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人格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

2021-11-22 11:46:09韩永亮
读与写 2021年32期
关键词:动手人格三角形

韩永亮 梁 然

(吉林省德惠市五台乡中心小学 吉林 德惠 130300)

在心理学领域,人格教育是长盛不衰的主题之一。一个人拥有了健康的人格,有助于他实现不同人生阶段的核心自我。蔡元培先生在100多年前就明确指出了教育与人格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今天的小学教育也更加重视学生在健康人格养成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为此,我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了小学生人格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努力在教学工作中探索和促进学生形成学习的自信心、好奇心、进取心等积极主动、稳定持久的人格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助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自我潜能开发。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主动型人格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往往会对那些较难的知识点产生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情绪障碍,甚至会形成厌倦型人格。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众所周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儿童易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设计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会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这样既能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从而消除畏难心理,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型人格。例如,我在讲解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课时,就从情景教学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共鸣,减少疏离感。新课伊始,我带同学们一起做游戏“找礼物”,学生会对礼物藏在哪里产生疑问,带着这种好奇心进入情境,再通过教师提供的两条线索逐步找到礼物,明确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使用一对数字,老师此时再揭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确定位置。这样的导入,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也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化畏难心理为积极主动学习。

2.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实践型人格

数学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探索和发现型问题比较直观,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来完成,这一类问题能集中体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结合,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结合动手实践,总结出数学规律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养成实践型人格。例如,我在讲解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时,我便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提倡学生“做数学”,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经历数学,探究数学。教学中,我让学生准备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去,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到探索的甘苦,领略成功的喜悦,而且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成长,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课外拓展,延伸思考,培养创新型人格

教育家裴斯泰洛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延伸思考。”在数学课上,学生能富于思考、勇于挑战、敢于表达,课下教师更要成功诱导,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延伸思维,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创新型人格。例如,我在讲解小学数学第八册《数学好玩——优化》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学习沏茶和烙饼两个案例,明确了生活中很多熟悉的情节只要我们去合理安排,找出最优方案,就会节省许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学生有了这个新认知以后,我便设计课外拓展题,放手学生自己去寻找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采用优化方案,这样就将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实际之中,学生可能会找到洗衣服的优化方案、打扫卫生的优化方案、做早餐的优化方案等等,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动脑解决问题,明确大多数事物都可以有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培养学生创新型人格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健康人格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尤其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注重数学教学和人格教育的和谐共同发展,因为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动手人格三角形
我也来动手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童话世界(2019年17期)2019-07-04 15:15:42
三角形,不扭腰
动手演示找错因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