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阈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

2021-11-22 08:05朱清梅洪洁马惠婷吴春秀李天波
现代英语 2021年23期
关键词:视阈意译音译

朱清梅 洪洁 马惠婷 吴春秀 李天波

(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一、引言

语言是民族文化重要的传播媒介,每一种语言都拥有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发源地、表达特色等。汉语文化负载词反映出中国独有的文明特点,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汉语文化负载词是中华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所积累传承并加以创新的词汇,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视阈下进行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具有必要性,可以将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以不同语言形式准确介绍给世界,进行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从而促进文化的交融创新。文章通过阐释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相关概念,分析其英译策略的普及情况,解析现有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语际交流和文化传播。

二、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概念

在语言中,能够承载特殊语言文化信息并反映出人类社会生活的词汇,称之为文化负载词。最早的“文化负载词”这一概念是国内学者许国璋在其文章“Culturally 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中提出的。对此国内外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英国学者莫那·贝克将其定义为:“文化负载词指一些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及概念意义的词汇,在原语言文化中存在一些与民族信仰及社会风俗相关的事物,可以用来表达某一抽象或者具体的概念。”我国学者廖七一将文化负载词解释为“某种语言中一些具有特别意义的词或者习语,带有一定的文化标志,这些词语反映了一定的历史性和独特性”。尤金·奈达按照文化的特征,从生态、社会、语言及物质类别对文化进行分类,与之对应的,文化负载词的分类也归属于这种类别。因此,文化负载词的独特性在于能够体现源语国家的民族文化特点以及文化内涵。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将很难找到能够与其对等的词汇。虽然容易找到相似意思的词语加以解释,但是文化负载词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及内涵却很难表达清晰,这便是语言文化的魅力,在文化负载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的普及情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发达的通信技术让人们随时随地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新鲜事成为可能。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让世界为之惊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相关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

关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者在大学校园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对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都会采用直译,而意译只占35.48%,音译占13.98%。由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常常都会带有深厚的文化意义,简单地依靠直译是不能够将其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往往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由此推断出,大多数学生对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

以2020年英语四级考试中“四世同堂”的英译为例,考生的答案可谓五花八门。参考翻译是“four generations live under one roof”。这个翻译就较为精准地表达出了“四世同堂”这个文化负载词的内涵。调查中也有这道题,但结果却不太乐观。

1.grand grandparents parents and I live in a house

2.four generations live under one roof

3.four generations live together

由此可看出,对于某些汉语文化负载词仅仅依靠直译是不能够表达其真正的文化意义。四级考题也侧面表明,对于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还会持续升温。无论是应对考试,还是扩大学生眼界,本科教学工作都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关注。

四、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一)直译法

直译是按照汉语意思、结构以及修辞手法直接进行翻译,是现今最为常用的翻译方法之一。直译依照“字字落实”的方法即保留了原文本的形式架构、语言风格以及修辞手法,又原汁原味地还原了原文本。直译法的使用场景是一些简单易懂的汉语文化负载词。

例如:一带一路

译文:The Belt and Road

例如:大观园

译文:The Grand View Garden

显而易见,直译作为一种异化译法,能够完整保留汉语的字面意思,在跨文化视阈下直接展现出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

(二)音译法

音译是对源语语音进行模仿的翻译方法,如今多用于汉译英中,通过一个音译词,附加解释,向外族语言者传递文化信息。使用音译词主要有两种原因:(1)这一类词汇或事物在借用国家没有相对应的词进行表达。例如:功夫Kung fu,豆腐Tofu,太极Tai chi这类词在英语中没有相应的表达,因此只能使用音译法,根据读音翻译;(2)在借用国家中有这类表达,但其他的翻译方法不比音译法更加准确生动。例如:胡同alley在没有借用音译法之前,翻译为小巷,并不能表示出其独特的意象,音译Hutong则更加生动形象。

(三)意译法

意译,顾名思义,即为在特定语境中按照词语的本意进行翻译,不同于“逐词逐句”直译法。意译法的优势在于可以不被原有词句或原文中的形式架构所限制,可以通过推敲源语或文本的深层意象和文化内涵进行翻译。在跨文化视阈下,很多汉语文化负载词带有深层隐晦的文化韵味。但有时在翻译过程中,若直接采用直译法,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如“炒鱿鱼”这一词,直译为“stir squid”。但在汉语文化里,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指烹饪鱿鱼,更多的是指解雇某人的意思。这时候若是采用意译法则会译为“getfired或 dismiss somebody”。再者,“四世同堂”若采用直译,则为“four ages live in a house”,但采用意译则为“four generations live under one roof”,此时更能表现出祖孙四代其乐融融的场景。

(四)加注法

加注法指在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直译、音译、意译过程中通过补充相关词汇的背景知识等非文本内容进行处理的方法。文化负载词中会涉及一些中国历史人物或者一些特殊事件等,而这些正是西方国家所不了解的。因此在翻译中使用加注法有利于在跨文化视阈下传播中国文化。加注法可以分为文内加注和文外加注两种方式。文内加注可理解为在译文中进行同步加注:

例如:周恩来

译文:Zhou Enlai,the great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y

加注法是在英译汉语文化负载词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方法,借此向英语世界展示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进行中英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但加注法不可频繁使用,否则会影响译文的通顺与连贯。

(五)借译法

借译法,又称转换法,是通过转换原文词语,借用能够反映原文意思的词语进行翻译的方法。在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中,有一些习语、四字词语、俚语等具有对等性,即“同义不同词”。在跨文化视阈下,这些语句在意义或用法上具有语义对等性和功能对等性。因此,在表示相同意思时,可借用语义对等的习语进行替代,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含义。

例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译文: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例如:锦上添花,好上加好。

译文:icing on the cake

(六)归化

归化是用目标语的语言特征或功能进行翻译,使译文尽可能地本土化,让语言和文化都尽可能地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这样译文读起来较为通顺流畅,容易被译文的读者认可和接受。比如,在翻译一些中国传统食物词语时,因为词语本身带有美好希望和追求好运的深层含义,需要抛开其本身带有的隐喻义及夸张义进行翻译,使其简单易懂。

例如:白玉虾球

译文:Crystal White Shrimp Balls

例如:红烧狮子头

译文:Braised Meat Balls with Brown Sauce

尽管归化在传播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但也有一些缺点。例如,由于翻译采用了目标语的表达方法,从而丧失了接受新词或新异用法的机会,不利于目标语的学习和更新,并造成了译语的滥用。

(七)异化

异化是尽可能采用源语言的表现方式,尊重源语特色,保留异域情调。归化的翻译策略是建立在具有相似性和相同性基础上,与之相反,异化的翻译策略旨在跨越存在于不同语言文化中的障碍,保留并反映原文本的语言风格和特色。因此,相较于归化,在英译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考虑到要保留民族特色和语言风格,译者会偏向使用异化的翻译策略。

例如:篱笆扎得牢,邻居处得好。

译文: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

五、结语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民族风采的体现之一。在跨文化视阈下,贴切地翻译出汉语文化负载词对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具有画龙点睛之效。漫漫翻译路,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是一项需要几代人接力完成的长跑运动。正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译者很难原汁原味地向西方读者展现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与底蕴。在此基础上,世界文明相互交融、彼此借鉴学习已成常态的今天,英译策略的普及具有必要性。使用合适、正确的翻译方法能够尽可能地让负载词传递出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涵,助力优秀的中华文化完整地走上世界舞台,向全世界展示立体的文明古国风采。

猜你喜欢
视阈意译音译
音译研究(2007年~2021年)回顾与反思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论外汉音译的意义关联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漂泊叙事视阈下评述《花样年华》的艺术特色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原型理论视阈下的于连形象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螺丝在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