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娟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第二小学 湖北 武汉 430070)
1.1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一个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力推行分层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是大有裨益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用新的思路和方法来促进我们的教学工作。”[1]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分层教学是要具备分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业发展情况的不同来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预习卡分层设计,简而言之,教师首先要根据所教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思维能力乃至兴趣爱好等方面,将学生恰当划分不同层级,然后再相对应地为之量身确定预习内容和方法的一种形式。
1.2 改变现有预习卡设计的需要。目前呈现出的预习卡有这样两个突出的问题:第一模式化的形式,缺少个性。比如常常在预习卡上出现的,让学生写明“熟读了____遍课文”,让学生罗列“我喜欢的词”,“我欣赏的句子和段落”“我查找到的背景资料和信息”,再就是让学生写写“我的疑问”或者“我的感悟”。这就是存在模式化倾向的预习卡设计,完全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不同情况,“一视同仁”,千篇一律,学生毫无预习的兴趣可言,预习积极性受损。第二内容太简单,缺乏挑战。因此,小学语文预习卡的设计一定要体现分层,不仅要有一些普适性的预习任务让全体学生都能完成,也要设计一些“个性化”的预习任务让优等生能“吃饱”,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预习任务。
2.1 预习卡内容分层策略。
(1)细致分析对象特点,“目中有人”编排预习小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不同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学习小组,有基础组、拔高组和冲刺组。每一张预习卡上面都有三个组要完成的相应的预习任务。对于基础组和拔高组的学生主要是引导他们做扎实课文的熟读、学会利用工具书来查阅生字词、理解句子含义和积累优美的词句或片段等等。对于拔高组的学生来说可以在前面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写作手法的分析、情感上的理解等预习任务。通过设置这样多元可选择性的预习任务,在预习卡上常见的做法就是用“*”来区分选做题和必做题,优等生就不会“包场”,学困生也不至于“冷场”。总体内容的难度“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唤起学生的预习热情,并且鼓励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主动冲关。
(2)细化目标分层,“各得其所”编排预习任务形式。预习卡的设计这并不是做简单的切分,例如将基础组学生的预习要求就仅仅停在字词部分的掌握上,对拔高组学生的预习要求除了字词再加入句段的理解和积累。冲刺组呢,就简单理解为在前面两组要求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更关注篇章手法分析,情感体会等内容。或者理解为基础组和拔高组需要完成预习卡上的相应的基础题目和拔高题目,冲刺组则要把剩下的选做题也一并完成,而是将目标继续细化,例如我们常常放在预习卡第一位置的“读”,变“熟读课文___遍”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读出感情就更棒了!”
2.2 预习卡评价分层策略。预习卡的设计固然很重要,但是评价是改进预习卡设计的有效形式。“在任何情况下,一个常规的评价制度,应该坚持两类,他不能光凭学习成果得出评价结论,不论在系统全面永久的或部分了解教育方面,教师要有他自己的独特看法”[2],这句话用在预习卡评价环节的分层也同样有启示作用。
学生是否真的完成了预习任务,并不能只依靠预习卡的完成程度来判断,还要在后面的检测体系中来综合评定。
(1)时间限度要分层。对完成预习卡的时间可以进行分层要求,基础组更宽松些,冲刺组更紧迫些。这样才能够保证预习卡完成的质量,保证他们“吃得了”,才能把预习做的更扎实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树立学习的信心,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良性循环。
(2)合作程度要分层。采用合作的形式来检测预习成果是比较直观的,高效的,也能够让基础组的学生们“跳一跳”,尽力缩小学业水平上的差距。对小学低段的学生,可以采用同桌合作扫读词语、朗读课文的方式检查“读”的预习任务;对小学中高段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将预习中没有读懂的地方在小组里质疑和答疑。无论什么样的合作检测的形式,在评价时时刻关注,及时反馈。对于基础组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合作中来,敢于交流,善于倾听甚至记录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在轻松自由压力小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活动中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能量喷洒出来,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合作的默契、参与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产物,也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里不断探索的成果。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大力推进分层教学,从预习卡的设计细化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预习卡的设计是致力于让每一个学生能找到落实预习任务最好的路径,让预习这件事更“接地气”,让学生们面对课堂,“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