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红霞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至和汤邓淑芳纪念学校 广东 韶关 512028)
课内阅读是促使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及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有效延伸。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做好课内外阅读结合教学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培养情感共鸣,提升其学习品质,并在阅读中丰富内心情感。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能够看到课内外阅读结合的重要性,并制定合理方案,促使学生热情参与其中,从而有效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1.1 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上,难以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得以扩充。将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在感受不同阅读内容过程中,有效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掌握更多写作技巧,从而切实发展自身语文综合素养。
1.2 有助于使学生丰富内心情感。小学是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重要时期,通过开展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活动,能够使学生在不同文学作品中,感受不同的精神力量,体会不同文化知识。丰富的语言知识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文字的魅力,从而丰富自身内心情感。当学生的内心情感变得丰富,在进行语文创造活动或者交流表达活动期间,会更加顺利流畅。[1]
2.1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阅读资源拓展。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内知识吸收上。学生所接收到的知识内容有限,在开展课内外阅读教学结合活动中,教师要着眼于教材内容,找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阅读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吸收,在丰富的文学作品中,学生可以积极吸收其中的有益内容,并获得丰富认知。
比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们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进行阅读教学后,可以为学生们准备好有关的文学作品,以供学生们进行阅读。比如莫言的《过去的年》、丰子恺的《过年》、逢春阶的《晃动中的春节》等等,促使学生能够结合课内阅读作品,加深对于“春节”的了解,感受不同作者笔下有关节日的描写方式。
2.2 运用“1+N”模式,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在单篇阅读活动中,当教师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后,学生的理解和把握可能还不够到位,当教师能够依据教材内容,采用“1+N”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展示出与之相关的更多阅读材料,促使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后,继续学习更多内容,并使学生能够通过制定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综合探究,能够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比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其中的“人物描写”教学内容,为学生出示与之相关的更多文章,比如《三国演义》或者《红楼梦》中的节选片段,使学生们在综合阅读中,感受不同作者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相关阅读内容对人物描写的方式、修辞手法及特点进行总结归纳,促使学生能够切实提升思维逻辑。[2]
2.3 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教导学生如何阅读,还要通过制定多样化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无论是在课堂学习中,还是课后阅读中,都能够保持对于读书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切实增长自主读书的积极性。[3]
比如在学习《草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出示与之相关的阅读篇目,比如《草原野花》等,在课内外结合阅读期间,使学生们更好地吸收感受文字中的美。接着,可以组织学生们拿出画笔,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绘画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在学科整合模式下加深对于阅读的兴趣度。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竞赛活动,针对阅读内容中的一些问题和知识点,使学生能够通过竞赛的方式,完成吸收探究。例如,在讲授完《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草船借箭》这组课文后,我们不仅可以组织学生拓展阅读这四大名著的原著,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整理与之相关的歇后语、成语、诗词等内容,然后召开竞赛活动。既积累了语文知识,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们将阅读学习中吸收掌握的一些深刻道理,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比如“讲文明、懂礼貌、爱护环境、尊老爱幼”等等。例如,在讲完《只有一个地球》后,可以拓展阅读《流浪地球》。然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地球环境”为话题的实践活动。在这样阅读+实践活动的教育模式下,促使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读书兴趣,切实增强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小学课内外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切实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方案,促使学生能够切实迸发对于读书的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丰富知识、提升自身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