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下桂林弹词唱词的英译研究

2021-11-22 11:46:34杨梦梦
现代英语 2021年7期
关键词:弹词唱词桂林

杨梦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一、引言

桂林弹词又被称作广西说唱和广西说书,是桂林当地一种传统的鼓曲类曲种,形成于21世纪50年代。其创始人为著名艺人王仁和,表演风格和形式受到了长沙弹词的影响。其开篇之作为《根深叶茂》,经过不断地创作及发展,现今桂林弹词存在的曲目主要包括《黄继光》《英雄花》《爽神汤》等。弹词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承载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对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而言,弹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当前国内外有关弹词的研究,主要是对长沙弹词和苏州弹词的相关研究,如对苏州评弹中的歇后语的研究。此外,对于弹词的唱词文本的英译研究较少,目前可见的有张久全、钱晗颖分别从变译理论的视角和意美、音美的方面,对苏州弹词进行了英译研究及英译文分析。但关于桂林弹词的资料整理及英译研究较之明显还有不足。桂林弹词的唱词具有其独特的韵律性,且能够反映桂林的历史、文化及生活现象,通过相关的研究及英译,可以更好地促进桂林弹词文化的发展。

二、功能对等理论简述

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奈达(1964)在其著作《翻译科学探索》中,首次提出并区分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的概念,提出了翻译过程三个阶段的模式:分析、转换和重组。该概念提出以来,“对等”成了翻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此同时,也引起了中西翻译界和学界的争议以及质疑。在该翻译观引入中国国内时,国内的翻译界也对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许多学者看来,翻译的“等效等值”不适合英语和汉语这类东西方语言间的转换。而通过分析“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再到“功能对等”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功能对等理论的重要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应用意义。

在奈达看来,“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是两种基本的对等。其中“动态对等”与“功能对等”并无实质性的差异。为了凸显翻译的交际功能,同时消除人们对翻译过程的对等只强调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反应对等而不强调形式对等的误解,奈达后来提出了“功能对等”的概念。“功能对等”这一观点被用作强调翻译的目的,即要保持译文与原文在信息内容上的对等,且同时能够尽可能地保持译文和原文在形式上的对等。

翻译过程中主要需要解决的矛盾是“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的关系。其中关于形式对等的翻译,译者会侧重译入语和源语在文本的结构方面保持一致,译者的关注点是信息,即译者要尽可能地让译文能够再现原文的形式和内容;而关于功能对等理论,奈达认为,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向译入语读者准确地传达句子的中文语义信息,并且使得译入语读者读完该句后的感受与中文读者的基本相同。奈达认为“功能对等”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实现:①信息的类型;②作者或译者的目的;③受众类型。

三、功能对等理论对《爽神汤》英译研究的指导

根据桂林弹词唱词的特点,可以确认其属于表达型文本,其受众主要是对曲词文化感兴趣,或对中国曲词有一定了解的英文读者,对此类文本的翻译不能只是停留在对内容的翻译上,而是要更多地关注译入语读者的感受是否能与原文读者相同,即要实现功能对等。因此根据功能对等理论,译者的翻译目的应该是给予英语读者与中文读者相同的感受,不仅要帮助英语读者理解唱词的内容,还要能够帮助他们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意味以及唱词中独特的韵律。鉴于此,译者在翻译该篇唱词时,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分别使用了以下几种翻译方法来实现翻译的目的:

(一)增译

由于中英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原文中有些词汇及表达有着深刻的中文社会文化背景,而这种文化背景知识在英文中不存在,因此也就很难直接通过直译的方法来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在这种情况下,译者不能只是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而是应该适当地调节译文信息,选择增加对应的背景知识解释,通过增加必要的信息来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这样译文的传播效果也能得到加强,例如:

原文:弹起三弦我把曲唱,唱一唱桂林的风味小吃爽神汤,这乾隆爷当年下江南四处游逛,走名川登大山绝览风光。

译文:Playing the three strings,I will sing the song, sing the Guilin flavor snack Shuangshen soup,mention this Shuangshen soup,the Emperor Qianlong(the fourth emperor in Qing Dynasty)went to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walking in famous rivers and mountains and enjoying the scenery.

其中“爽神汤”译为Shuangshen Soup(delicious and refreshing soup),“乾隆爷”译为 Emperor Qianlong(the fourth emperor in Qing Dynasty)。在对其进行翻译时,译者首先用到了音译的方法,传达了“爽神汤”“乾隆爷”的字面意思,这样的翻译方法可以更好地传播特定的中国文化专有项,使这些文化专有项在传播的过程中保持一致。但为了使译文更好地为译文读者所理解,译者又通过增译的方法,补充了一些信息,向译文读者解释了“爽神”一词的意思以及“乾隆爷”的身份,这样的翻译弥补了译入语读者对于一些中文文化背景知识掌握的缺乏,从而使翻译效果更加理想,更能实现译入语读者产生与原语读者相同的感受,也更能感受中国文化专有项的魅力。

(二)删减

唱词需要很好地配合乐器的节奏,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因此唱词类的文本每句的结尾经常会有一些口语化的感叹词或语气词,而这些词实际上却没有特定的意义。同样演唱者有时为了配合节奏,或为了烘托演出的效果,在表演的时候会增加一些口语词,而这些词汇可能在不同的表演过程中各不相同,也没有实际的意义,对于这种词汇,如果直译出来,就会使得译文比较突兀、啰唆,且无法促进译文的内容逻辑性,不能较好地实现译文的功能对等。对于这类文本内容,译者采用删减的方法来实现译文的简洁,以及保证译文的逻辑性,例如:

原文:讲起这个爽神汤,是什么呐,哎呀,你先莫急嘛,接下来呀,你就听我把这个前朝的故事啊。

译文:And what this Shuangshen soup is, ah,don't worry, next, listen to me, I would tell you the story of the former dynasty.

原文“是什么呐,哎呀,你先莫急嘛,接下来呀,你就听我把这个前朝的故事啊”具有明显的尾韵押韵的特点,也体现出了唱词的律感。但其中的“呐、呀、嘛、呀、啊”为语气词,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在翻译这些词时无需对应其英文,因此译者使用删减的方法将其译为:what this Shuangshen soup is,ah,don't worry, next, listen to me, I would tell you the story of the former dynasty.通过删减的翻译方法,最终的译文既做到了将原文的意思表达了出来,达到了意义上的对等,又使译文流畅,实现了效果上的对等。

(三)改译

翻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文的形式做出改变,因此就会用到改译的翻译方法。在翻译一些只有中国文化中才会有的专有项,比如成语的使用时,译者需要用到改译的方法来找到英语中与其意义对等的短语,从而为译语读者接受,例如,“前兵开道,后役断尾,左有宫娥,右有嫔妃,鞍前马后。”原文连续使用了四字成语,富有律感,但根据英文用词的特点、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及其文化背景,译者采用改译的方法,重构句子的结构,在准确传达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略去了一些词汇,来简洁地实现功能对等。

原文:随行的队伍,那是浩浩荡荡,前兵开道,后役断尾,左有宫娥,右有嫔妃,鞍前马后。

译文:The accompanying troops are magnificent.The front soldiers clear the way,the rear soldiers serve the end, and there are Gong e on the left, concubines on the right,following closely and waiting upon him.

其中“后役断尾”中的“断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将尾部断掉,而是在讲述后面的士兵在守护乾隆爷的后方;“鞍前马后”中的“前”和“后”也不是在表述方位,而是说随从的宫娥及嫔妃陪伴在乾隆爷的身边,因此译文为:The front soldiers clear the way, the rear soldiers serve the end, and there are Gong e on the left, concubines on the right, following closely and waiting upon him.最终呈现出来的译文避免了译文简单的形式对等,又能使呈现出来的译文更容易为译文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从而能够帮助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

四、结语

桂林弹词的唱词文本律感明显,其词汇的使用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色,在处理这种文本的英译时,为了实现唱词文本的表达功能,译者应该灵活地使用翻译方法,不能只实现形式上的对等,更要实现功能上的对等。同时,功能翻译理论对于唱词类的文本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功能对等翻译理论,适当增加信息解释来使英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信息,对于只起到韵律补充而没有实际意义的文本可以进行适当删减,为了更好地呈现译文的效果,要对文本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猜你喜欢
弹词唱词桂林
桂林六漫之歌
歌海(2024年2期)2024-06-06 05:54:00
桂林,美
濒临消失的曲种——长沙弹词
炎黄地理(2023年7期)2023-08-12 18:15:02
博采芬芳酿花蜜——“风流三部曲”唱词创作谈
戏友(2021年5期)2021-04-04 09:43:14
非遗长沙弹词传承现状、困境及对策的实证研究
大众文艺(2020年9期)2020-05-07 06:45:04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创作始末及其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综述
明代戏剧唱词“白”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研究
广西壮剧南北路唱词押韵特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