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与汉画像石的若干因缘

2021-11-22 09:33黄明乐
岭南文史 2021年3期
关键词:拓本画像石顾颉刚

黄明乐

在论及对汉画像石的收藏与研究作出贡献的诸学人中,往往罗列有董作宾、张嘉谋、孙文青、鲁迅、王献唐等人,还有广东籍的著名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容庚。前面五人在这方面的事迹后人多有著述,尤其是研究鲁迅与画像石的文章颇多。唯独广东容庚,对于他与画像石的关系,通常仅仅提及他的那部著作《汉武梁祠画像录》,那是远远不够的。五年多前,当多块南阳市汉画馆的画像原石亮相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时(“龙卧南阳—南阳汉代文物展”,2014年7-10月),笔者特别撰写《容庚与汉画像石的若干因缘》一文,[1]冀望通过搜寻资料,让对容氏的 “对汉画像石收藏与研究做出贡献”这一评语更加的名副其实。不过,在搜查资料与写作中间,发觉这方面史料单薄,但还是期待“可以把这一题目做下去”。

2019年5月,《容庚北平日记》出版,内中有极个别的相关材料发现。另外,最近还读到容庚1935年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的《汉武梁祠画像考》及1936年著《汉武梁祠画像录》。特别是,笔者最近搜得顾颉刚撰写的《辛未访古日记》,[2]这是顾颉刚、容庚等1931年豫鲁旅行的详尽报告,所包含的相关信

息远非《顾颉刚日记》可比。众所周知,容庚后人于1999年将容庚先生手稿、藏书捐赠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近期,承中山图书馆慨允,笔者得以浏览捐赠目录,并选读部分电子版书籍。在获取新资料后,对这篇旧作进行了修补订正。

一、豫鲁考察汉画像石、选购汉画拓片

容氏与汉画像石的因缘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1931年四五月间,在燕京大学担任教职的顾颉刚、容庚等人组织了豫鲁旅行,成员还有郑德坤、林悦明、洪煨莲、吴文藻共6人。这次旅行的目标:“一方面为校中图书馆及小型之博物馆搜购文物,一方面则以连年天灾人祸,历史文化之遗存必受摧残,将调查其损失及现状。”[3]出发前夕,容庚在日记中写道:“我与颉刚定于四月四日往河南、山东调查画像、造像。遂画一草图,及调查范围。”[4]可见,画像石调查乃本次旅行的重点目标。所以,当顾颉刚欲在河南巩县、江苏徐州多作逗留时,遭到容庚等人的反对。在巩县,“苦承留宿,希白等以急于游鲁辞”;[5]而在徐州,“徐州市街尚热闹,惜同人急于赴济宁,不能作一日之游览。”[6]他们旋即前往山东多地,而那里没有令他们失望。

5月3日,他们一行人抵达济宁,至普照寺参观,仍与画像石无缘。“据《山左金石志》,寺中壁间有汉画像石数方,然寻之不见,意者因其著录而遭盗窃乎?”[7]他们有更重要的目标,即参观济宁附近之嘉祥县武梁祠。“归,询到武梁祠路程,知为五十五里。骡车太缓,恐一日未能来回。汽车则索价四十五元,又嫌贵,问人力车价,大约两圆一辆,决乘此往”。[8]可是,原计划第二天的武梁祠之行却因大雨受阻,只好原路返回。“空走七十里路,武梁祠尚未得一望见”,[9]失望之情可以想见。5月6日,他们终于在曲阜孔庙得见画像石。“又有画石七方,在大中门外……画石不为栅围,而转不易得其拓本。”[10]次日夜间,在泰安,他们与碑帖卖家范正奎见面。“希白选购若干种,价不贵……彼谓数日后将至孝堂山拓汉画,每分工料价约八元,予豫定一分”。[11]

5月10日,“希白欲至医院治疾,以星期日停诊未果”。结果他们在大明湖畔的山东省立图书馆见到了更多的汉画像石。“由馆长王献唐先生导游各室。石刻亦殊不少,最可珍者,有汉画像二十石。”通过介绍,他们知道“是则此二十方中,其十七方得于嘉祥,一方得于肥城,二方莫详所自出”。[12]顾颉刚感慨道:

予等此次游济宁,欲于州学中观孔子见老子画石而受兵阻,欲去嘉祥武梁祠石室而受雨阻,欲游肥城孝堂山而希白又以病阻,种种牵制,几若吾侪于汉画无缘者。何图于此馆中乃得一饱览,此亦可聊自快意者。[13]

山东省立图书馆所藏的汉画“除二十石外,馆中又新得藤县所出十八方,大倍于罗氏所受,而石质甚粗,拓本不易清除,为可惜也”。王献唐馆长还向他们透露规划蓝图:“不久当筑一室,悉储画石,名为汉画堂;又谓山东全省之汉画已均收得其拓本,当编为《汉画集》。是诚文献上之胜业也”。[14]

除饱览汉画像石外,当天下午他们还购买了汉画拓片若干。“敬古斋有汉画百余种。予等悉数购之,价十七元,尚不为贵”。[15]

5月11日,容庚、郑德坤到医院看病。第二天上午,他们两人离开山东返京。在《顾颉刚书信集》中,还看到容庚与顾颉刚别后的书信两通,都述及汉画像石。其一曰:

希白兄:

弟在济南图书馆所购汉画像等一包,系拟寄家父者。昨日归来,遍觅不得,想已为德坤放入网篮。恐你们送到图书馆去,致不便取出,特此奉闻,乞一检,捡得即交内子收受。(1931年5月13日)[16]

顾氏去信容庚的目的,是担心他为家父购买的汉画像等被容庚他们送到燕大图书馆“充公”。顾颉刚在1931年5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又到县立小学看汉画及刘汉所作石狮。翌日的日记又云:又到南门外第二小学观汉画。[17]同一天,即1931年5月17日,他再次致信容庚:

希白兄:

别后曾奉一书,想览及。弟日来在济南游舜井及金钱泉,在龙山游谭故城及平陵故城。在临淄游齐故城,又观汉画二石,在青州观汉画七石,魏正光贾智渊造像(此像为弟所见造像之最佳者),……惜兄未能同游也。[18]

此刻,身在山东的顾颉刚,以所见的汉画像石等示因病而返京的容庚,“惜兄未能同游也”,侧面反映了容庚对于汉画像石的偏好。

二、撰写《汉武梁祠画像录》

1931年的豫鲁旅行,容庚虽与汉武梁祠失之交臂。但此事过去四五年后,容氏接续撰写了《汉武梁祠画像考》和《汉武梁祠画像录》。

《汉武梁祠画像考》刊登于《大公报》艺术周刊,分上下两期刊出,上期见报于1935年10月26日,下期于同年11月2日刊出。文章分五部分讲述,即汉代之画像、武梁祠画像旧拓本之流传、原石之发见、石室之形制、画像所载故事以及画像在吾国美术上所占之位置及其印行。其中画像所载故事部分内容甚详。(见图一)

图一:容庚《汉武梁祠画像考》(上)刊登于1935年10月26日的《大公报》艺术周刊

容庚在文章开头即说,画像于璧,以资观感,此风在汉颇盛。在列举了数则有关汉画的汉代文献史料后,容氏才引出论述的主旨:

堂殿图像每易残毁,而墓室刻石独能久存。今之所见,则有孝堂山郭巨祠堂,武宅山武梁祠堂,两城山朱长舒墓石室诸画像。[19]

接着,他对画像拓片流布以及原石发现之历史进行详细的论述。至于画像所载故事,他说:“画像四十余石中,所画之故事,有有榜题者,有无榜题者。有榜题者,可以知其所画之故事。无榜题者其故事亦间或可因有榜题者之比较而推测之。”[20]

最后部分,容氏指出武梁祠的艺术价值及著文缘由经过。他说,汉代画像,若武梁祠,若孝堂山……然必以武梁祠为巨擘焉。他认为此汉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重要的价值:

观于武梁祠画像,可知吾国画法之所从出。其雄壮质朴之画风,有足令人爱玩不忍释者。[21]

他罗列了自宋以后收录武梁祠图像的几种著作,并点评其不足。他还特别提及法人沙畹及日人关野贞的相关著作及其优劣。文章最后,容庚将写作缘由及志向和盘托出:

司徒乔先生嘱为艺术周刊作文,乃始翻阅关于武梁祠画像之著作,并从友人处假得画像新旧拓本多种,互相比较,乃知今日所存各石,泐蚀日甚,发愤欲成汉武梁祠画像图录一书。而余所见拓本为黄易所拓者仅剪装本武梁祠三石。闻前后左三石室画像黄易拓本尚存山东某氏,仓促未得假观。印刷之事,意有所待。兹节要付司徒君。天假之缘,图录或终有与世人相见之一日,书此以俟之。[22]

《容庚北平日记》中有“王献唐赠《武梁祠画像》全份”[23]“九时往访陆和九,商借《武梁祠画像》事”[24]的记录(见图二),可作为“从友人处假得画像新旧拓本多种”的证据。而他的“图录或终有与世人相见之一日”愿望不及一年即达成,1936年10月,容庚著《汉武梁祠画像录》由北平燕京大学考古学社刊行。

图二:《容庚北平日记》书影

该书由容庚六舅邓尔雅题写书名,分上下两卷(文字、图像),上卷文字卷,分为画像之起源、武梁祠画像旧拓本之流传、原石之发见、武氏碑与武梁祠画像之关系、石室之形制、武梁祠画像所载之故事、武梁祠在美术上所占之位置及武梁祠画像之印行共八个部分,最后还附有武梁祠画像著录表(参考文献)。相较一年前刊载于《大公报》上的文章,画像录内容大为丰富。比如,第一部分由汉代之画像拓展为画像之起源;第四部分武氏碑与武梁祠画像之关系,提及发现的几方武梁家族碑记,并论证武梁祠的定名过程;第六部分武梁祠画像所载之故事,详细考证了故事的内容及题名。

在《大公报》上,目睹存世的武梁祠画像石“泐蚀日甚”,容庚“发愤欲成”文章;而到了著作中,他用“遂亟成此书”,体现了他为抢救文化遗产的刻不容缓的危机感。至于“前后左三石室画像黄易拓本”仍然无缘得见。他感慨道:

何日复得前后左三石室,祥瑞图及两阙画像之黄易拓本以续补此书耶?书此以俟之。[25]

《汉武梁祠画像录》刊布之后,《燕京学报》刊登了该书的推介。文中指出:“此书于前后左右室诸石只印题字而无图像,吾人读之固有不足之感。”[26]其实,容庚在书末尾曾解释只印题字而无图像的原因:“未得佳拓,故只印题字。”[27]同年,《图书季刊》发表了对此书的评论:“武氏祠之画像,吾人希望容先生更较此书作进一步之实地考察,将其现在情况全部详加测量,再以旧拓本及沙畹、关野贞、大村西崖诸人之书参校,著其异同,而以珂罗版印行,石印既感不便研究,亦不足供鉴赏,愿此事恐又非私人一时之力所能及也。”[28]

三、其他与汉画像石相关的事项

除考察汉画像石及撰写汉画论文著作,容氏与汉画像石的交集还有几件事例。在《容庚北平日记》中,可以看到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便关注汉画像石。1925年1月7日日记云:张瑅斋寄……汉画专拓本来。[29]30年代,他也有购买汉画拓片及鉴定汉画真伪的经历。如1931年2月22日日记有“在德古斋购汉画像二张,价二元”的记载。[30]1932年1月29日日记又记:“悦心斋有汉画像,朱友渔欲购,洪煨莲嘱往鉴定。余以为伪刻。”[31]

还有一件事是为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征选汉画像石。1934年10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为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日的支持,决定选送中国艺术精品至伦敦展出。容庚被教育部选为艺展专员,从事展品征集工作。可看做社会对他在汉画像石领域造诣的肯定。1935年1月21日,北平《晨报》有一则报道:

此次运伦敦艺术品虽多,周代铜器绝少,拓片或摄影,不足供彼邦人士之观赏研究……其余之汉画像石刻,秦砖汉瓦有文字者,各拓送拓片,教育部之艺展专员唐兰、容庚二人,现已由济赴开封征选云。[32]

此外,容庚对于汉墓砖墓柱的保护也无不担心。容庚的胞妹容媛长期担任《燕京学报》编辑,她在学报“国内学术界消息”中,介绍孙文青编撰的《南阳汉画像汇存》后,于文章结尾处特别提到:

忆去年(笔者注:1937年)暑假,随家兄希白往游河南,见开封博物馆廊下,堆积汉墓砖墓柱百余事,且多有汉人所提朱字。家兄谓,如不及时整理,以广流传,诚恐日久为暴风骤雨所侵,较之埋藏地下时损坏尤甚。言犹在耳,转瞬期年;更经战争,不知尚能安然无恙否?抚书神往,不禁慨然![33]

1999年,容庚后人将先生的手稿、藏书捐赠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此,该馆编辑《容庚先生手稿、藏书捐赠目录》。在目录中,仅见《汉武梁祠画象题字》,注明由容庚编撰,临摹本,40页。[34](见图三)另有容氏撰《直豫鲁游杂记》,内中有“颉刚任日记报告,余姑就所见杂记之,以资印证焉。”[35](见图四)全文未见与汉画像石相关的片言只语,只述及乘汽车的种种艰苦状,可看作是本次行旅的花絮。此外,目录中有相当多的容氏往来书信,期待不久的将来能见到《容庚往来书信集》之类的著作面世,当有更多的材料发见,“书此以俟之”。

图三:《容庚先生手稿、藏品捐赠目录》

图四:容庚撰《直豫鲁游杂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容庚还有一件小事与汉画像石有关。1969年,容庚曾被问及与哪些外国(英国、日本等)人有联系,书信往来如何,特别是寄过哪些书给他们。他所列的外国人中有日本学者长广敏雄,后者送《汉代画像之研究》予容氏。[36]

综上所述,将容庚先生列入为对汉画像石的收藏与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恰如其分的。

注释:

[1]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阳市汉画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龙卧南阳—南阳汉代文物展》。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第137-141页,2014。

[2] 由顾颉刚撰写、详细记录1931年四五月间顾颉刚、容庚等人游历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经过的《辛未访古日记》,收录入叶圣陶主编的《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1946年初版,1985年再版)。关于此文的写作、颠沛流离及失而复得的经过,参看该书第221-222页。

[3][5][6][7][8][9][10][11][12][13][14][15] 顾颉刚:《辛未访古日记》。《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中华书局,第238、280、282-284、287、290、294-296页,1985。

[4][23][24][29][30][31] 容庚著、夏和顺整理:《容庚北平日记》。北京:中华书局,第234、403、426、3、228、247页,2019。

[16][18] 顾颉刚:《顾颉刚书信集》(卷二)。北京:中华书局,第192页,2011。

[17] 顾颉刚:《顾颉刚日记1927-1933》。北京:中华书局,第527-528页,2011。

[19][20] 容庚:《汉武梁祠画像考》。《大公报》1935年10月26日第十一版。

[21][22] 容庚:《汉武梁祠画像考》(续)。《大公报》1935年11月2日第十一版。

[25][27] 容庚著:《汉武梁祠画像录》。北平燕京大学考古学社,第39页,1936。

[26] 容媛:《国内学术界消息(二十五年六月至十二月)》。《燕京学报》1936年第20期。

[28] 藏云:《书评:汉武梁祠画像录(附考释)(容庚著)》。《图书季刊》1936年第3卷第4期。

[32] 易新农、夏和顺:《容庚传》。广州:花城出版社,第111-112页,2010。

[33][36] 容媛:《国内学术界消息(二十七年一月至六月)》。《燕京学报》1938年第23期。

[34] 参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编辑《容庚先生手稿、藏书捐赠目录》第8页(内部出版物)。

[35] 参见容庚撰写的《直豫鲁游杂记》首页(内部出版物)。

猜你喜欢
拓本画像石顾颉刚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徐州汉画像石历史文化研究探微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是我的运气不好
泰山上的汉字记忆——《纪泰山铭》清代拓本
汉风新韵
汉代画像石艺术在现代动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爨宝子碑》泐文及校碑考正
沉默的尊重
沉默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