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笑梅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莱溪乡九联小学 江西 南丰 344500)
在小学语文中古诗词一般分为对景物和事件的描写,在其中不仅有着对实际情况的描写,更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引导学生透过其中的表象感受其深层的含义与美感需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学生真正地对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着重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诗词解析能力及诗词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古诗词是诗人在特定的情况下对自身情感的抒发,而这种情感往往寄托于景物或实际存在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诗词构建的情境在课堂中进行还原,使学生能够在同样的情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1]
例如在对《暮江吟》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应用现代多媒体设备进行场景的展示,本篇古诗中共计有两个场景,其一是文章中的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场景是说快要落山的夕阳把光洒在江水上,一半的江水映照着天边的彩霞,一半的江水是山的倒影。单是这一句就字义感受到本首古诗的美感,而第二幅场景更是惊艳,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一句说的是最可爱的应当是九月初三的夜里,这里的露珠仿佛一颗颗珍珠一般黏在叶子上,月亮如同一张新弓悬于九天。通过信息技术展示这两个场景,学生能够充分感受这首诗中表达的诗意与美感,不仅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入,学生还能够通过古诗词的解析与诗人达成感同身受的同步体验,对当时的景色产生发自内心地感慨,这对学生诗词审美能力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渗透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古诗词精练的语言使人流连忘返,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极为精炼的词句进行更加深入的解析,感受诗词中每个字句的含义,对其中的神妙之处进行更加深入地体会,感悟诗词中的韵味所在。这种方式也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字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字审美能力。[2]
例如在对《题临安邸》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在原诗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提炼,对每一句中的重点词汇进行摘抄且保证原诗的含义不产生变化。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总结出山外山楼外楼,歌舞几时休?暖风游人醉,杭州作汴州。通过学生的凝练不难发现,这首诗是在描写临安邸的美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如此进行教学,学生在正确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后教师可展开诗词背景的讲解,使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本意是在讽刺当时的执政者,说当时的执政者只知道偏安一隅歌舞享乐,沉溺在天下太平的假象当中且无鸿鹄之志。学生在掌握了诗词结构及含义后再加上教师的讲解更加能够体现出这首诗词的不凡之处,对学生文字审美的能力进行了良好的培养和提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字的美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词内容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想象才能够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弥补小学阶段学生想象力的不足和缺失,使学生能够正确感受到田园诗中表达的美好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对《四时田园杂兴》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发现诗词中表达的四季之美。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闭眼聆听,教师通过将诗词转化为现代白话文的方式为学生进行朗诵。学生听过教师的朗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发表自身的感想,有说淡雅的,有说悠闲的比比皆是。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这首《四时田园杂兴》的自主阅读,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代入刚刚想象的情境。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播放田园气息较为浓厚的背景音乐,其中应以古筝和萧瑟和鸣为主,使学生能够进入到当时的年代背景中亲身体验诗词中描述的场景,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提高古诗词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将教师改进过的场景导入到诗词的阅读中,不仅能够亲身感受传统古诗词所蕴含的思想,还能够进入到诗词描述的场景中接受美的熏陶和审美能力的培育,使学生的情感和语文素养得到在一次的升华。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的讲解,转而通过帮助学生理解的方式展开古诗词教学。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接触到古诗词,不仅会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美感,使学生能够真真正正的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