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文
(江苏省宿迁市宿北中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文章就初中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精神的养成等功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后,为了更好发挥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功能,结合当前时代特征、课标要求、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以及初中化学实验的特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便教师更好的应用初中化学实验进行教学。
1.1 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需要久久为功,期间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力,唯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为学生提供持久的动力。初中化学实验的现象在学生看来,仿佛是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他们想要一探究竟,探索欲因此被激发出来。比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之前,拿一瓶“冰红茶”,将瓶中液体倒入烧杯后,变成了白开水,学生看到这一现象,必然会产生迷惑,求知欲被激发,想追随老师继续探究。实验教学不似传统“嵌入式”、“满堂灌”教学那般枯燥无味,学生在课堂中需要动手操作、细心观察、记录现象结果、分析数据、思考结果,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长久的保持探究欲望。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成功的喜悦会消除学生学习的倦怠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慢慢便会转变为稳定的兴趣,成为学生们日后学习的助推剂。
1.2 培养综合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可以直接获得感性知识。实验观察要配合听、视、嗅、触觉等多种感官同时进行,还要有整体意识,能够对实验现象背后隐藏的初中化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在实验中,配合相应的问题及情景,引导学生对每一步骤及出现的现象进行观察记录,促进其观察能力的提升。其次,在开展初中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学生在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既要做观察者,又要做实践者,此过程需要学生手脑并用,因此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又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亲自动手做实验时可能会暴露自己在实验操作中的不足或者失误,此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及时纠正,以便学生在早期就可以形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使其受用一生,避免纸上谈兵这一弊端。
2.1 融入思政元素,渗透绿色理念。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适当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知识与政治的有机结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一种重要途径。例如:实验室一定会用到水源,浪费现象不可避免会出现,所以应提前规避问题的产生。在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时,向学生讲述我国水资源现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水资源现状,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便能逐渐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其次,向学生介绍实验过程中会造成的污染以及一些对环境有害的违规操作和不合理之处,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便会有意识的避免出现这些问题,绿色理念在此过程中慢慢萌芽,进而孕育出“环保意识”这一花朵。最后,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讨论实验过程中的优缺点,比如创新之处有哪些、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改进等,慢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2 改进初中化学实验,优化装置及步骤。初中化学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言传身教,鼓励学生创新实验的同时,自己也要多钻研。多对实验进行改进创新,在思想上熏陶学生,在行动上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落实新课标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有些初中化学实验装置很多,对仪器装置进行改进后可以简化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率;另外,实验仪器并非实验室中的不可,生活中的材料也可进行初中化学实验,这样也符合“初中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把初中化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在实际教学中从精进方法的角度对实验进行改进,可能学生对于某些原理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改进实验不仅增添了实验的趣味性,同时又增强了实验效果;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显著提升教师实验教学水平。
2.3 鼓励学生实验,创新实验内容在日常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应多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告诫学生做实验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也许你的改进设计是最为简便的。根据初中化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课外实验。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在“做和学”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更是中学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而,必须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找准突破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