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交叉学科的科研现状及管理提升策略探讨

2021-11-22 21:04阚丽艳贾美艳谢长坤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跨学科交叉

阚丽艳,贾美艳,谢长坤

(上海交通大学 设计学院,上海 200240)

0 引言

交叉学科研究是解决社会综合性、复杂性问题的基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推动了新兴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是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1]。因此,科研工作的深入研究离不开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加强交叉学科的建设,科学技术和科研工作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高校作为多学科集合体,为学科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在交叉学科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因此国家鼓励高校不同学科和不同研究领域间开展合作和交流,科学系统地建设和发展交叉学科[3]。目前,我国高校交叉学科科研管理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文章通过对高校交叉学科的科研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目前交叉学科科研研究的意义和优势,针对高校内部跨系、跨学科、跨领域的建设以及相应运行机制的优化提出相应的交叉学科科研管理提升策略,为高校交叉学科科研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高校交叉学科的科研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学科结构设置和专业布局最开始参考前苏联的模式,以专类学院为主体,导致我国多数高校学科结构规模、专业布局通常是不平衡的,有明显的侧重发展学科,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发展不够等现象。在改革开放及社会发展需求的推动下,高校的综合性逐渐加强,但依然不够。目前,我国高校根据学科类型和组成比例可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和艺术类等13 类。根据2019 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高校总数为2 956 个,综合类占比约为11%。

总体来讲,传统的学科发展和管理模式限制了理、工、文等多学科的交叉合作[4]。我国在尝试以建设学科群的方式逐渐完成从“单科性—多科性—综合性”的发展过程,突破学科间的界限,实现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建设[5]。目前来看,交叉学科建设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比较繁荣的大城市中的综合性大学和多学科性理工大学,专类院校和一般院校推行难度较大,成效不显著[6]。就分区而论,交叉学科建设在东部明显优于西部,北部优于南部,这种不平衡状态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不平衡分布一致。

2 高校交叉学科的科研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交叉科技创新实践需求加大,我国对高校的交叉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但目前交叉学科发展战略、管理政策、财政支持力度、人才培养等方面依然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2.1 战略思路和整体规划相对滞后

我国多年来一直沿用前苏联的高校分类管理和发展模式,到了2000 年,我国高校进行了重组合并,并探索了由类和型共同分类的新高校分类标准,开始重视教研结合和综合性发展。虽然当前国家教育部及高校鼓励以学科群的方式加强交叉学科建设,但由于高校学科结构不平衡及跨高校合作制度不完善,我国在相关政策和制度方面还难以满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交叉学科的战略发展思路和规划相对滞后。

2.2 资助力度和资助方式难以保证

目前只有部分基金组织开启了跨学科研究项目申请渠道,在多数科研项目计划中,跨学科研究领域没有单列,直到2020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才设立了交叉学科部,支持交叉学科研究型项目,这导致交叉学科的研究评审难度较大,申请到资助的机会较小,同时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相对较少,很难保证跨学科研究持续发展。

2.3 管理体制制约

为促进交叉学科发展,跨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成为教育部近年来持续关注的重点,许多独立研究机构及高校都设立了矩阵式的跨学科研究平台,但由于我国高校学科结构不平衡、学科专业覆盖面窄等多种原因,交叉合作通常需要跨院系、跨高校、跨区域开展合作,然而受管理体制的制约,交叉研究沟通合作路径不够通畅,成本较高,阻碍了跨学科研究机构的发展。

2.4 运行机制不完善

交叉学科研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如人才聘用模式不够完善。交叉学科研究通常需要大量的临时项目成员,而科研人员流动性较大,如何聘用流动科研人员是难题之一;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教师在考核、聘任和晋升机制中与相应的成果奖励评审机制不匹配,主要原因可能是交叉研究成果在单一的学科方向上的认可度不一。

当前,国内科研体制大都是按文理分家和学科分立建制,随着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和系统化,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高校内学科建设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并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这些新兴学科具有跨院系、跨学科、跨领域等特征。这些新兴学科与传统的分科体制产生了较大的冲突。传统的学科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学知识的发展,而交叉学科的出现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知识的产生发展提供新的路径[7]。

3 高校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意义及优势分析

3.1 高校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意义

交叉学科研究任务大多是社会急需解决的高难度、复杂的社会化问题。首先,拥有先进知识的高等院校理应为解决各类重大社会问题作出贡献;其次,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可以促进教研与社会实践结合,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与社会接轨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生力量。同时,相关研究表明,高校开展交叉学科研究与高校自身发展的关系重大,可以提高高校在学科和社会上的影响力,获得更多的支持,促进学科发展和结构调整[6]。

3.2 高校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优势

我国高校是多学科集合体,在交叉学科研究的组织管理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交叉学科研究对科研人员和仪器设备配备在不同研究阶段有不同的要求,需要不同科研人员和设备的支持,而高校的综合性为这样的选择提供了可能,降低了研究成本,提高了研究效率。

4 高校交叉学科科研管理提升策略

高校为交叉学科研究提供了有利的人力和实验保障,但被非物质性的不利因素制约,充分发挥高校交叉学科研究潜力的关键在于整合资源、协调管理多学科交叉研究。笔者认为,高校交叉学科科研管理需要从构建交叉学科群、推动多学科交叉协作、构建交叉学科研究评价机制和标准方面着手,充分发挥科研管理者的作用。

4.1 构建交叉学科群

在高校建立学科交叉的学科群,可以调整高校现有的专业,通过建设优势学科群,创造交叉学科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为高校创建、提升为世界双一流大学奠定科学基础,向学科齐全的国际一流大学看齐。同时,在交叉学科群中结合研究方向和专业划分以及专业元素之间的联系,改造和优化原有学科,形成兼具文理特色的新学科和优势领域。结合不同教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探究新的学科交叉模式[8],可以分为:①自然、人文、社会三者间的综合交叉;②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间的交叉;③不同自然学科领域间的交叉、不同人文领域间的交叉、不同社会学科领域间的交叉;④各一级学科内不同专业间的交叉等。

4.2 推动多学科交叉协作

目前,学科交叉研究在科研中发展比较迅速,立项的很多科研基金项目都支持交叉学科建设和课题组联合攻关。对此,可突破学科、单位和地域的界限,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整合科研力量,共享科研相关资源,促进科技人员多产出科研成果,同时利用好相关的学科和资源优势,减少重复研究,监督盲目投资行为。

4.3 构建交叉学科研究评价机制和标准

要充分尊重交叉学科研究成果,尽快建立和健全交叉学科研究的奖励机制,以调动高校教师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积极性。目前常用的单学科标准并不适用于交叉学科研究,导致交叉学科研究者的成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急需建立适宜评价交叉学科研究的标准。此外,要注重对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对愿意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教师要给予政策上的保护,并把他们培养成交叉学科学术研究的带头人。

4.4 充分发挥科研管理者的作用

科研管理者要不定期地学习和分析国内外需求、政策导向和环境影响,并作出相应的导向型决策,推动科技资源的配置与共享,提高科学研究的成功率;要从了解自己所分管领域的基本知识、发展动态、发展前景以及国家对该领域的方针、政策着手,知悉自己所分管领域其他单位相关的信息,并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为交叉学科之间的合作铺垫道路。此外,相关部门要站在科研人员角度,为科研人员解决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有利于科研成果产生的环境;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单位之间的交流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跨学科交叉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连一连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