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乾贇 谢万排 宁夏大学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社会体育运动,具有极强的对抗性、竞技性、团队性和规则性特点,当前各大体育院校的篮球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通过科学的训练,使体育专业相关大学生练就高水平的篮球运动竞技技能,形成强大的团队意识,养成规则意识,而“课程思政”旨在以区别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将理想信念的培育、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各学科领域课程教学相结合。篮球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对专业技能高度严谨,对团队意识的高度重视以及对规则严格要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方面存在契合点,因此具备作为探索“课程思政”合理模式载体的条件。
篮球运动显著的对抗性和竞技性特征、较强的团队性特点,以及严格的规则性要求,决定了篮球运动相关课程的培养目标也与竞技体育技能、竞技体育精神以及竞技体育规则息息相关。
篮球运动具有显著的对抗性和竞技性的特征。篮球竞技运动的单一场次时长约为40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双方球员按照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赛事竞争,分多者即为获胜一方。在近一个小时竞技过程中,该项运动的魅力就在于其对于运动员专业技能的较高要求,以及对赛场之上各个球员对于专业运动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球队整体对于球员优势的资源整合和合理利用效率具有较高要求。在运动竞技过程中,球队整体对于攻守战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以及单一球员对于基本技术要领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能力和其自身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都是可以左右篮球这项运动最终竞技结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基于篮球运动显著的对抗性和竞技性特征的情况下,为适应赛场环境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在对体育院校的专业篮球运动员进行专业篮球课程教学以及常规体育课程的教学训练环节中,对运动员起动、跑跳、急停、运球、投篮等单项基础竞技技能的大体量精准训练在所难免,同时,对于综合运用基础竞技技能,增加身体反应的灵敏度,提升应变能力的对抗战术训练也是篮球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除此之外,因篮球的竞技性和对抗性基本特征以及此项运动其对于运动员多项单一竞技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较高要求,决定了篮球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运动员身体四肢灵活程度、心肺功能的基本状况,腕力、弹跳力、体能等身体素质,都成了左右运动员综合竞技水平和赛事结果的重要因素。
所以,篮球运动具有极强的竞技性和对抗性,同时也对篮球运动员自身提出了较高要求,进而为篮球课程的开展提出了诸多挑战。
较强的团队性特点,也是篮球运动的基本特征之一。除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之外,在一般赛事和国际赛事中,竞技场上一支标准的篮球队应具备12名高水平的篮球队员,包含5名主力队员和7名替补队员,同时根据自身作用和职责不同,这12名队员又分别承担前锋、中锋、组织后卫以及进攻后卫等相应任务。在一支篮球队中,任何一名队员的专业素养和竞技水准都会对整场赛事的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效应,单一队员的业务水平较高,而球队整体的竞技能力偏弱,就无法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占据优势地位,而大多数队员竞技能力较强,少量或单一队员的基础技能水准偏低,也会在竞争激烈的赛场对抗中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同时,球队内部队员之间的默契程度与精神状态也决定着球队整体的竞技实力。这就是优秀球队具有自身鲜明特点队训、球衣、精神图腾的原因,也是一些球队在重大赛事的前夕,组织高强度、针对性集训的原因。以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为例,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的历史上,多名高水平队员曾效力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球队,但每逢重大赛事,这些队员都会回国参与相关集训,增加自身与其他队员的默契度,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曾被广大篮球运动爱好者称之为“中国梦之队”,与其赛场对手“美国梦之队”相对应,这一称号也被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自身认可,并以此激励自我,更创佳绩。
所以,篮球运动具有极强的团队性特征,而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就成了篮球体育课程教学日常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
严格的规则性要求,也是篮球运动的基本特点。首先,篮球运动作为竞技性体育运动,其核心精神就是公平公正,保证公平公正的强有力武器就是严谨科学的比赛规则;其次,篮球运动因其对四肢条件、体能、反应能力的较高要求,被广泛认为是适合年轻人的运动和被年轻群体所广泛喜爱的一项对抗运动。青年群体自身具有强大的活力,对外在情感的感知较为敏感,这导致青年群体难免存在心态浮躁、思想激进的局限,这一局限在运动员群体中表现更为显著,因此在对抗性、竞技性运动赛事中产生冲突与矛盾的现象更为普遍,尤其在群体型的竞技运动中,个体的情绪和思维更容易受到外界和相关客体的影响,群体性冲突的产生在所难免,而严格遵循和执行的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是规避冲突风险的积极首选。同时,因篮球运动为团队型的运动,所以参与人数众多且活动场地较大,参赛队员之间的肢体接触、参赛队员与场地器械的接触的不确定性较大,容易产生一些意外情况,减少赛场上意外伤害要依靠从广泛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技能和动作标准;除此之外,近年来篮球体育竞技赛事的商业化色彩不断加深,商业化元素不断融入,为保证竞技体育赛事的严谨、公正,充分彰显传统体育精神,相关政策、法规、道德标准,也必须为广大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球队经理所必须遵循。
所以,严格的技术要领、科学的竞技规则、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以及具有普遍性的体育道德标准,是篮球运动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在日常篮球体育课程教学和训练的基础性内容。
竞技性技能培训中对于技能提升的严谨态度,与大学生意识领域中“笃实”“进取”精神的培养不谋而合;篮球运动中团队意识的培养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中“集体主义”的原则存在异曲同工之妙;而对抗性规则的普及与大学生道德领域的“红线意识”的养成,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课程思政”与篮球体育教学,必然是立德树人过程中不断高度融合的两个方面。
在对运动员进行篮球课程教学竞技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笃实”和“进取”精神的引导。竞技体育对于运动员的技术要领和动作规范有科学而严格的要求,从达到技术标准到综合运用相关跑跳、运球以及投篮技能,需要有一个长期性、相对单调性以及相对封闭性的训练过程,这一过程对于运动员而言是较为枯燥乏味的,且这一训练过程极大的消耗着运动员体能,磨砺着运动员的精神意志。因此,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如果想要在篮球的竞技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做到每一项动作的练习,每一个战术的掌握都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就必须要发挥强大的精神动能做其训练和学习的内在推动力。所以,在“笃实”和“进取”的精神意志的养成,就必须在日常的实训环节中逐步推进,通过不断的思想精神引导推动运动员练就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善于积累的智慧。另外,“笃实”和“进取”也是中华民族由古至今不断创造奇迹、走向复兴的精神力量,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归纳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其中“伟大创造精神”与“伟大奋斗精神”,无外乎“笃实”与“进取”。
基于此,在篮球运动的日常的技能训练环节,将“笃实”和“进取”的基本价值理念合理融入,逐步推进,引导体育院校的相关大学生和运动员群体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这对于提升日常课程和训练的实际效能,进一步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篮球作为一项经济体育项目,需要一支技术过硬和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球队集体来不断创造佳绩,所以,团队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队员之间相互熟知、相互信任是基础,面对问题群力群策、面对困难同心协力是生存根本。这一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中的集体主义原则存在着不谋而合之处,集体主义原则强调个体的社会价值,重视集体利益,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予以个人充分实践空间,努力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对于篮球竞技运动的竞技团队而言,集体利益在于球队的胜败得失、兴衰荣辱,而关于球员的个体利益或个体价值,则在于其在不断的磨砺和锻炼中实现自我跃升、物质收获以及精神满足,简言之,团队意识的培养与集体主义思维方式的建构,是同一个整体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基于此,在对篮球运动员开展的体育课程中,将团队意识的培养过程不断深入,由点到线由外至内,引导青年大学生运动员不断树立集体主义的精神方向,在专业性的训练和教学中,形成“课程思政”的强大实效。
篮球竞技项目,因其浓厚的对抗色彩和日渐丰裕的商业色彩,科学严谨的体育道德标准和行业法规就成了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球队经理等管理人员所必须严格遵守的红线,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与教学中,针对竞技体育相关从业人员开展规则体系的普及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必不可少。同时,因从事竞技体育项目的运动员日常的生活方式较为单一、训练和学习环境较为封闭、各方面指标要求比较严格以及竞技体育的教练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权威,故对体育院校的相关大学生运动员进行体育道德、行业规范和政策法规的普及过程中,进一步打牢“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的意识引导的根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基于此,在日常的训练和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隐性教学方式,由内而外地逐步培养体育院校中大学生运动员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是对其养成“明辨”“修德”的道德选择的潜在动力。
竞技体育运动及篮球运动的不断普及与发展,是切实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准有效手段,而“课程思政”作为思想引领的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日趋为开展教育活动的主体所重视,二者结合,对于提升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能效而言,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