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2021-11-22 02:07
读与写 2021年31期
关键词:情景思政创设

张 丹

(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盲目使用灌输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导致学生厌倦,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对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我们不采取正确的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错误价值观的形成。情景教学法将教育内容呈现在生活场景中,大大降低了教育内容的抽象性。通过情景创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接受程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情景创设的手段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情景教学原则

1.1 润物细无声的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将日常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开来。受网络环境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今天的小学生越来越独立,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然而,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因此,面对日益开放的课堂和生活环境,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要抽象理性地说教,而是要注重启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逐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水平的发展。

例如,在讲授《麻雀》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问学生一个问题:如果你站在列宁的立场上,看到别人欺负弱小的生命,你会像列宁一样去停止别人吗?听了这个问题,学生们陷入了思考。然后,一些学生开始说他们自己的想法。一名学生表示,他可能不会出面劝说,因为这不关他的事。在听完该学生的想法后,教师首先鼓励学生勇于说出真相,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产生这个想法的原因,不断地利用提问的方式和与学生对话,让学生逐渐发现问题,总结想法,营造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的升华。还有的学生说自己可能会去找大人来帮助自己,有的还说自己会勇敢地冲上去……如此,就营造了学生大胆表达的课堂环境。

1.2 知识与道理相统一的原则。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是让学生理解语言。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师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应遵循知识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通过情景将语言知识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生动有力,而不是干巴巴的说教,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追求。

1.3 以小见大、深入生活的原则。在小学阶段融入思政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基础素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且在现实生活中自然地流露出自身的素养,促使学生成长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所以,思政教育的融入不能仅在课堂上讲讲,教师还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情况,以小见大,从生活细节的角度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例如在课文《我不能失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索。很多学生对于做事时需不需要诚实守信都存在着错误的理解,因为在小事上失信不算什么,所以,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典型的案例,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告诉学生失信对自己、对他人的危害,加深学生对待这一问题的认识。

2.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创设途径

2.1 发挥榜样力量创设情景。对于认知水平还不高的小学生而言,用大道理去进行思政教育的效果是十分不理想的,学生难以将抽象的道理转变为自己的具体行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可以使用创设榜样情景的方法,用榜样来产生巨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润物细无声中起到教育的效果。教师在利用榜样创设情景时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学生喜爱的角色,让学生产生亲切的感受,从而使思政教育起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以课文《父亲、树林和鸟》的教学为例,因为每个孩子和家长的相处方式都是不同的,学生很难迅速与作者的经历产生共鸣。因此,在分析了教学内容后,笔者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选择了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营造一个场景。场景如下:有一天,儿子放学后在路上捡到了500元。看到这些钱,儿子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原地等了一会儿,他发现没有人来,于是他把钱拿回家。他父亲知道后,告诉他钱不能留下。失主一定很担心。因此,他和孩子一起将钱交去了派出所。父亲找失主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孩子,培养了一颗金子般的闪亮的心。来自于这个场景中的情感使得学生的情绪也被调动了起来,他们普遍认为父母的熏陶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本中倾诉的对父亲的感情,让学生了解作者为什么会从这些小事出发来表达对于父亲的情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2 利用学生认知冲突创设情景。课文都是经过抽象性、艺术性加工得到的语言文本,小学生读起来会出现认知上的障碍,不利于作者的思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冲突去创设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疑惑去进行思考,在质疑当中获得心智上的成长,落实思政教育的目标。当然,勾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质疑,而是使学生会思考、会读书,所以,教师要找到切入点,用恰当的方式去引起认知冲突。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在讲授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的局限,很多学生出现了错误的理解,认为乱丢垃圾等行为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有些学生讲了“丢掉的垃圾捡起来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但也有很多学生潜意识里知道保护自然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面对学生们的各种想法,笔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提出了这样一个场景:你是一只活在海洋中的海豚,有一天,在你玩耍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一对非常恐怖的场景,在珊瑚裂缝上装满了塑料袋,各种一次性塑料饭盒……你妈妈告诉你这些东西不能吃,否则它们会在你的胃里停留数万年才会被消化……在展示了这个场景之后,学生们感到震惊。之后,笔者还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了几幅图片,进一步渲染场景,激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即使没有直接向学生展示刚才讨论的问题的正确答案,学生仍然可以通过情境找到正确的概念,让学生真正从中得到启发,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所以,在授课中,教师绝不能自以为是地认为学生一定能读懂、学生应该能读懂,而是要主动暴露出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的认知障碍成为课堂宝贵的教育资源。

2.3 开发课堂实践活动创设情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不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从而在实践中驱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提高自己。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心大胆地去实践操作,用演一演、看一看、动一动等方式来知道事情究竟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会这样想、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做出这种行动,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在学生的实践当中被亲身感受到,这比长篇大论的说教更能唤醒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去接纳正确的道德思想。

例如,在讲授《两小儿辩日》课文时,学生们对孔子在课文中的行为没有非常清楚的理解。因此,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堂表演。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文本中的几个人物的对话,让学生将自己带入到当时的那个环境中去,思考人物对话的意义,根据原文的故事情节,按照我们的语言习惯来编写剧本,在课堂上表演,这样做,通过让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可以用另一层思维去思考,有助于发挥课文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思想要与时俱进,认识情境创设手段的多样性,灵活运用创设实践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不要墨守成规,而是灵活的思考问题,摆脱被教材束缚的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2.4 活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小学生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认知途径的年龄阶段,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景,从而在视觉上增强学生的感受,促进学生对正确价值观念的吸收。教师要灵活使用智慧课堂、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去创设情景,让课堂更直观,语言更富有情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中,作者使用多媒体创建了一个场景。学生们虽然对春节现场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很难快速回忆起春节期间的感受,因此,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了春节期间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回忆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学生可以迅速投入课堂教学活动,反思传统节日的意义,促进学生文化意识和爱国思想情感的发展。

正如诗人们经常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对景色的描写中一样,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针对情景来抒发自己地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更好地满足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发展的需要。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生活,了解自己,突出语文学科的巨大魅力。

猜你喜欢
情景思政创设
情景交际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创设未来
思政课“需求侧”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