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姆次仁
(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第二双语幼儿园 西藏 江孜 857400)
三到四岁的幼儿对语言最为敏感,到了六岁敏感程度就会下降。同时,孩子们的表达也从单个的词语变为短句甚至长句的表达。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共同努力,鼓励儿童通过语言来表达更多自己的想法,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而使儿童有更多机会学习语言。
1.1 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认识到道德教育是否已渗透在孩子的教育中,并努力培养孩子向德智体美劳的方向全面发展。现在的部分幼儿园里,教师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看图说话和讲故事等教学方式,而没有做出新的创新。这些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儿童语言发展的特殊性,不能够引导孩子全面发展。三至六岁的儿童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很难长时间专心于一件事。尽管现在她们很容易理解直观性的事物,但这种教学太单调,并不能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甚至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这对教学效果十分不利。
1.2 教学内容过于表面化。受新课程标准的影响,许多教师采用“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努力使幼儿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重点放在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上,却忽略了儿童语言发展的特殊性:虽然这些活动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并让他们乐在其中,但是也会使他们过多关注活动而忘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并不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成长[1]。
2.1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语言教育最重要、最基本因素之一。长时间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下学习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相互互动的习惯。幼儿时期的孩子天性都是天真、活泼好动的。幼儿园老师根据孩子的特点教学,鼓励儿童积极发言,积极指导和帮助沉默寡言的儿童。
例如:进行课堂活动时,将孩子分为几组,并从每个组中选择一名代表作为发言者。在开始游戏之前,要求叙述自己小组的计划,活动过程中说一说每位组员正在干什么,在游戏结束后,让孩子发表参加团队活动所获得的情绪和感受。使孩子们可以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练习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中,他们不仅感受玩游戏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2]。
2.2 开展多样活动,激发幼儿语言表达。幼儿园的语言学习不应仅限于幼儿园团体的活动。可以组织许多商场表演活动和亲子互动活动,包括儿童节,母亲节等节日的活动。如开设户外植树活动教育时,老师可以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户外育儿活动。每个父母都将自己的孩子带到植物旁,然后挖土,浇水施肥料,与他们的孩子一起完成活动。最后,每个孩子都可作为代表,表达他们一家人的感受。这项活动不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加深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母亲节的活动可以选择让大班的孩子们唱歌,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活动结束后可以请家长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这不仅使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也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
2.3 正确定位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儿童的语言学习通常有四个方面:听、说、读、写,但是幼儿园的孩子主要集中在“听”和“说”上。让孩子们进行一些口头表达可使儿童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教师要让孩子们大胆地表达,让每个孩子都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一般课堂教育由老师教授,孩子们的表达则较少。大多都是教师在讲,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般,孩子们对老师问题的回答也仅为对或错。因此,孩子们只是被动学习,老师只能成为知识的教授者。在这种坏境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儿童对学习失去兴趣,他们的思想受到限制。在幼儿园学习中,儿童是主要参与者,教育者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看,师生都是社会的重要成员,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例如:在教室里学习时,老师不能只讲,学生只听,该让孩子主动学习。教师可以进行实景教学,例如在购物中心购物,教师充当购物者,孩子当老板。老师可以问“老板”几个问题,在其不懂的情况下进行引导性学习。在课堂上授课时,也要尊重孩子们的观点,教师必须对每个孩子公平对待[3]。
2.4 平等对话,给幼儿表达提供机会。为了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效率,教师应首先以孩子为主体,并强调他们的主体意识。使孩子们在课堂上有发言权,帮助他们积极表达想法,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对话,并充分理解与孩子互动的重要性。对于幼儿小班的教学,应该更加耐心,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表达模糊,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使儿童能表达自己的观点[4]。
幼儿园是教孩子语言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充当儿童语言学习的老师,而且还是“好朋友”。老师应鼓励孩子们积极地学习并提高自身语言表达,同时尊重每个孩子,让孩子们进行适当练习,以提高他们在实际表达中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