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的运用路径

2021-11-22 14:46
读与写 2021年4期
关键词:德育班级精神

靖 静

(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江苏 淮安 223000)

引言

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国家,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众多先辈为我们留下了海量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蕴含着高度精炼的人文精神内核,是可供德育教育事业利用的文化素材。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小学教育阶段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渗透,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德育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能将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内核和丰富内涵进行有效传承,是文化的层层接力之举,极具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教师将传统文化运用于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之中,有利于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传导和影响作用,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本文通过探索传统文化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的运用路径,旨在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1.借助传统文化小故事,增强德育认同感

在小学阶段,教材是知识传递的载体和桥梁,基础德育知识通常由教材进行渗透,传统文化要想有效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就需增加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阶段的比重。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的不同方面,借助历史典故和小故事进行传统文化的德育渗透工作,由此能够在讲授教材知识点的同时融入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德育精神[1]。例如教师要对课文的主人公进行评价,可以向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主人公的生平故事,再点明主人公身上具备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是自古以来人民就推崇的美好品质,同学们自然能被生动有趣的故事牢牢吸引住,对于传统文化小故事中蕴含的德育精神的认知也在进一步加深。

2.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树立德育榜样

教师作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员,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是不容小觑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高频地受到教师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培养,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为人处事的方法,与教师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从自己做起,努力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表率行为,为同学们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学生在小学阶段,个人的价值体系、思想意识以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还处于萌芽阶段,尚未发展到能独立思考的程度,此时就需要教师发挥模范作用,带领孩子们树立正确而又积极的德育观念[2]。同学们有了老师的榜样力量作为驱动力,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把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很好地吸收起来,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加以运用。

3.增加德育实践体验活动

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范畴很广泛,教师绝不能仅凭借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就完成了全部的德育工作,基于此,在传统文化中实现小学的德育渗透还需增加大量的德育实践体验活动。传统文化中倡导“行知合一”,个人的行为要与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相匹配,不能忽略行与知的其中之一,因此,教师的教学视角要适时脱离课堂,积极延展到课外的实践过程中去,激发学生探求传统文化中先进德育精神的热情和细心,努力让孩子们受到思想的有效启发,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有所收获[3]。教师可以举办“传统经典诵读”的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们自发地诵读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如《弟子规》,《千字文》等。朗朗上口的短篇经典文学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优秀传统经典的记忆,而且能有效营造校园里学习先进德育精神的氛围,由此传统文化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的运用工作也会进行得相当顺利。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运用传统文化进行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让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方面,有利于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想意识发展方向,为他们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此举是对我国众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人文价值精神和精髓内核不应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符合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猜你喜欢
德育班级精神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无课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