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庆
(贵州省遵义市五十五中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中考体育与新课程的改革,将素质教育放在教学首位,中学也开始重视健康第一,并以此展开教学工作,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受益。基于此初中排球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在此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如多数学生在传统教学法下存在"吃不饱"与"吃不下"的情况,不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借此本文运用分层教学法,以此做到因材施教,更好贯彻"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根据本班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学习参与态度、技能水平的结果,将50名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约18人,身体素质与排球基础都较好,体育学习态度端正;B层,16人,身体素质一般,有一定排球基础,学习态度一般;C层,16人,学生无排球基础,身体素质也较差,学习态度一般。基于此确定个层次的教学目标:1)垫球。A层学生要求手型正确,可准确点击与固定,并能够在移动中进行垫球与体侧垫球,这样上下肢可协调配合,动作连贯;B层,垫球手型正确,准确与固定击球点,可在移动中垫球,此时四肢协调,动作连贯;C层,垫球手型准确,确定击球点,可以连续垫球,动作协调。2)传球,A层,正确传球手型与部位,击球动作节奏性强,整体动作熟练且顺畅;B层,手型与部位正确,掌握击球与传球动作;C层,基本掌握传球动作,动作与手型基本正确。
分层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排球课程内容稍有不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排球课中,教学内容为:第一周,教师为学生介绍排球的产生与发展,浅析相关理论。教授基础技术,如垫球手型、准备动作、脚步的移动等,学生可以自主尝试自抛自垫、可以两两合作垫固定球;第二周,复习与巩固之前内容基础上,教师系统教授双手垫球技术,需要学生学会近距离对墙垫球、徒手进行模仿练习、自抛自垫;第三周,以加强学生动作规范性与未定型为主,教授行进间的移动技术,可以精准判断来球,有效移动。学生课自主进行交叉步垫球练习、跨步垫球练习等;第四周,以提升垫球质量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自抛自垫与远距离对墙垫球的练习中增强排球技能,同时举办垫球积分比赛。第五周,主要对是对前四周教学内容的考核,即进行排球垫球测试,分析学生成绩与分层教学中的不足;第六周,开始正确手型与力度的控制教学,传授排球传授技术[1]。学生依据此进行传球徒手练习、近距离对墙传球练习等;第七周,系统传输传球技术,增强学生传球的稳定性,主要以两两传固定球与远距离对墙练习、连续自传等活动为主;第八周,教授传球过程中的步伐变化,可以在移动中传球。以此组织小型的排球比赛,让学生练习垫球传球的组合动作;第九周,在之前技术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提升学生传球质量与数量,提高排球传球熟练度。学生的练习主要以两人近、远距离对传球与隔网对传练习、侧传球为主;第十周进行整体复习,教师讲解排球传球考核方式与标准。
初中排球课堂分层教学法的流程图为,对学生的分层依据其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身体素质包括50米跑,立定跳远,800或1000米跑等;运动技能则包括学生的排球垫球和传球等,对学生分层的依据则为A层学生可以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分组,然后还能帮助C层学生;B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完成练习;C组学生则是可以在教师或者C层学生,进行深化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集中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点评,完成测试,最终完成分层教学。在不同层次不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我探究,互相帮助,最终希望每一层次的学生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排球学习成功的喜悦。让A层次学生熟练进行排球技术的练习,C层学生也能掌握动作要领。B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对其进行动作要点的讲解,令其更好体会。另外对于基础薄弱的C层学生来说,还可让A层学生带着进行练习。通过这种分层教学与互相合作,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对应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分层教学法下,力量素质有更快的提升,以此表明分层教学法可以快速提升其耐力与速度素质,此比常规教学法效果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分层教学法中学生主体性强,进而有很强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学生活动中也会主动挖掘其闪光点,此有利于所有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另外使用分层教学法的学生在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上,更加明显,如单位时间内传球与垫球个数增加,动作标准型更强。究其原因,分层教学法贯彻的是"因材施教"法[2]。教师准备工作更充分,即课前先划分学生层次,对其技能水平做到了心中有数,所以课中会正确引导,有的放矢地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助各层次的学生更快掌握动作要点,加上不同层次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助,让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对应的技术动作。
综上,因为分层教学是以人为本实施的因材施教,对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有重要作用。所以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初中体育排球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效果更好、更明显,以此为丰富前人教学理论,为后人教授提供些许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