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玲
(安徽省霍山县衡山镇西城中心学校 安徽 六安 237200)
生活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以现实生活为教学背景,来带领和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以活动为主,要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学习真正有用的数学。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化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并全面应用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让数学真正走进生活,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学教学。
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一味讲解数学课本知识,只是将知识呈现在黑板上或者语言上,那么学生很容易走神或者厌倦。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激发学生好奇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对待数学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前首先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在安全自在的氛围中充分发掘自身潜能,切实融入到日常数学教学中,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和趣味。
例如,本节课讲的是方向与位置。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当先将基本原理或者课本中重点知识向小学生讲解清楚,比如,方向分为东、西、南、北,地图上的位置关系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描述位置的时候应该怎么用语言表达等等。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周围建筑物作为例子,教给学生怎么分清楚东南西北,怎么描述建筑物的位置,比如,学校正北边是医院,那么医院南面就是学校。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学生利用自己周围熟悉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形成抽象意识,在脑海中形成二维空间,能够清晰明确地辨明建筑物或其他事物的位置,进而熟练掌握老师所讲内容,并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增长知识面和思维宽度。小学数学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将所学的知识建立在学生熟悉的东西或者经常见到的事物上,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自我对生活的理解和领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思靠维度。
在新课标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也发生了一定改变,因此也就需要数学教学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积极融入全新教学模式,尤其是生活化教学模式。通过将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不但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同时也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生活化处理,实现“将数学知识归还于生活”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比例》这节内容教学时,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生活案例——地图,已知某车的驾驶速度,要想算该车从某地到另一地方所需时间,不可能实际测量,但是可以通过地图推算出两地距离,那么也就可以求出所需时间;据此,数学教师可让学生据此展开实践操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其日后进行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学学科具有实践性及理论性相结合的特点,数学学习不能脱离实践,实践教学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实践及亲身经历中体会数学本质,掌握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在设计数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紧密联系生活,既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作为实践材料,也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例如,在教学小数或者百分数的一些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在随自己家人去超市购物时能帮助他们算一算最后的价格,加强知识的运用。又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去对自己这学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看看自己的成绩情况有什么样的变化。这都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此外,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以“对称、平移与旋转”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纸张材料,结合这节课学习到的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知识,通过剪裁、拼接去设计一定的生活化图案。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的运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对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进行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以便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应用意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