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川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一中 贵州 兴义 562400)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也要充分重视对德育教育理念的渗透,合理地开展德育教育,这样才可以更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使得学生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丰富美的体验,增加美的感受,受到良好的熏陶,更好地发挥高中音乐的德育功能。
在音乐教学中,课堂导入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其决定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地导入新课,进而吸引学生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展现音乐。在导入环节,教师要利用情感饱满的语言向学生传播音乐知识、传播思想情感[1]。要结合教学内容,在导入环节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营造出情感丰富的音乐氛围,更好地熏陶学生。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甘洒热血写春秋》的曲目时,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歌曲中的悲壮之美,充分认识到战斗英雄不畏艰险、临危不惧的精神。教师要科学地设计导入环节,在课前,教师要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引导学生认真地观看生动、形象的表演,充分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英雄们的大无畏精神,了解他们爱国意识,使得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与渲染,调动其情绪。然后,教师再为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现如今的幸福生活十分宝贵,是多少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要倍加珍惜,而且还要学习英雄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可以为社会贡献个人的力量。
音乐课程有着独有的特点,其会利用美的语言以及美的节奏将更多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音乐的鉴赏过程实际上属于情感体验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结合音乐学科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得学生的内心情感和作品融为一体、形成共鸣[2]。
例如,在组织学生聆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受到感悟、受到启发,使其认识到要成为生活的强者,要真正地珍爱生命、热爱生命,不断地努力,使得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又如,在组织学生欣赏《高山流水志家园》的曲目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用心地体会古琴的风采,使得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鉴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高中音乐教材中包括很多积极向上的内容。所以,在备课阶段,教师就要深挖教材内涵,结合内容的基本特征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前,教师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地研究与分析,基于此准确地把握曲目中的道德内容,然后再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使得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染与熏陶。
例如,在学习《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曲目时,其中对我国的美丽大好河山进行描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学习演唱,同时也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我国美丽的风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过不懈地努力,最终发展成为科技强国。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我国发展的历程,借助于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到我国的努力,感觉到我国的进步。之后,在演唱该首歌曲时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对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高中音乐的一项重要目标,通过对音乐的鉴赏与聆听可以丰富学生的美的体验,使其精神变得更加愉悦。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的魅力,而且通过节奏的快慢也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的独特[3]。通过对音乐的鉴赏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使得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产生波澜,提升其道德素养。
例如,在组织学生鉴赏《鼓浪屿之波》曲目时,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台湾和祖国大陆之间发生的事件、存在的关联,激发学生对台湾岛的迫切收复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另外,在组织学生鉴赏《东方明珠》的曲目时,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香港和澳门被侵占时的资料,指导学生通过资料的阅读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该曲目中饱含的深情,认识到“祖国母亲我要回来”的深切呼唤,认识到目前香港与澳门已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也能够充分地显示出我国的强大,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备课,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要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合理地开展德育教育,从而使得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丰富其情感体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