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业琴
(重庆市万州区天城小学 重庆 万州 404100)
什么是“让学引思”呢?“让学引思”的含义是指教师将课堂让给学生,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引思”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这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让学引思”在小学语文深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先优化导入的情境,从初始阶段就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接下来的探究。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大自然的声音》时,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声音的导入情境。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像小雨从屋檐滴落、大雨拍打在湖面、天空中的打雷、高层呼啸着的风,然后让学生猜测这些都是什么声音。这种方式就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当学生正确猜出某些声音时,也会产生成就感。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形容自己听到的声音,比如小雨滴答像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像敲着小鼓,有的回答像催眠曲,也有的回答像大自然的低吟浅唱。虽然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但与此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疑问,比如这节课要讲述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教师要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为什么要形容这些声音。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探究中,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优化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促进学生在接下来的探究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最终可以达到“让学引思”的目的。[1]
许多小学生处于对教师的信任,缺乏质疑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就可以巧设问题陷阱,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落花生》这篇文章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读完这篇文章,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花生的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苹果、石榴等一无是处,不值得我们推崇?这一问题比较极端,对启发学生的思维有着一定的帮助。像有的学生认为苹果、石榴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们也会结出果实;不能因为它们长在枝头就否定它们。有的学生指出红彤彤的石榴搭配着绿绿的叶子,反而使得景色更加美丽,因此换个角度来看,苹果和石榴不仅有品尝的作用,还有观赏的作用。还有的学生说每种事物各有特色,不能否定这种区别。在这种启发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篇文章,对一些思想也产生了质疑。而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给予支持和肯定,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习惯。教师创设具有陷阱的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使学生敢于质疑,养成质疑的习惯,最终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2]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还可以充分挖掘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因势利导教学。这一方面实际上展现的是对学生思考的肯定,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在学习本篇文章时,有的学生提出疑问:第五颗豆子和小女孩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小女孩在看到第五颗豆子后就会痊愈起来,是因为豆子有什么魔法吗?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就可以组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有的学生认为是因为豆子的坚强激励了小女孩;有的认为豆子代表的是外面的世界,这激发了小女孩对外界的好奇,因此小女孩努力接受治疗,让自己变得健康起来;还有的学生认为豆子就像小女孩的小伙伴,因为有了陪伴,小女孩很快就变得健康了……在这种讨论中,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发展。教师发现学生的疑问,利用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深入探究,最终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如何应用“让学引思”开展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研究。既然是“让学引思”,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习规律,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希望本文从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批判思维和因势利导教学三个角度,就应用“让学引思”促进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策略进行的探究,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以促进学生在“让学引思”教学模式中得到锻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