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婕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提出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呼号,再次将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国家教育质量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是夯实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张庆林[1]在关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表示,中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躯体症状最严重,接下来依次是职业倦怠、挫折应对问题、人格障碍、人生态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全面把控教师质量这个环节,打破大众对于体育教师的刻板印象,是我国教育工作后续发展不可偏离的重要轨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多地体育中考100分政策的相继出台,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随之上升,进而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中小学体育教师由于工作重复度高、家长方面压力增大、社会舆论等等原因,导致众多体育教师也产生了许多职业倦怠的典型特征。首先,工作中易怒,耐心明显下降。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频繁犯的错误,体育教师更容易动怒,这些行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潜移默化降低了体育教师这个职业群体的形象高度。其次,情绪低落,工作缺乏热情。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工作热情必然降低学生学习热情,造成学习效果下降,由此导致家长方面对体育教师工作能力的不信任,从而施加更大的压力,最终进入恶性循环。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伟大职责,肩负着筑牢我国基础教育的时代重任,其工作状态的好坏与工作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成果,左右青少年学生智力发展程度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处在良好的精神状态、工作状态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为了解决职业倦怠问题,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教师自身、学校以及社会的角度分析造成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总的来说,人的需求包括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满足需求是提升人们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如何抵制体育教师群体职业倦怠现象的出现,首先需要找到此现象出现的原因,从体育教师自身角度出发结合马斯洛需求五层次理论可以分析得到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从生理需求层面来说,生理需求是人最低层次、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其他需求层次得以满足的基础和前提,合理满足人的生理需求有利于发挥激励作用。近年来,即便教师群体的整体工资水平有所上涨,但是和其他公务员的相关福利政策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众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资水平增长缓慢,致使实际收入差距增大,体育教师群体未能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相应的报酬,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不平衡。
第二,从安全需求层面来说,在马斯洛需求五层次理论中,安全需求是建立在生理需求的基础上的第二个层次的需求,身体健康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是主要的两大方面。教师角色超载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最大杀手,除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上的不同问题,心理上的问题也需要得到关注,体育教师为此感到疲倦[2]。
第三,从社交需求层面来说,社交需求又称归属感和爱的需求,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交往中获取和感受爱的需要。在学校,体育教师的主要人际关系网络有三层,分别是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以及领导关系。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较好处理,体育教师之间可能因存在竞争压力,导致相处微妙,人际关系浅薄;而体育教师与领导之间由于存在上下级关系,工作交集少,长期的缺乏交流会给体育教师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从而促使倦怠现象的发生。
第四,从尊重需求的层面来说,具体指个人成就能够得到他人和自己的尊重。体育教师在带班的过程中可能因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而导致教学结果有所差异,然而在人的潜意识里总有这样一种错误观念“学生不行,教师之过”,他人不自觉地将学生体质弱等责任推到体育教师身上,导致体育教师自己的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对体育教师的心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再者,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对体育教师的刻板印象,与体育教师联系沟通少、重视程度低,最终体育教师自身的尊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第五,从自我实现的层面来说,自我实现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中是最高级别的需求。作为教师,都有桃李满天下的期望,体育教师在一线岗位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希望能将每位学生教育成人,获得光明的未来,自己也能从中获取满足感,然而据统计,体育教师在学生毕业后仍保持联系以及收到反馈的情况却是最少的。再者,我国现存的中小学的教学状况、城乡师资力量、教学条件、软硬件设备等等无法齐头并进,城乡差距大,部分体育教师无法利用学校现存的教学资源完成教学目标。由此,相比较差学校的体育教师群体,更难从工作中找到成就感。
部分学校治理制度严重僵化,实行严格的教师坐班制,甚至外加刚性的监视治理,这些行为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体育教师的紧张感和工作压力。外在压力的增加使得体育教师无法专心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初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挫伤了体育教师的自尊心,造成心理压力过大,同时也极大地加重了体育教师的精神负担。
大部分中小学校构建的不完善的评级考核体系,使评级主体单一、评级依据片面,一定程度上降低评价考核结果的可参考性,也使教师感觉被管理和被约束[3]。在学校评价系统中,传统意义上的优秀教师是以班级内部的升学率、优秀率等硬性指标来衡量的,然而该评价标准没有考虑到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评价维度,不够全面且缺乏科学性,极易挫伤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在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考评体系中很少有分类别设置岗位的,例如教学岗、科研岗、运动训练岗,在绩效管理时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来进行考评,让更多的体育教师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闪闪发光。
社会期望过高。在大众传统的认知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扮演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角色,从心理学视角看,这实际上给教师的角色增添了一丝悲剧色彩。同样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默认地对体育教师有着高期待,认为体育教师是无所不能的。这种种迹象表明,社会给予了体育教师过高的期望,无形中增大了压力感。
社会教育价值观的影响,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对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对象以及教育现象总的观点和看法,其背后隐藏着时代背景的烙印。多地相继出台体育中考改革方针,体育这一科目在未来升学考试中的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重视教育的父母意识到这一点后,潜移默化将这种重视转化为压力无形中施加到体育教师身上,家长唯学生考分是问,这也进一步加重了体育教师的职业失望感,使得体育教师苦不堪言,往往付出大于回报,从而加重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了解自身特长,保持乐观情绪,体育教师应以乐观心态面对自我,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提高职业认同度和自我接纳度[4]。研究表示,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低职业倦怠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尝试主动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在工作中找到合适的工作伙伴,一起解决遇到的难题,有利于释放工作压力。认清自身短板,保持终身学习,特别是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新型的教学工具、教学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教师群体,他们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由于学习新知识能力的下降,对于突然的变化可能来不及适应。年轻的体育教师可以帮助年纪较大的教师使用新工具,并从他们身上获得教学经验,弥补自身经验的缺乏。
学校确定先进的治理理念,顺应时代要求和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制定科学的教学治理理念。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这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关键所在,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该全面且具有发展性。学生的分数不能够作为衡量体育教师工作能力强弱的唯一标准,对于体育教师的考核要综合实际的工作情况,考虑其工作状态、科研成果、课堂效果、学生口碑等等,将所有的影响因子赋以适当的权重综合评价教师的工作成果。
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舆论导向,建立积极的社会舆论体系。我们要有意识地甄别有关教育领域的负性舆论,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负性舆论对于体育教师的影响是可以避免的。合理调整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地位越高,顺其自然能受到更多人的尊重,提升工作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增加工作时的幸福感,也有利于缓解职业倦怠现象。体育教师的社会角色模糊,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较低,长期得不到人们应有的尊重和认可[5]。社会新闻媒体要引导普通公众对体育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公众认识到体育教师也是普通人,严厉打击神化教师形象的不良现象。
改善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学校层面要将政策落到实处,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真正做到从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切身体会体育教师的难处,帮助其减轻工作压力。体育教师自身要注意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向上的心态,主动挖掘工作中有意义的方面,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当工作压力超出能力范围内时,寻求家人朋友的帮助,及时排解消极情绪。社会应给予体育教师群体更多的善意,不要肆意夸大体育教师群体极个别的不良现象,善于利用舆论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校在推进教育改革工作时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味盲目顺应上级指示,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教师意见广泛纳入决策体系稳步推进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