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莉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01)
创意物化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目标之一,具体是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实际性的操作活动,掌握各种实际性操作技能,并能够将其熟练地应用于解决更为复杂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意物化的开展,可以让小学生通过项目设计、活动参与和问题解决等基础内容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一种自主动手操作的沉浸式课堂体验。与其他的基础学科不同,小学综合实践学科是一门跨学科整合的综合性学科,由于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缺乏等原因,教师在利用综合实践课堂来提升学生创意物化水平时仍然存在不少困难。结合本人对创意物化目标的理解,认为可以以下方面着手提升小学生的创意物化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阶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实践精神的一门重要课程开始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要以培养学生个人能力提升,团结协作精神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其之下,培养学生的创意物化能力也是提高学生实践水平,挖掘学生动手潜力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创意物化目标下,“物”的筛选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性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成败。物化是小学生创意活动的开始,也是创意的成果。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应该要首先考虑创意物化中的“物”实际内容的选择,可以是人的意识和思维,也可以是传统工艺,还可以是设计过程中各式各样的应用工具,使其能够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先进的教学实践案例,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物”的筛选。
第一,不论是什么形式的“物”,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认知能力、自身定位、实践应用型等内容,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创设良好条件。小学今段学生的三观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的很多知识,其实小学生并不能够完全理解。越是在这种关键时期,教师越要注意,不要给学生提供太多超出其认知能力范围之外的“物”。创意物化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要应用于学生生活。在选择“物”时,教师可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入手,一方面教师可选择能够解决学生社会生活实践性问题的物化,如让学生自主探索近几年社会发明的、具有创新性意义的新科技产品并寻找出产品中的创新点,为学生进行创意物化提供重要思路;另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各个细节,如由于大风大雨天气而发明出来的防风伞,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积极地创造出能够解决现实细节问题的创意产品。
第二,选择符合小学生的未来发展规律的“物”。虽然创意物化是让学生全面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一门课程,但是教师并不能够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把什么放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创意制作,盲目的选取材料,非但不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反而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一头雾水,丧失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为3-6岁,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教师在选择物化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规律,促使创意物化过程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对想象力的实际需求。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综合智力游戏、电脑游戏、体育游戏等内容,通过自主创造或者团队协作,创造出具有实用性意义的玩具,在提高学生物化水平的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姿。
第三,教师还应该根据学情和教情,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物”的选择,避免具有复制性意味的浮夸物化活动出现。比如有时候老师会让学生利用废旧的可乐瓶制作装饰品,到了下一节课,教师又让学生用废旧的橙汁瓶制作小灯壳,两节课常看似学的是两种东西,但实际上用的材料本质上是一模一样的,教学的内容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样的课程本身就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又怎么能够完全挖掘出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呢?在实际的综合实践课堂中,教师应该要注重提高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为学生创意物化潜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基础。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学校本有的“生豆芽”材料,通过对其进行生长温度监控,寻找出豆芽的最适生长温度。这种类似科学实验的物化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意精神和科研精神。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生豆芽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既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创业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结合创意物化中“物”的选择方向,我们可将“化”有效地理解为变化、优化或转化。根据创意物化的内在含义,不应仅仅将“化”停留于教师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创意产品制作指导的浅层阶段,也应强调学生在此过程中自主实践操作力。创意物化目标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小学综合实践实践活动设计也会围绕着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来开展。这样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科学实践知识、技巧和经验的常规,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将自己的思想思维沉浸式地投身于当前的创意物化过程。
第一,优化“物”的选择,体验物化的愉悦。在创意物化的初始阶段,学生往往很难迅速地确定“物”的选择和设计方向。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构思的时候,只知道从教室内部寻找合适的创意材料,比如有些学生看到黑板就开始构想,能否利用黑板的形状或者黑板擦之类的道具进行创意活动。但是如果每个学生都这样想,整体的创意思维实际上就禁锢在了教室这样一个小空间里,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反而会完全禁锢学生们的创意思想,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当适当结合多元化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比如教师可以带一些图片到课堂上来,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图片中的物体看能否将自己的构思与这些物体巧妙结合起来,有了不同物体的刺激,学生的创意思路也会打开,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进行“物”筛选的效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在实践活动中的领导能力,为学生进行物化的设计提供重要方向和参考,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创意物化过程,学生更容易体验到创意物化所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第二,发挥物化优势,提升实践技巧。随着素质教学思想的不断深入和渗透,对小学基础学科教学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强调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小学创意物化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应遵循个性化教学原则,要善于发现、发挥学生在创意物化中的特长和优势,帮助学生在创意物化过程中表现出自己思维的独特性,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有些学生提出校园美化需要出现更多的绿植,但是到了冬天很多绿色植物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凋敝,种植植物本身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在冬天种植植物又很难成活,如果想要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可以制作一些创意性的剪纸作品,挂在树枝上供人欣赏。借由这名学生的创意教师,可以向学校建议举办一个绿色剪纸大赛,每位学生都用绿色的卡纸或彩纸剪一份自己心目中的作品。通过搜集学生们的作品,并且将这些收集的作品都挂在一棵大树上,既可以增添校园中的文化氛围,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创意成就感。为了给学生后续创意物化活动提供内在动力,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和鼓励,促使学生的创意物化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第三,在转化方式的同时,完成造“物”的目标。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清“物”的设计思路,达到更优的创意物化目标。例如,在制作潜水镜的创意物化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白和清晰有关潜水艇在水上的运作原理、主要材料和制作流程等内容,随后引导学生进行“物”的自由创作,帮助学生迅速确定反射光的最优角度,为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实际问题思考节约时间和精力,如潜水镜片松动、材料防水性能、材料浮力等。教师教学郭制作潜水镜的基本方法之后,有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强的同学就已经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们精益求精,不要满足于当下制作的成果。让学生思考自己制作的这副潜水镜是否还能够继续优化?比如潜水镜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小范围的松动,虽然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这种情况,将潜水镜打造得更加适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学生严谨的对待自己的做,促进学生创意物化效率的提升。
第四,变换项目,乐享造“物”。在具体的创意物化实践性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策略,让学生树立起自主进行创意物化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创意物化成果不应该是一个教学作业,而应该是给予自己努力检验,帮助学生在具有实践性意义的项目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创意物化的过程是学生思维能力进步的重要核心,其成果是学生参与后续创意物化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时,应该设置科学性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学会享受创意物化的全过程,帮助学生产生后续创意物化的源动力。比如,教师还可以采用绩效评估法对学生的项目开端、过程和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并创新性地谁最具实用奖、最具潜力奖、最具创意奖、最具颜值奖等,鼓励学生勇敢主动地进行创意物化,有了这种创意奖项的激励,学生在动手制作个人作品,或者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时候表现会更加积极。尤其是当教师明确指出本节课只要认真听讲,每位学生都有可能获奖的时候,学生们会感觉自己离这些头衔更近了,课堂上学生们更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整节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最终呈现出的作品质量都会更高,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创意物化水平。
综上所述,创意物化目标强调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实践”的重要性,强调综合性“设计制作”活动的开展,要求加强“造物”工具的支持,小学综合性课堂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根据创意物化目标,授课教师要深入把握创意物化目标的特征和要点,增加小学科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实践素养,促使学生创意物化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为构建高效的综合实践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