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与风险防范研究

2021-11-22 21:04:19李诗程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6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管理人员财务

李诗程

(武汉学院,武汉 430212)

0 引言

财务内控管理对于企业增强竞争力和实际发展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内控管理,能够对企业的财务问题有较为细致的了解,有利于企业在经营相关的项目时合理利用资金,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和优化,不断加强对财务的内部控制和管理。

1 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意义

财务内控简单来说是指企业内部对资金活动相关的经营项目等进行合理的控制,具体包括融资、供应、生产、销售,保证其安全,避免发生不良的风险,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受损。①融资。通过内控,以较低的成本筹集到较多的资金,并对筹集到的资金进行合理的控制。②供应。对采购的固定资产进行规划、审批与监督,保证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完成项目的筹备。③生产。保证存货和固定资产完整和有效。④销售。通过销售为企业创造利润,通过合理的内控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保证账款及时回收,保障企业盈利。

财务内控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加强财务内控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在财务内控的影响下,企业对内部各项目的运营工作进行合理的优化和监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利益。其次,加强财务内控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内控制度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和责任等都有一定的规定,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根据相应的制度来执行工作能够使会计资料核对和管理策略实施时互相进行监督和复核,对工作的状态和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工作的效率和财务信息的准确率[1]。最后,企业通过内控管理能保障资产安全。在企业与财务相关的运营过程中,通过内控制度可以实现规范操作,有效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和利用。

2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2.1 内控制度不健全

财务内控管理对企业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仍存在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的现象。企业内控管理的意义是对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并对经营项目中存在的偏差失误和风险等进行识别和规避,保证企业正常经营以及财务资产等不受侵犯。

部分企业在制定内控制度时,只将其作为表面工程进行设计,与企业的实际运转和财务管理结合不够紧密,对具体的细节并未进行合理的规定,在发生问题和纠纷时,无法依据制度来解决。同时,在进行业务审批时,该制度经常规定需要较多的部门进行审批,但对最终的责任承担者未明确,使其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审核流程较为拖沓,工作效率较低。

2.2 内控管理意识和执行力较弱

在企业实际运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同时缺乏对财务内控的重视。在发生财务内控问题时,管理人员往往不会注意其对企业项目经营的影响。在解决内部财务问题时,管理人员不重视内控管理,影响了财务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导致企业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业务运营方面的风险。

执行力直接关系到企业各个部门的运营效果。执行力下降时,财务工作不能按时完成,账面与实际不对应,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管理。比如,企业的欠款已还,但财务部门执行力不强,拖欠工作未完成,未及时还款进行登记和整理,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账目发生混乱,若资料泄露,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利用,重复要求还款,给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2.3 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不畅通

企业的信息交流多发生在直系的上下级之间,上级部门向下级部门传递相关的决策和通知。而部分企业平级之间的信息传递较为复杂和困难。一方面,企业没有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导致信息无法进行共享;另一方面,每个部门自成一体,在部门内传播的信息很难向外扩散,导致财务部门无法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控制和管理,影响整体运营。同时,下级部门的信息难以传达到上级管理阶层,导致管理人员对企业实际的项目运营情况了解不够,对于市场的变化没有清晰的感知,使得其作出的决策未结合实际情况,甚至出现决策失误的现象,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利益的提升。

2.4 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监督管理机制的设立是为了保证制度能够顺利执行,不同项目之间发生冲突时,能够根据监督管理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评判,保证内部事件处理公平公正。通过监督管理机制,企业能够发现财务内控中的不合理现象,并及时预判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但目前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无法进行全面的监督,并且对监督的对象、内容和方式未进行详细的规定,因此无法对内控管理起到切实的帮助作用。

3 加强对企业财务内控风险管理的具体策略

3.1 完善内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提高整体的经营管理效果。首先,在制定相关的财务内控制度时,应对企业信息和经营项目的流程等有详细的了解,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实际的内控管理制度[2]。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等有足够的了解,在满足企业运行要求的前提下制定规则和制度。其次,内控制度中,应有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不合理事件的解读,使员工在遇到相似的问题时能够有处理的依据。其内容应尽量详细,可包含财务相关的资金计算、合同审核、生产运营、法务管理等,并根据实际运行结果进行优化调整。最后,通过建立内控制度,对企业的审核流程进行优化,同时降低管理成本。要设置相应的负责人对其进行审核,减少管理成本,提高项目的执行力。

3.2 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

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应增强管理意识,提高对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在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相关的财务专业知识和运营管理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和管理意识,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减小其对企业的不良影响。同时,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管理。管理人员要根据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及时发现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预警能力,及时规避风险,同时在应对的过程中,维持项目正常运转,降低企业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

另外,企业应提升工作人员的执行力,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会对各个岗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进行规定,在任务发生变化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调整,按照实际任务情况,按时按量地完成自身工作任务,避免由于拖延而造成企业利益损失。财务管理人员也应加强对财务部门工作的管理和组织,对每个人员的任务及工作都进行合理的规划,减少内部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开展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工作出现遗漏,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发展。

3.3 加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与沟通

为了更好地进行财务内控,管理人员首先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等方面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对不同部门的了解,以便更好地 作出财务决策。同时,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和了解,缓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其次,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内部沟通交流平台,这有利于各个部门从整体角度对项目进行分析和管理,提高整体工作效果。网络交流平台不仅能够加强同级别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交流,还能够增加上级管理部门对执行部门和实际项目运行状况的了解,以便其在制定决策时能够参考实际情况,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加强内控管理和信息交流,可以使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有效促进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在明确部门之间责任的同时,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统筹更加健全和完善[3]。

3.4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协助,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用。一方面,应加强对监督机制的完善,对接受监督和内控管理的部门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完善监督管理内容的细节,使监督人员在工作时能够做到有据可依;另一方面,要落实监督的执行方式和审核方法,定期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财务内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并针对该问题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处理,全面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管,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和运营效果。

4 结语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此环境下,想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应加强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和落实,通过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加强内部的管理和信息交流,有效提高内控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对各个部门和项目运行的管控力度,规避财务和经营中的风险,进而促进企业平稳发展。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管理人员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18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6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中国盐业(2018年13期)2018-10-26 01:12:48
水利财务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