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黄埔军校

2021-11-22 09:32:54
岭南文史 2021年3期
关键词:黄埔军校党代表黄埔

邵 雍

黄埔军校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是因设在珠江黄埔岛而得名。它是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建立的训练革命军官的学校,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学员开始入学;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举行开学典礼。1926年1月12日,该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但人们习惯上仍用原来的校名。

1954年10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讲话时把清末新军、黄埔军和解放军分作中国军队近代化的三个阶段。他说:第一代是清末新军,“第二代是黄埔军。它曾经是一个革命军”,革了清末新军的命。“我还曾经在上海为黄埔军校招过一期学生,地址是上海环龙路四十四号。周恩来总理是当时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共产党那时候犯过一个错误,就是不要军队,只在军队里派党代表。后来蒋介石把党代表一驱逐,进行清党,在共产党直接控制下的军队就只有叶挺的一个独立团。南昌起义后,党所领导的军队变成了游击队,这个游击队一直打了二十二年。”[1]毛泽东强调:“割断历史是不行的,好像什么都是我们白手起家,这种看法是不对的。”[2]

一、中共开始懂得军事重要的新阶

毛泽东指出:“我们党虽然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一九二四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三四年中,不懂得直接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的重要性;……但是从一九二四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不过,1924年至1927年,乃至在其以后的一个时期,对此也还认识不足。[3]大革命时期,初步认识到武装斗争重要性的中国共产党大力协助国民党建立黄埔军校,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熊雄、聂荣臻等共产党人先后在校担任政治领导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时掌握了少量的武装力量。后来解放军五位元帅、三位大将均出自黄埔军校。五位元帅:叶剑英(教授部副主任)、聂荣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陈毅(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是教职工;徐向前(1期)、林彪(4期)是毕业生。改革开放新时期,徐向前元帅出任黄埔同学会会长。三位大将:陈赓(1期)、许光达(5期)、罗瑞卿(武汉分校)。

1924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和周恩来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部分党团员担任骨干,组建大元帅大本营铁甲车队。这实际上是一支由中共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苏联顾问鲍罗廷同意并给了经费帮助。

1925年11月,在铁甲车队的基础上,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广东肇庆建立,这是中共领导的一支革命军队。但它在整个国民革命军中所占比重很小。1926年5月20日,叶挺独立团奉命进入湖南援助拥护国民政府而被直系军阀击败的唐生智,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该团在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斗中英勇善战,屡破强敌,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因此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1927年6月,叶挺提议,经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同意,在武汉组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以下简称警卫团),由25师73团(原叶挺独立团)参谋长卢德铭任团长,基层军官三分之一是共产党员,大部分是黄埔军校毕业生。

但整个军队的指挥权仍掌握在蒋介石和其他旧军人手中。

1924年夏,中共成都支部书记王右木对中共中央支持国民党大办黄埔军校,却不自己抓武装的决定,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应该学习列宁的办法,既要动员和利用沙皇的反战海军,又要掌握无产阶级自己的军队。

二、中共组织在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中的发展

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是我们党一手建立起来的,所以党在政治工作方面威信最高。”[4]

1924年11月,黄埔军校组织部代主任邵元冲随孙中山北上,所留下的职务由原已兼任该校政治教官的周恩来接任。1925年1月黄埔一期生、共产党员蒋先云等发起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作为“军校政治部联系青年军人的桥梁,是我们党对青年军人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宣传的一种组织形式。”[5]徐向前回忆说,他和李之龙、左权、王尔琢、宣侠父、周士第、陈赓、蔡申熙、许继慎、吴展等黄埔一期生“所以能成为共产党员,是与‘青年军人联合会’的影响分不开的。”[6]徐向前本人就是由四期生樊炳星和三期生杨德魁介绍,于1927年3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7]

1926年蒋介石制造反共的“三二〇”事件后,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在军校成立中共党团组织,由恽代英(新任主任政治教官)、熊雄、聂荣臻(政治部秘书)、陈赓(步科一团连长)、饶来杰(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军校政治部图书管理员)五位同志组成。

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组织以黄埔军校校军为主干的国民革命军。一些共产党员先后出任国民革命军的党代表,其中第二军党代表是李富春,第三军党代表是朱克靖,第四军党代表开始是张善铭、以后改为廖乾吾,第六军党代表是林伯渠。除第五军外,各军都有党代表,都有共产党的政工人员,中国共产党实际领导了北伐军的全部政治工作。但就是没有掌握实际的军权。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呢?首先是共产国际的失误。当时共产国际过于看重国民党的力量。早在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桂林会见孙中山时,就向他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1924年1月国共合作正式成立不久,创办了黄埔军校,共产国际为之送去了真枪实弹。同时多少看轻了共产党的力量,只是送来马列主义的书本、文件。即使协办黄埔军校,也是偏重政治工作。1925年9月28日,共产国际执委会给中共中央的指示草案中“建议中国共产党遵循下列原则立即审查同国民党的相互关系:……(3)共产党不应要求必须由自己的党员担任国家和军队的领导职位。”[8]

其次是中共本身经验不足。中国共产党本身处于幼年时期,经验不足,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特殊性认识不足,只会照搬十月革命城市工人武装暴动的模式,对于建立一支党直接领导、指挥的人民军队认识不足,吃了大亏。虽然在1925年9月建立了中央军委,但“不指挥军队,只进行组织和联络工作。”[9]“做些军事方面的统计工作,汇集一些情况,人事分配工作等等,是一种组织工作性质的机构,并不是一级领导机构。”[10]

三、大革命失败后出自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的英勇牺牲

1927年4月15日,古应芬、钱大钧等按照与蒋介石预谋的计划,在广州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军队包围中华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住宅,解除了黄埔军校和省港罢工委员会纠察队武装,并进行大逮捕。共产党人和工人积极分子3100多人遭杀害。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校国民党特别党部政治顾问萧楚女,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校国民党特别党部监察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长熊雄等人英勇牺牲。另一专职的政治教官恽代英后来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周恩来本人在上海“四一二”政变时也一度遭到扣留。

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说:“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提出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11]罗亦农也在会上发言:“我看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的作客者,不是革命的主人。”“党不注意夺取政权的武装,上海、湖南都是半途而废,这是非常错误的。”[12]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人民军队在血与火中光荣诞生。

在殊死的斗争中,不少出自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义无反顾地前赴后继,英勇牺牲。仅以一期生中的湖南籍共产党员蒋先云、赵自选、刘云、陈启科为例:蒋先云,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秘书。1926年任北伐军总部秘书、1927年任第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团长兼党代表,5月28日在河南临颍战役中牺牲。赵自选,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军事委员会委员,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东江军事特派员。1928年5月3日在进攻海丰县城战斗中牺牲。刘云,1922年在巴黎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赴苏联陆军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委员,同年9月6日在武汉就义。陈启科,1924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苏联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转入苏联陆军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参谋长(未到任),10月5日在武昌就义。很明显,赵自选、刘云、陈启科三人死于昔日黄埔同学之手。

四、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引导黄埔同学坚持革命初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国民党上层人士包括身居高位的原黄埔军校同学展开了统战工作。1936年9月23日,周恩来致函黄埔军校第一期生、时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党军队第一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胡宗南:“夙闻黄埔同学中,颇不乏趋向于联俄联共以救国难者,蒋先生亦曾以精诚团结、共赴国难为言,兄果力持大义为同学先,则转瞬之间,西北得救,合作告成,抗日前途实深利赖。”[13]遗憾的是,周恩来这番语重心长的告诫,胡宗南这位曾经的学生根本就听不进去。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不久,第二次国共合作成立,互相厮杀的黄埔同学又成了风雨同舟共同抗日的同胞兄弟。1942年5月25日,黄埔一期生、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中牺牲。周恩来闻讯写下了《左权同志精神不死》一文,指出左权“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时代”。[14]高度赞扬左权“这种革命军人自我牺牲的精神,实无忝于黄埔同学”。周恩来还指出:“一期同学中,湖南人特多,知名者如蒋先云(战死于北伐时代河南战役中)、李默庵、宋希濂、贺衷寒、刘云、刘戡、霍揆彰、陈启科、陈赓、赵自选诸同学,……缅怀当年同学,今日同袍,风雨同舟,能无故人之感!?”[15]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使得黄埔故人捐弃前嫌,成为牺牲报国的手足同胞。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方面挑起内战,黄埔同学再次兵戎相见。在光明与黑暗两种前途、两种命运决战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继续本着黄埔的革命初衷,感召国民党营垒中的黄埔同学再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站到人民正义事业的一边来。 1948年10月18日,周恩来致函时任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目前,全国胜负之局已定。……此祸福荣辱决于俄顷之际,兄宜回念当年黄埔之革命初衷,毅然重举反帝反封建大旗,率领长春全部守军,宣布反美反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赞成土地改革,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时机急迫,顾念旧谊,特电促速下决心。”[16]次日,率领所部在长春放下武器,长春解放。周恩来信中所说的“当年黄埔之革命初衷”就是反帝反封建。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明确指出“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17]而办校宗旨“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18]1926年制定的黄埔校歌也有“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的词句。

从黄埔军校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看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真实的继承者。

注释:

[1][2]《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第355-356、359页,1999。

[3]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第547页,1991。

[4][9][10]《聂荣臻回忆录》上,战士出版社,第45、57、43页,1983。

[5][6][7]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第33-35、43-45页,1984。

[8]《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一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第694-695页,1997。

[11][12] 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编:《八七会议》。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第58、63页,1986。

[13][16]《周恩来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第110、412-413页,1988。

[14][15]《周恩来军事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第407、405页,1997。

[17][18]《孙中山全集》第十卷,中华书局,第300、292页,1986。

猜你喜欢
黄埔军校党代表黄埔
听,来自党代表的声音 看,山西党代表的风采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2
欢迎订阅《黄埔》杂志 《黄埔家书》增刊
黄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52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黄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48
黄埔老兵陈生华
黄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40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黄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36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黄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30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环球时报(2017-10-23)2017-10-23 04:14:44
何顿《黄埔四期》夺冠
现代企业(2015年7期)2015-02-28 18:53:01
广东:“党代表工作室”让党代表动起来
当代党员(2012年2期)2012-02-15 01:12:38
中国军队党代表制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军事历史(2001年1期)2001-08-21 02: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