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芝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哲觉镇瓦竹小学 贵州 威宁 553100)
阅读,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倘若学生们能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那么他们在梳理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情感方面将会得心应手,不仅如此,它在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涵养品行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实现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就实施策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由于学生们的身心特征、性格特点、学习水平都存在差异,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比如,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除了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外,还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对阅读的需求程度,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计划。这样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转移到了学生的手中,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满足了各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相辅相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长时间接受单一而无趣的课堂模式,对阅读的学习热情不免会被削弱,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很难逃脱耗时低效的窘境。
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阅读教学中一味化灌输的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热情,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加入角色扮演、情境创设、互动游戏等趣味化元素,将阅读方法寓于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中,使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交流。例如,教师可以以文本为依据,利用多媒体教学,在音乐、图片、音频等道具的加持下,重现文章内容,为学生创造设定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使课堂阅读教学更加立体化、生动化和深刻化,带领学生代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从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的乐趣所在,激发探索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为阅读教学的长期化发展提供不竭动力[2]。
要提高阅读水平,除了平常的课堂讲解外,加强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直接的便是朗读,它是一个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表达的过程,是“目视”与“口读”的有机结合,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在不同情境中丰富自身感情,设身处地感受文字魅力、培养语感。教师在这方面要发挥示范作用,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节奏、语调的升降等技巧来处理情感的表达,这样不仅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和关键,同时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与学生产生情感共情,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
其次,在训练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们在阅读中出现的理解偏差,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比如:第一遍要求泛读,快速阅读文章,梳理故事情节,对其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和理解;第二遍要求细读,找出文章的重难点进行分析,概括出主题思想;第三遍就要带着问题去文中寻找答案,做到有理有据,精准对接。这要求学生们在三遍式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默读、速读和精读。默读区别于大声朗读,它更有利于学生安静思考,进行查阅资料、批注笔记等工作,提高阅读效率,因此教师平时就要指导学生整理阅读笔记,突出重难点,使文章一目了然。速读是学生面对文章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要求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这对学生们筛选信息的能力是一种考验,教师应当在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时给予适当指导,同时进行速读训练。精读是文章阅读过程的重中之重,要求学生对句子进一步斟酌和分析,读透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教师应在平时就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批注、边感受,养成快速高效的结合式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形式,它强调个体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求学生们能够形成沉浸式阅读,将自我代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由浅入深地挖掘情感体验。这在本质上要求教师增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感、提高审美共情能力、形成感同身受般的理解与共鸣。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的情感比较外露,容易受外界影响而进行转化,所以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善用活用情感之钥,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开山造路,达到以情育人的课堂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来将平淡的文字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呈现出来,在人为营造的情境中,渲染课堂阅读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感到愉悦,在情感上达到契合。再者,鉴于语文学习涵盖范围十分广阔,学生们要想自身阅读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就必须要进行多方面阅读和长期化积累。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推荐一些与现阶段水平相契合的读物,引导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的美篇美句摘抄誊写,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培养自己对阅读的兴趣和语感。
总而言之,在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时今日,对于一些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教师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转变,以满足学生在新时代的阅读需求。教师在实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其能力水平,在对症下药的基础上创新阅读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引发与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创设情境来使阅读教学立体化和形象化、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和增强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走上阅读的兴趣之路。其实,只有激活学生们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才能有效增强阅读品质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