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欢欢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小谷龙小学 贵州 贵阳 550018)
体态律动这一方法的提出者:埃米·雅克·达尔克洛斯认为,音乐教学是帮助学生深度启发蕴含在体内的艺术潜能。而体态律动就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节奏感,良好的节奏感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启发,才可以在音乐课堂中完美展现出来。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体态律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相关的专家提出,每个人都有对音乐天生的感知能力。但是掌握音乐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需要后天进一步的学习。而我们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应该充分激发蕴含在学生体内的音乐潜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水平。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体态律动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放松学生紧绷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1]
在一首歌中是不可以缺少节奏的,学生只有准确把握节奏,才可以更深刻的感受歌曲的情感。所以音乐节奏的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在教学中最大可能的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插入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而把握蕴含在音乐中的节奏,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初步的节奏意识。在体态律动的音乐课堂中,要让学生在音乐的节拍进行转换时能够有快速的辨认能力,并且认识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拍子,进而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节拍中音节的不同,加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师必须要重视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发展学生对节奏的认知水平。例如在《茉莉花》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聆听歌曲的时候用自己的双手进行伴奏,使学生在拍手的过程中认识到节拍在歌曲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音乐节奏。
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如果想完美地唱好一首歌曲,演唱者需要对气息有着良好的掌握,只有掌握了演唱时的气息,演唱时才可以平稳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演唱时的气息,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首先要渗透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把演唱气息和体态律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独立控制调整气息的时间,进而完美表达出蕴含在歌曲中的情感,让学生更加流畅的演唱。例如在《杨柳青》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中要插入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来保障学生在演唱时的平稳气息。在歌曲的弱拍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跟随节奏抬起双手晃动,而在歌曲的高潮时则要求学生跟随节奏快速击打手掌。[2]
小学音乐教师要在课堂中熟练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把这种方法与音乐鉴赏课联系在一起,体态律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的感受到音乐的细微变化,逐渐提升自身对音乐的鉴赏水平。同时音乐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温柔柔和的歌曲,并让学生用自己所理解的体态律动去诠释歌曲,教师可以适当的去指导学生,使学生懂得类似这种柔和的歌曲,应当配合以平缓的身体动作;接着教师可以再播放一首欢快的曲子,使学生随着节奏的律动做出相应的动作,用身体表达出音乐。在这种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就会在最大程度上释放出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师如果想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一定要考虑到学生音乐水平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教学目标,这种做法有利于保证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都可以得到知识。[3]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们在教学设计方面就可以相对有趣简单,使学生可以轻松理解歌曲并做出相应的体态律动,例如在《歌唱祖国》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歌曲的背景,接着再让学生独立感受蕴含在歌曲中的情感,最后在使学生通过体态律动伴随歌曲,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方位提高。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一定要积极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逐步渗透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让学生更精准的把握音乐节拍,深入挖掘蕴含在音乐中的情感、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最终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