在内的医学人文教育整体上不满意[9]。因此,学校应加强与医患知识相关的公共关系学、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人文素质类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建立独立的医患教育课程体系,加大师资培养和课程内容建设,实行理论和实践更大程度地结合,将医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医患关系教育有机融合,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学生法律意识、心理素质、沟通技巧及情商人格等素质的提高。

3.2.2 中医药院校应增强学生专业自信,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中医药院校应依托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国家战略优势,广泛宣传中医药优势及各类创新成果,充分利用各类官方媒体平台,向学生及社会宣扬中医药文化和正确价值观,对社会不良言论进行正确引导。同时,中医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通过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其提前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毕业年级学生实习工作提供支持,采取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使学生正确认知医患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减轻心理压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和就业前景自信,改善其对未来医患关系发展及就业前景的悲观态度。

3.2.3 西医院校应加强对应激事件的心理疏导及学生的认知重建 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在目前尚不能完全消除压力源的情况下,需要对压力反应过程进行控制和压力化解,包括认知重建、寻求合适的应对方式、获得社会支持等[10]。因此,西医院校应从学生由于目前恶性医患纠纷事件造成的较大的心理压力入手,开展广泛的心理疏导和医患知识普及,疏导压力的同时以学生较容易接受的方式重新构建其医患关系认知,尤其是当恶性事件发生时,学校和医院要及时占领主流媒体的宣传高地,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如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体及时公开事件的进展情况,最大程度地还原事件真相,从大局出发分析事件始末,缓解恶性事件对医学生心理上的冲击,避免其出现过激的言论和行为[11],阶段性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及时进行针对性改善。

4 研究展望

本研究从中、西医药院校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和对职业选择的态度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但对中、西医药院校学生的培养理念、模式、目标、价值观的传递等差异的内在成因没有过多探索。中医的优势在于“治未病”以及对疑难杂症、慢性疾病的治疗,西医对于急性病症及诊断清楚的疾病更具有治疗优势,两者的诊疗观念及方式不同,了解成因才能在中西医的教学内容中进行互补和改进,在本研究基础上挖掘内在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医患态度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态度决定一切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