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丽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1.1 教学形式单一。通常思政教师在教学中会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或增加一些实践教学内容,但都缺乏创新性,没有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大多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并撰写调查报告,或是参观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并完成观后感。这些实践环节的内容都比较简单,而且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没有体会到深刻的思政文化,也缺乏创新意识,不能达到好的思政教学效果。
1.2 未重视思政教学工作。思政部门作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学工作的一线部门,但高职院更注重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管理等部门的资源分配,而且这些部门没有做到协同工作。这也导致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受到一定的漠视,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没有对思政教学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学生没有接触到全面的思政教育。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缺乏相容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深刻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学生没有完整的知识应用过程,不能拥有较高的思想素养。思政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独立性,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没有体现德育教学,这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1.3 教学任务没有落实。高职院校在学生实习阶段也可以开展思政教学工作,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对工作岗位和社会进行一地了解,并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但高职院校却没有重视学生实习阶段的思政教学工作,而是关注学生实习的效果,没有将校内的思政教育延伸到课外的实习内容上。学校的思政教学要求没有与企业的用人标准达到统一,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产生影响。
1.4 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因为高职学生生源的限制,许多高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文化基础也比较差,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因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认为思政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也没有为学生开展特别专业的思政教学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态度,很多学生将自己的大量学习精力投入到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忽略自己的思想品质,导致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最终降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
2.1 增强思政实践教学实效性。“大思政”教育要结合专业的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高职院校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研究高职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开展针对性地指导。高职院校还要拓宽思政教育思政平台,使思政教育方式变得多样化。思政课堂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结合学生未来职业的道德认知,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其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道德诱惑,起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2.2 构建“大思政”教学新格局。高职院校要构建“大思政”教学新格局,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思政教育机制。首先,高职院校要健全思想教学的组织保障体系,建立“大思政”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讨论思政教育的目标、规划思政教育的路线,加大对学生的思政宣传工作,小组内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其次,高职院校要建立“大思政”教学模式以思政理论教学为主导,与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等部门,一同形成合力育人的思政教育管理机制。这样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层次,组织高质量的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3 提升思政教育的地位。高职院校要想提升思政教育的地位,需要从创新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团队运作两方面入手,保障教学工作的基本形态。高职院校要保障思政教育的模块化和统一化,模块化是指思政教育要以思政教育的目标为核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突破教材章节式的教学内容,合理控制教学进度。主要是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公民道德和职业素养三种素养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统一化是指学校的教学目标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相统一,将企业的实习阶段也纳入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可以增强思政课程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2.4 针对学生情况采取特色教学手段。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实践中,要意识到思政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能单纯地将思政课程变成理论课程。高职院校要对结合学校的教学特点和文化,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实现创新的思政教学,并实现专业与思政的融合教学。思政教学中要加入大量的优质课程资源,确保其满足高职学生的精神文明需求。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高职院校面对“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当积极地探究合理的教学方式,重视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围绕着“大思政”教学理念和要求,对教学观念和内容进行创新,有效推进高职思政课堂的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提升高职学生的道德素养,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