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云霞
(常州大学附属小学 江苏 常州 213100)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但实际上,如今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很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己的计算习惯和计算基础不佳,以及教师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锻炼方法存在不足。因此,教师可以尝试着来帮助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验算相较于计算是简单一些的,并且在验算的过程中会让学生进一步的熟练运算过程,而在验算完成之后,学生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的话,学生也可以尝试着寻找错误的原因,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为此,教师除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之外,还应积极寻找错误原因,探求提高方法,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计算本身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小学时期的计算,本身就是基础中的基础,小学生只要认真的进行学习都是可以掌握的。但计算又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学生稍微一个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计算出现问题,而想要避免这种情况,除了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经过大量的训练去掌握这样一种方式。就像是俗语中所说的熟能生巧,只要学生不断的进行训练,计算错误还是可以避免的。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养成一个验算的习惯,通过让学生自己检测自己来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因为教师或者家长告诉学生的东西并不是学生自己得到的,学生没办法快速的接受,但学生在验算发现问题之后,会下意识的想要解决问题,这是源自人内心的欲望,借助这种欲望的驱动,学生可以更加高效的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学生也会养成验算的习惯,给计算加一个保障。
1.1 缺乏动手能力。小学教育可以说是人生的起点,在最开始的时候让学生养成健全的数学思维非常重要。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但是因为缺乏引导,没有动手意识,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上,容易受到课堂的束缚,形成只听讲不动手,只学不做的不良习惯。所以,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激发学生想象力,让数学的智慧之花在儿童的指尖开放。对于计算问题,需要大量的动手练习才能减少错误出现。这是最笨拙的办法,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因为计算本身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事情,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不可以采用强制性的手段,需要让学生通过理解去进行计算。就像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计算题,而另一个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些实际训练,比如算算家里人的年龄总和是多少,买一斤菜需要多少钱,通过这样有趣的训练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1.2 未熟练掌握运算技能。学生在解答题目之前,需进行审题。部分学生在计算前,未做到认真审题,不能准确由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导致计算错误。除此之外,学生未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也是影响其计算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在完成计算后进行详细检查,为计算结果准确性提供保障。然而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有检查的意识,但是未掌握有效检查方法,因而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计算和检验的习惯,就像是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做到心无旁骛,也就像是学生是否会根据计算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验算方式,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点。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一些循序渐进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也通过这种肯定自己的过程中来掌握运算。
1.3 计算的时候不够认真。前面提到过,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如果在计算的过程中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的话,计算是非常容易出错的,但学生在学校之中,学校大都采用的大班教学,这种情况下,干扰是必然存在的。因此,学生计算出错的主要原因便在于学生的注意力上,教师要做的也只是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但每个学生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教师想要提高每个学生的专注度就需要制定不同的策略。就像是性格开朗的学生,他们做事不拘小节,会直接导致他们没办法高专注度的进行计算,而针对这种学生,教师只需要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错误,就像是一个竞赛,在学生自信满满的时候给学生打击,之后告诉学生她身上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改掉自身存在的缺点。
计算能力的培养无非就是两个点,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率相比之下,后者要更加重要,因为无论学生的计算速度多快,没办法保证准确率都是无用功。因此,教师可以尝试着对学生进行引导,在保证学生准确率的基础上,一点一点的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就比如创设一个竞赛,最开始的时候先进行准确率的比赛,在准确率得到保证的同时,学生计算所用的平均速度也会得到,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的缩短时间,以此来加快学生的计算速度。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动力的话,教师可以尝试着给优胜者设定一个奖励,以此来给予学生一个外力,让学生能够为了胜利而不断前进。
2.1 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种活动的组织以及应用来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数学计算热情。那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首先,精选精炼,也就是说,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按照以往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要通过精选精炼的方式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也在兴趣培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其次,PK游戏活动的组织。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PK活动,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计算中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律,最终,在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同时,也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计算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调动学生计算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提高效率。
2.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为降低由于以上因素引发的计算错误几率,教师需规范学生书写。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保证学生书写规范性。教师要为学生示范正确书写方式,并要求学生严格依据教师的要求书写,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解题习惯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解题之前需正确审题,审题效果将直接影响解题正确性。学生只有在审题中准确了解题目要求,才能找到正确解题思路并准确计算。第三,鼓励学生优化算法。学生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不同,因而其在计算中常用的计算方式也不相同。在学生计算能力到达一定水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这些计算方法,明确更为简便的计算方式,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基础。第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检查方式。在计算完毕后,学生需进行检查以保证计算准确性。教师可利用实际错题案例,引导学生正视检查的重要性,并保证其掌握正确检查方式。
2.3 增强简便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简便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对很多学生来说难度都比较大,简单地说就是,鼓励学生进行简化或者是借助简洁的计算方法来求出结果。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呢?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计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从计算式子中寻找规律,明确是否有简便计算的部分,或者是借助运算规律是否能够简化计算过程等等。
其次,各种运算规律的综合运用。对于计算来说,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入手,尝试分析每个试题中借助那种运算规律能够简化计算的步骤,哪几个运算规律可以一起用等等,总之,鼓励学生在规律运用中提高效率,进而,为学生计算效率的提高打好基础。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简便运算是建立在正确率的基础上的,如果简便运算易出错,还是要求学生按步骤一步步进行计算,这样才能保障正确率。
2.4 把小学数学计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小学数学计算知识大多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把数学计算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小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运用能力,使小学生可以自主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数学计算问题,有利于小学生体会数学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进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兴趣。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数学计算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买菜问题结合起来,每个小学生都有陪同家长买菜的经历,让小学生进行自主数学计算训练,通过帮助家长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有关数学计算的问题,鼓励小学生把学习到的数学计算知识积极和主动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上,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数学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小学生计算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引进有着诸多的挑战,其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探讨解决。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出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由课堂教学模式决定,解决学生各种计算问题也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也需要针对学生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策略,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完全不同的,而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改变自身的想法。当然,教师的引导只是一部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需要让学生有足够端正的学习态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