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丽
(四川省蓬安县相如第一小学校 四川 蓬安 637800)
群文阅读作为新兴的阅读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但是由于其起步晚,创新性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群文阅读是一种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是一种以议题学习为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的比、对、读、议,实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和方式。
小学群文阅读侧重于从儿童的视野出发,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2.1 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速度。群文阅读对学生阅读模式和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尝试在40分钟内读完4篇抑或8篇文章,挑战学生传统的阅读模式,训练学生一目十行的阅读能力。当然,这种阅读模式并不意味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而是在讲求又好又快的基础上推广其阅读模式。群文阅读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与当今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极为吻合,群文阅读模式可谓是与时俱进,既提升了学生阅读速度,又使学生阅读能力逐步增强。
2.2 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爱心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更需要在学习中发挥兴趣的引领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小学生好奇、冒险、探索的心理相吻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三篇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鹿腿和鹿角》《池子与河流》,倘若让学生单纯地一篇一篇进行阅读,不但显得枯燥无味,而且寓言里的对比手法及蕴含的道理也不能领悟。因此,开展群文阅读,在课程开始前先播放学生已学过的寓言故事《柳树和枣树》,学生对寓言中的对比手法有初步的了解,再让学生阅读这三篇寓言故事,找出相同点,领悟寓言中蕴含道理,这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有所增强。
3.1 转变教师观念。从“一篇”到“一群”的更大价值是努力改变以往阅读教学中的许多痼疾。它意味着“教”的改变。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教学改革最难的莫过于观念的革新。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具有极强的“守旧意识”,往往表现在“舍不得改、不知怎么改”。他们认为多读书固然是好,然而教师讲解课内知识的时间就少了,教师讲的不够,孩子们的成绩也必然不理想。与之对应的群文阅读教学却跳出了这个“思维怪圈”。?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山东省高密四中,因为高一新扩了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学校没有办法,只好让其他班的语文老师来代课,而其他老师都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如果再给别的班代课根本无力完成。所以没有办法,只好老师和学生一块儿制订自学计划,让学生去自修;同学们实在感到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学生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让学生读书。一个学期下来,从学校到语文学科的老师都捏了一把汗,担心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考试成绩出来后,却让语文老师们很尴尬:这两个班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不比别的班低,阅读和写作的成绩比别的班的成绩还略好一点。这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言:“语文能力是读书读出来的,不是做题做出来的,也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课堂上老师必要的讲解不可少,但语文能力的形成,靠语文实践。读课外书应该是最重要的家庭作业。”?这也印证了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书读多了,感受慢慢就深刻了,积累就丰富了,认识也就加深了。所以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3.2 同一议题多元化开发模式。??围绕一个议题把多个文本聚在一起,才能保证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以结合教材单元主题,也可以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角度去确定主题,精选文章。在略读课文《母鸡》教学中,可以选取精读课文《猫》作为复习内容,把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基于四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能力,从老舍的作品中选取了《小麻雀》《小动物们(鸽)续》两篇文章作为拓展内容,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联系起来,建构《老舍笔下的小动物》的阅读主题。同时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要有一定的结构,才能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分组递进、反复重读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地呈现文章。在略读课文《母鸡》教学中,先呈现《母鸡》《猫》一组文章,再呈现《母鸡》《小麻雀》《小动物们(鸽)续》一组文章,让学生在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分组阅读中,充分感受老舍在描写小动物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结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老舍作品的兴趣,在学生心中播下文学的种子,期望将来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3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规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群文阅读把大块时间用于学生的自读自悟。学生自悟自读时间的增加,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上不能有太多的苛求,在“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的课堂上,从客观上就决定了“群文阅读”和单篇文章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群文阅读”的课堂里不再拘泥于单一字词的理解,不必做到句段的“刨根问底”,也没有时间做到精读感悟,群文阅读教学也就必然不可能做到以往的“面面俱到”。而这种看似少了什么的“让学”,才是提高孩子们语文素养的“真学”。这种有所“舍弃”的语文实践无疑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
3.4 尝试多种阅读方式。课堂上除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师生共同完成:我们必须依据不同的文本性质,进行更为实战也更为实用的“生活化”阅读,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需要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更需要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关注略读、默读方法的指导。这种基于课外阅读教学的群文阅读,不仅让课外阅读的指导更有成效,还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从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群文阅读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究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会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