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进冲 广东理工学院
运动员心理素质越好、技能发挥越稳定,和队友配合度也会越高,整个团队的作战能力也就越强。可以看到心理训练对运动员个人全面发展、运动团队比赛能力都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高校排球教学训练中,需要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有效地融入心理训练,以期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同时进一步增强其体育技能,并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在比赛中能够与队友保持较好的沟通能力,激发其斗志。
随着时代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对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排球教学已经从原来技能、体能训练向“技能+体能+心理”三合一训练方式转变。总体来说,排球教学训练中融入心理训练对师生而言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新时代大学生的普遍存在心理脆弱现象,生活中一些小波折、学习路上的一些小困难、情感上的小困扰都会让他们感觉压力巨大。甚至于有的学生因为一些问题选择极端行为,给自身和家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这是源于大部分大学生从小到大处在父母严密保护下,没有经历过苦难,一旦到大学阶段独自面对生活时,就会出现不适应。大学阶段排球课程比较专业,接传球、发球、团队配合等教学内容比较系统,有很多地方和高中阶段所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别,因为学习难度高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加大。教师在教学训练当中,及时地通过严肃批评来提升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或者通过安抚让学生摆脱负面情绪,最终都可以让学生产生征服困难、突破自己的勇气[1]。
很多体育活动都是依靠团队来有效竞争的,在这样的活动中若是只凭借运动员个体发挥很难赢得比赛。排球便是这样的群体体育项目,任何一位成员都是不可或缺的,彼此间必须要充分交流、合作,才能让团队形成一块“铁板”。而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团队意识,习惯独来独往。尤其是在智能机不断普及情况下,很多学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疏于和他人交流。在排球教学训练中融入心理训练,会让学生看到团队作用,会感受到来自于团队的关怀,从而形成与他人合作意识,这一点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而言十分重要[2]。
排球学习过程里融入心理训练会让学生正确看待困难,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避免过去知难而退的情况。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建立自信。这种自信对于学生正确学习观念的树立具有积极影响。例如在传接球训练中,体育教师会让学生反复训练,并且要求学生集中精神,去除心理杂念,然后去观察排球飞行轨迹判断其落点,从而有效接球,提高接球成功率。这种心理训练让运动员在运动中不再“有我”,不再被比赛输赢等念头影响,一心只为处理好目前的接球、传球、扣球,保证自身心绪稳定,提高预判精准度[3]。而这种心理应用在生活中、学习中,同样会获得较大的收获。
良好的心态总会让学生对人生充满期待,让他们对一些挑战性活动充满信心。故此,让排球成为学生可以坚持一生的运动,需要学生拥有积极健康心态去接纳排球并最终喜欢上排球运动。在排球教学和训练中,教师结合排球课程宗旨以及目的,去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心态,让他们可以感受到排球运动具有的“锻炼身体、愉悦情操、增进友谊”的优势,并积极掌握排球运动技巧,乃至于将其作为自己体育爱好展开系统学习。由此可见,心理训练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积极影响[4]。
心理训练和体能训练、技能训练一样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体育教师掌握一定心理学以及较为专业的训练方法。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心理训练方法,这导致心理训练名存实亡。
一些体育教师认为心理训练就是心理安抚、批评教育等,缺乏长期心理训练和短期心理训练结合的认识,一般将心理训练集中在比赛前中后的思想动员、战术指导。而平时又不注重心理训练,导致心理训练缺乏系统性。
虽然一些教师能够掌握一些具体心理训练方法,能够保证短期心理训练和长期心理训练的结合,但在工作中总是缺乏总结习惯,不能动态发现自身不足,或者发现学生在心理训练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无形中降低了排球教学训练质量。
在排球教学训练中融入心理训练,能够发现一些学生对心理训练环节不够重视,在操作当中不能严格按照教师要求的标准去不断提升自身心理水平,在学习过程里自我要求能力低。学生不重视心理训练是因为其没有认识到心理和体育学习、体育比赛乃至于人生存在紧密关系。
体育教师想要在排球教学训练当中,有效地将心理训练融入进来,必须要先明确心理训练原则。一般来说,其拥有以下几个原则:
①自觉自愿原则。教师不得强迫学生接受心理训练,否则不仅不能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反而会降低学生心理水平,对排球学习产生强烈排斥。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采取有趣的办法去吸引学生参与心理训练。
②整体与个体结合原则。需要明确整体学生达到何种水平基础上,还需要充分分析学生个性和特点,对每一位学生心理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有效帮助其提高心理素质。
③坚持原则。心理训练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不定期进行训练只会造成训练成本增加。通过不间断训练才能让学生良好的心理成为一种习惯,能够有效对抗外来不良信息影响。
④结合体育项目原则。必须要结合具体体育项目展开训练,这样才能达成技能、体能、心理的全方面发展。
⑤保健原则。教师要有全面提升学生心理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意识,这样才会摆脱学科限制,让更多有效训练方法融入进来。
①积极学习心理训练方法
体育教师要积极学习运动心理学,能够对学生对排球技能学习、体能锻炼等展开分析,找到其中影响学生心理的因素。例如学生感觉训练枯燥、感觉训练缺乏趣味性等。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来形成对策。例如在排球教学训练当中,让学生细心观察他人在传、接、发、扣球当中的表情变化,去判定其此时此刻心理状态,以及根据对方的表情去判断其发力力度以及发力角度等。另外需要积极融入具体的心理训练方法,例如:
第一,放松训练。即教师教会学生自我暗示、自我催眠的方法,让其在面对压力时能够始终保持冷静。“我能行!”“我很强大!”像这种正向话语在心中反复出现,便可以达到一定的自我暗示作用。在这种暗示作用下,大脑运转速度会更灵敏,而肢体肌肉紧张度会放松,这样可以提高人的反应速度,避免响应过程机体僵硬。
第二,生物反馈训练。这种方法比较专业,在学习现场最好的操作方式是让学生自我感受心跳、感受呼吸,然后不断地努力去降低心跳速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呼吸变得平稳。一般经过长期训练之后,学生能够从容面对比赛,面对比较紧张的环境可以保持清醒的思维能力。
第三,反复刺激训练。教师了解到学生对排球学习的一些恐惧心理,例如怕被排球击打,怕被队员冲撞。教师可以先减少球场人数,尽量避免队员彼此间碰撞的可能性,等到学生熟悉了这样的环境后再逐渐增加人数。通过反复训练后,学生便适应了排球训练环境,能够从容应对一些突发情况[5]。
②提高教师对心理训练正确认知度
高校可以专门聘请精于排球技能、体能以及心理训练的专业人士来对体育教师展开培训。通过专业人士阶段性培训最终让体育教师可以全面理解心理训练具有的作用,掌握心理训练的一些方法,并可以在实际操作当中体会到心理训练对学生体育学习具有的促进作用。最主要的是让教师形成心理训练长期化意识,能够结合体育教学、比赛活动等实现长短期训练结合。
③培养教师排球教学训练总结的习惯
主要是高校体育教学小组就排球教学体能、技能、心理训练等形成具体的考核指标,督促体育教师按照规范进行教学,能够告别过去缺失总结的不良习惯。让体育教师能够对自身教学方式方法、心理训练有效性、学生学习热情及效果等展开全面评价。鼓励教师与学生深入沟通,去进一步明确心理训练对学生自身的改善作用。或者在体育教师积极引导下,让学生指出心理训练当中不足。通过这种师生交互形式保证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改善,尤其是心理训练工作得到可持续发展。
④提高学生对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
在国际赛事当中经常出现运动员自我暗示、自我催眠的现象,教师将这些资料发布到体育学习群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也可以将心理训练和未来就业面试等挂钩,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心理训练方法的重要性。
高校排球教学及训练中心理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对于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体能开发、团队意识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都有决定性作用。目前高校排球教学及训练中教师不够重视心理训练、缺乏训练方法、缺乏总结习惯,这些都会影响心理训练工作的深入开展。所以积极提升教师心理专业理论水平,掌握具体心理训练方法十分关键。建议高校引进专业人员对体育教师展开培训,力争消除心理训练不足这一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