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男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贺龙中学 湖南 桑植 427100)
在如今的高中教育阶段,高中历史属于高考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很多人的心里,仍旧认为它不属于“主要科目”,所以在高中阶段,学校安排的课时并不多,尤其是高一和高二阶段,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学科重视度也不高。在这种现状下,对于科任老师的要求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将自己传授的知识讲清楚,还要传递给学生相应的历史学习态度价值观,老师就应该要采取相应的有效策略与技巧,逐步提升教学效率,将课堂的教学辅导作用发挥到极致。
1.1 精研深究教材,做好课前准备。教材作为历史教学中最为主要的教学资料,一切的知识点都是来自于教材,故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吃透教材就是作为老师课前准备的最主要工作之一,只有自己真正的理解透彻了才能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时候毫无疑点。将教材吃透,在备课的时候才能抓住重点,精确的掌握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课堂教学的课前准备也是老师们要注意到重点。结合教材进行合理的素材选用;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进度安排课堂每个阶段的内容;以教学任务为基础,对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进行安排等等。课前的准备工作不仅仅是指教师自己的相关备课工作,还需要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安排,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课前准备工作。这样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才会更加的顺利,不会因为学生的准备工作不充分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提升教学效率的课堂改革实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工作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1.2 精确引导学生进入、融入课堂。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抓住学生的眼球,一步步诱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自主去消化理解知识点。例如谭嗣同应该留在国内还是奔赴日本,让学生们分组辩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历史。兴趣始终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于历史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以前对于学生来说枯燥的历史知识学习将不再具有难度。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将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方式。
1.3 不做多余的无用功。在研究提升教学效率的时候,对于在课堂上教学的改革,万不可为了改革而改革。我们应该要经过实际的调查,用现象和数据来说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现状中确实存在的弊端进行相应的合理的改变。如若只是盲目的对于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变,说不定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既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又没有起到一点点的提升课堂效率的作用。
老师们从事的是教书育人工作,而教学主体始终是学生,历史教学内容属于陈述性内容,在教学中很难将学生作为主体,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性不容忽略。教师应该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在课堂上更多的应该是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学习反馈,针对薄弱的地方进行更精确的讲解,加深知识点的吸收,并适当的对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展性的讲解。老师要善于提问,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这一课内容的时候。引导学生站在运动发动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情景带入,使学生们情绪高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老师在其中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老师在这里的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是很难体现出来的。如若老师不对其加以引导,那么课堂上的主体极有可能再次成为我们的任课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自我知识储备量决定了其能否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师在对自我素养提升的同时,对于教材的研究也是不可忽略的,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够好的将其讲解给学生,才能考虑在课堂上加入丰富学生知识面的相关拓展知识。这也就能解释为何有的老师在上课时能够脱离教材,摒弃PPT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且从不错过重点;而有的老师却只能依赖教材、PPT并一味的让学生勾划重点、背记笔记。课前的准备工作将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一节课的开始都没有做好,那么这节课就相当于是废了。而课前的准备工作不仅仅是老师要做,学生也是要做的,将老师在课堂上即将要用到的相关资料准备好,不至于到时候手忙脚乱跟不上节奏。除此之外,学习自然是学生的学习,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自然是要突出的,但是既然是在学校里让老师教导,那么老师的辅助作用自然也是不能够忽略的,这二者之间的平衡点需要老师精确的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