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辅导的影响分析

2021-11-22 08:12徐逸斐高敏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心理学

文/徐逸斐 高敏

2021年3月,《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正式发布,其中提到,在18岁至25岁这一年龄段群体中,心理健康指数明显低于其他群体,换言之,大学生群体已成为心理健康的高危群体。在今年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崔建梅就提到,要加强心理健康师资力量建设,这也说明了心理健康已开始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建设,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1]。

一、关于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这一概念是1998年由塞里格曼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名词源于二战以来的心理学研究方向,当时的研究者聚焦于问题个体的探讨上,而忽视了对正常人群心理的挖掘,就当时主流心理学界发展来看,缺少了对美好生命的关注。而就这一点来说,积极心理学比起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其更加强调发挥人的潜能。

(一)积极的思想

积极心理学一直都致力于研究如何引导人们用正向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根据Peterson(2010)提到了“乐观”这一名词,乐观主义者通常喜欢运用外在的、不稳定的因素来解释失败因素,相反,悲观主义则将问题归咎于一些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无力改变事件,从而对事件的结果失去信心,产生无助感,所以那些具有积极解释风格的群体会低估了未来发生负性事件的概率,更有信心面对困难和挑战[2]。

(二)积极的情绪

在心理学界,情绪问题一直都是心理学家最关注的问题,培养健康积极的情绪也是心理危机干预中最重要的因素。根据Peterson(2010)在对积极情绪的阐述中提到,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不仅是感觉不同,其机制也不同。消极情绪提醒我们留意环境中的威胁,而积极情绪则告知个体,目前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扩大了个体对于行为的选择范围。积极情绪产生的决定作用一般在未来表现出来,其作用在于引导我们参与提高行为和认知能力的活动。通过对积极情绪的研究,受试者能够感知到积极情绪,他们的认知能力,包括记忆、注意力都有所提升。另外,在Peterson(2010)撰写的《积极心理学》中也提到,积极的情绪能够消除消极情绪所导致的生理学反应。

(三)积极的人际关系

据CNNIC最新报道,截至2020年12月,网民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29岁之间,比例达21.5%,即大学生为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现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和手机成瘾会降低社会支持,高比例的手机依赖者与现实的社会支持较少,对网络支持多。同时,社会支持对个体幸福感也有很大的影响,幸福感取决于个体身心愉悦感的主观感受,有益的社会联系能提升工作成绩,带来更多晋升的机会和空间,也能增强创造力。反之,孤独使人苛刻、畏缩、软弱,从而造成身体不适。另外,能够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的个体,比习惯于独处的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更加强烈,具有更高的成就动机,从而提升个体价值实现的可能性[3]。

二、积极心理学的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在国内的发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中也有一定积极的心理学思想,但很多人还是习惯用西方模式思考问题。有研究者认为,西方文化中所倡导的有关积极心理的概念可与和谐观等同。另外,对积极心理学的中文释义也存在不同意见,“积极”这个词与一些正性词汇相关,这与西方研究者所提到的有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主题相联系,这种差异也要求我国积极心理学本土化工作的开展。

(二)积极心理干预

基于塞里格曼的幸福理论,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干预策略称之为“积极心理干预策略”,其所推崇的治疗方法为积极心理治疗,一些学者认为,运用积极心理干预的方法,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利用积极心理资源,调动他们的心理积极性,包括积极情绪、开朗的性格、生存的信念等。与以往不同,他们更加倾向于发现个体本身所具备的积极能量,而不是从问题结果出发,改善所谓的心理问题症状,强调缓解或减少个体受到消极情绪或是能量的影响,引导人们改善思维定势,用更积极的角度去处理目前遇到的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4]。

本文根据我国当前积极心理干预的发展,从心理治疗的角度出发,根据国内外学者对积极心理干预的研究,现阶段研究者主要侧重于积极干预的内容和积极干预的机制,很多人将其分成了两个方向:一方面,认为积极干预应更多关注积极心理学的内容,通过激发内部积极力量来达到效果,而不是直接针对不良心理问题来开展干预或治疗;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研究者强调积极心理干预机制,希望通过一些活动来改善心理问题从而缓解不适症状。以积极情绪的拓展和建构理论为基础,提升积极情绪能够帮助个体解决问题,渡过困境,但这样的结果很难判定是不是因为干预手段而得到的效果。总之,尽管存在一定的争议,我们对积极心理干预方式的效果仍保持乐观的态度,其对于未来的心理危机干预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积极心理学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影响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发展情况

目前,高校就业心理辅导的内容及干预对象更加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忽视了所谓心理健康的群体,但心理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发展过程,当心理问题发生时,我们仍然处于被动的干预状态。从辅导内容上看,高校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更加偏重理论化,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改革势在必行,由原有的片面心理干预向全面干预转变,让更多学生都可以及时缓解就业心理问题和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从而促进学生个体在毕业季能够积极地进行择业和就业[5]。

(二)积极心理学对于高校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的意义

基于目前高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内容的发展,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课题能够为其输入新鲜的血液,让原本注重理论内容向实践方向转变。

首先,积极心理学主张引导学生以正向的思维来思考所遇到的问题,这对毕业年级的大学生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从以往对学生的咨询案例来看,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高发心理问题较多。一般来说,存在就业心理问题的学生其思维方式都以消极思维为主,不良的思维会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和强化。

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应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潜能和力量的开发,而并非以消极干预为主,以心理问题为导向,要更加注重个体的认知、态度的培养。积极心理学在于对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识别和分析,有利于个体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提升个体幸福感。

再次,积极心理学可以促进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进行重新定义,对目标重新整合,将传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更贴近毕业生的生活,使学生能真正把心理学运用于自身。

最后,积极心理学重点在于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辅导与干预也不仅仅是对于疾病和不适,而是对学生积极的关注,提升他们的就业积极性。另外,从家庭层面来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关注也应该有家庭的介入,形成学校-教师-家庭三方面的介入。

总之,积极心理学应成为未来大学心理健康辅导重要的组成和发展方向,积极心理学对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的情绪调节具有深远的影响,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心理学
静心
测试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