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力心理团辅活动,助力“法治”课堂教学

2021-11-22 17:16
读与写 2021年6期
关键词:本课法治道德

卢 苗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初级中学 浙江 杭州 311200)

心理团辅活动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心理辅导形式,即引导学生在团体中交流、观察、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与改善自我,最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怀学生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心理团辅活动就是一种从学生出发进行引导教学的模式。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心理团辅活动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探索。

1.活跃课堂氛围

1.1 设计心理游戏,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设计心理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里的心理游戏是指与心理辅导活动相关的各种游戏,像无敌风火轮、沙盘游戏、信任背摔等等。当然,教师在设计心理游戏时,可以从教材中获得资源或启发,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素材,但应该贴合教材内容。

以《发现自己》为例。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时,就从教材中获得灵感,设计了这样一个心理游戏:教师事先准备好不同的形容词对应的图画表达形式,比如热情对应的是火红色,开朗对应的灿黄色,美丽对应的是弯曲的线条,矮小对应的是纤细而蜷缩的线条等等;然后让学生写下10个描述自己的形容词;在学生写好之后,教师将准备好的图画表达形式展现出来,要求学生对应词语含义寻找表达形式,通过组合,形成具体的“自己”。在学生组合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看到这样的自己是什么感受;另外也可以要求全体学生将“自画像”打乱,重新整理之后要求学生抽出他人的“自画像”,并猜测这是谁。这种游戏使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耳目一新,促进了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探究中。通过这一游戏,学生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知,也对他人眼中的自己有了认知。受到“自画像”的影响,学生会在生活中调整自己的行为、性格、心态等等。教师设计心理游戏,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不仅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学生对自我的思考,最终促进了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5]

1.2 营造和谐氛围,树立参与自信。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利用心理团辅活动营造和谐的氛围,促进学生树立参与学习、探究的自信。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心理团辅活动形式更加宽松,学生的情绪也更加放松。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这促进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以《法律伴我们成长》为例。在开展本课教学时,教师并没有纯粹的讲解法律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几个案例,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掌握本课知识。比如在初中生小林在被父母要求强制退学的案例中,有的学生扮演了法官,有的学生扮演了小林,有的学生扮演了律师。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会替自己扮演的角色发声,像小林父母的扮演者认为小林不好好学习,在学校也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因此让小林退学理所当然;小林的律师则认为小林不好好学习固然有错,但家长不进行教育,反而要求小林退学更加有错。学生借由角色的声音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角色扮演中讨论、分析,最终理解了所学知识。教师利用心理团辅活动营造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最终促进了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提升。[6]

2.引发情感共鸣

2.1 结合生活经验,感知学习内容。教师在利用心理团辅活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知学习内容。刘向曾经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教师引导学生以自身经验学习知识,可以使学生在感同身受中加强对知识的感知,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

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道德与法治时,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与心理团辅活动结合在一起。以《社会生活讲道德》为例。这一课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尊重、以礼待人和诚信,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时,就将生活情境与心理团辅活动结合在了一起。教师先要求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回忆了一些生活经历,像自己与朋友约定某件事最后却失约、在与其他人沟通时没有得到尊重等,并要求学生将这些回忆写出来创设情境。在学生写好之后,教师将纸条收集起来,引导小组学生从中抽取纸条,根据纸条中的情境进行演绎;另外,在学生演绎的过程中,教师还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自由发挥。于是有的学生体会了被放鸽子的心情,有的学生体会了得不到他人尊重的感受。在学生经历这些感受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了解本课内容,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加强思想建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知知识,其实就是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开展的教学;将生活情境与心理团辅结合在一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加强思想建设,最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7]

2.2 综合学生共性,促进小组合作。教师在利用心理团辅活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观察、发现和总结学生的共性,根据学生的共性划分小组,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深入学习。在根据学生的共性划分小组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讨论观点等各个方面出发;也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结组。

以《自由平等的真谛》为例。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分歧意见。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讨论中,也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究,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时,就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在设计分组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让其他学生进行参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结组。像有的学生认为真正的自由是心灵上的自由,有的学生认为是行动上的自由;于是有的学生选择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同学进行深入研究;有的学生则选择与自己观点相左的同学进行讨论与分析。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对话对象是同学,因此学生在发表观点时不会产生紧张的情绪,另外学生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再要求小组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综合学生的共性,利用心理团辅活动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达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3.深挖教学思想

3.1 注重总结反思,加强思想建设。教师在利用心理团辅活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注重总结反思环节,使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加强思想建设。在总结反思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也会发现其他学生的优点;通过这种自省的方式,学生会加强自我约束,吸收他人的优点,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以《责任与角色同在》为例。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之前,先设计了一个游戏:驿站传书。在这个游戏中,小组学生需要将自己得到的数字信息传递给同小组的其他学生;当然,在传递消息的过程中,除了正在传递的两个学生,其他学生无法得到信息。最后比较哪个小组传递信息的速度最快,哪个小组传递的信息最为准确。在这个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活动中出现的失误和精彩瞬间。学生在总结分析的时候发现,信息传递出现错误并不是一个人的责任,像有的学生本身理解能力就比较弱,传递消息的人却没有变换其他传递方法,始终坚持一种方法,导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总结与分析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角色与责任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学会了承担责任。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之后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促进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

3.2 促进拓展延伸,促进精神升华。教师在利用心理团辅活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精神境界的升华。以《共奏和谐乐章》为例。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心理团辅活动:十人九足游戏;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需要协调好彼此的节奏,这样在比赛过程中才能顺利快速。通过这一游戏,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也懂得了配合。在学生学习完本课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这种集体性的力量。有的学生举例了疫情期间工人万众一心迅速建立起火神山的事情,有的学生举例了在开展园博会、冬奥会期间人们积极申请志愿者一职等等。学生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再次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也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在心理团辅活动之后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洗礼,最终促进了学生精神境界的升华。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设计心理游戏、营造和谐氛围、结合生活经验、综合学生共性、注重总结反思和促进拓展延伸六个利用心理团辅活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利用心理团辅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也可以促进学生增强思想建设,塑造健康、开朗的性格。希望本文关于利用心理团辅活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学生在心理团辅活动中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升心理素质,最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本课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